我们前边已经把西周的历史都了解了一遍,这次课,我们回过头来,把西周王朝的起源、生存、抵抗侵略、建国立业串一遍。

注意:可以引导孩子读读文中涉及的诗经原文,对应对应历史即可,不要求掌握,以免失去了兴趣。

周族的起源

周人的先祖叫后稷,是帝喾的儿子,他的出生,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第二十课的课堂笔记(第二学期第二十课)(1)

《诗经·大雅·生民》,追述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诗歌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

摘录两句出生的: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意思是: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

....

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

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摘录两句丢弃的: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意思是: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

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

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

这首诗歌把后稷的出身、奇遇、农业技术仔仔细细的叙述了一番,就是一本小说嘛。

弃的二哥尧,任命他担任农官。因为功劳特别大,到了舜帝时把邰地封赏给弃,大概在陕西的武功县,称他为后稷

《诗经·颂·周颂·思文》,只有短短的八句,怀念了后稷的功德。

后稷:后,掌管,管理的意思;稷,谷物,庄稼的意思。后稷就是管理农业的官员。从尧舜到夏朝时期,弃和弃的子孙,都担任管理国家农业的后稷这一官职,史书里说的“后稷”,其实是“后稷们”,好几代人了。究竟是几代呢?我没查到!

公刘迁居豳

到了夏朝的“太康失国”时期,延续到后稷的子孙“不窋(bù zhú)”,朝廷大乱,他辞去后稷的职务,带领整个家族流亡到了西方戎狄游牧民族控制的山区。在不窋、鞠、公刘三代族长的带领下,在山区争得了一块较为稳定的地盘,在“豳(bīn)”地定居下来,位于陕西省郴县和句邑县一带。我大概丈量了一下,从邰地到豳地,也就是一百多公里而已。

第二十课的课堂笔记(第二学期第二十课)(2)

夏商时叫“鬼方”,纣王杀过鬼方的国君;

西周时叫“豳”;

春秋战国时被义渠统治,就是《大秦帝国》里芈八子有关系的义渠王。

现在,一个擅长农业的家族,开始在这里跟西戎混杂在一起。

《诗经·大雅·公刘》记载公刘带领族人迁徙豳地,建设新家园的经过: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意思是:

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干粮备远游。

大袋小袋都装满,佩起弓箭执戈矛,

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

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笃公刘,于豳斯馆。

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宫环境幽

公刘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诗歌里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我们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

到了公刘的儿子,在那里建立了豳国。

《诗经·国风·豳风》,在《诗经》中,有一些精华诗歌是来自十五个诸侯国民间的,叫《国风》。记叙哪个诸侯国的历史或事迹功德,就称为哪个诸侯国的国风,比如郑国的叫《郑风》,卫国的叫《卫风》。

有七篇诗歌是从豳国抄来的,称为《诗经·国风·豳风》,就是因为周人在豳国奠定了周朝王业的基础。

《诗经·豳风·七月》特别详细描写了周人在豳国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场景。

一共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第七章写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第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把那个历史时代的方方面面详详细细告诉了我们,也处处透着一股生活的“苦”。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

齐声高呼寿无疆。

经历公刘到公亶父,十来代人前后三百余年,在豳国发展。豳国是周族由一个小部族变成问鼎中原之强邦的关键时期。古人说豳为“周家立国之本”,周之王业由於此。

公亶父迁居岐下

公亶父是公刘的第十世孙,被尊称为“太王”。因为戎狄多次来犯,抢钱抢地还要抢人,周人以及仰慕他仁德的人纷纷跟随他迁徙到了周原,不断发展壮大,开始了推翻商朝的前期准备。

诗经·大雅·绵》记载了古公亶父的事迹,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周人来到周原后垦荒筑室,大办农业的场景。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

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

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

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

说的是:“停下”、“立刻”,“就在这儿盖起房。”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

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立起王都的郭门,那是多么雄伟。

立起王宫的正门,又是多么壮美。

大社坛建立起来,开出抗敌的军队。

公亶父选择继承人

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在选择接班人方面却倾向于老三季历。

王季接任公亶父的位置,兼并许多周边的戎狄部落。

商王文丁以封王季为“方伯”,号称“西伯侯”为名,软禁并杀了。

王季死后,姬昌继位,称为西伯昌,身后被尊称周文王。

《诗经·大雅·大明》先写季历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把周朝开国历史脉络交待的清清楚楚。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

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

成语“小心翼翼”出自这里。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

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

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成语“天作之合”的出处。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

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

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

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

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

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周武王伐纣

《诗经·大雅·荡》,这首诗歌用了很长的篇幅,一项一项列举了商纣王的昏庸:重用贪暴之臣,刚愎自用,恣意妄为,纵酒败德,败德乱政。回顾一下咱们前边第八课的内容,是不是惊奇的一致呀?

第七课 武王克商 上》,《第八课 武王克商 下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

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

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

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

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

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成语“殷鉴不远”的出处

经过一场血流漂杵的牧野这战,得利于商纣王驱赶的奴隶前徒倒戈,一举克商成功,建立了大周王朝,人们齐声颂扬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绩。

《诗经·周颂·武》歌唱道: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啊!伟大的武王我的先祖,您的丰功伟绩没有人超过!

当然文王的功德确实很高,开创了一代基业建立周朝。

后继者先祖武王奉天承命,打败商王朝从此天下太平,

奠定了您不朽的伟绩丰功!

三监之乱

周武王攻克了商朝以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管理朝歌。

周武王为防止武庚作乱,又把朝歌周围之地分为邶、鄘、卫三个小国,封周武王的三个兄弟分别为这三个小国的国君。于是就有了十五个诸侯国《诗经·国风》中的三个《邶风》、《鄘风》和《卫风》。

三监之乱以后,周成王将这个三小诸侯国合并为一个卫国,所以邶、鄘存在只有数年,诗歌的内容也主要是写卫国的事情。

《诗经·豳风·破斧》,大概是豳地的一位战士,回忆跟随周公东征,兵器都砍缺口了,终于平定三监之乱,庆幸自己九死一生。

周公在东征的路上,担心不在周成王身边,周成王会受到小人的蛊惑,便写了一首诗向周成王表露内心。

《诗经·豳风·鸱鸮》是周公把自己比喻为一只母鸟,母鸟在鸱鸮抓去它的小鸟之后,为了防御外来的再次侵害,保护自己的小鸟,不怕辛劳。【完】

作者:甄彦虎

来源:小学生爱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