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2022年的新课标,相关规定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实行。其中,最受大众争议的是:英语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所占比例为6-8%。与道德和法制并驾齐驱,位列所有科目的最后三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语在学校的总教学时间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最后三名。

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解读(2022新课程标准颁布)(1)

一句话总结:课时减少,词汇量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加,考试更加注重应用。

今年英语地位有什么变化?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外语之一,很多人都把它当作自己的母语来使用。英语是从小学就必须要学的,和语文、数学三门课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英语教育如此重要的原因。所以,父母对儿童英语的重视,既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教育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英语课程开设比例未下降。

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英语课的教学课时比重为6-8%,实施阶段定位到小学三年级起步。而在2022年版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文件中,实施阶段也是定位到小学三年级,外语(英语)课程的课时比例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6%~8%。

但是,从课程设置的比重上来看,英语从来没有占据过“主科地位”。

根据课程实施方案,九年义务教育总课时为9522节,按照英语课程占6-8%,假设以最高8%计算,则英语总时数为761.76节。

精确到每周课时数到底是多少呢?因为总课时除以总周数=每周课时。即761.76/243=3.1348。这是按照最高比例计算的,也就是说,每周不能有超过4节英语课。按6%计算,每周英语课不能超过3节。

英语为什么越来越不受“待见”?

作为历来三大主科之一的英语学科,一直是一门令孩子、家长们头疼的学习科目,因为种种内外因素的阻碍,学生在英语学科上花费的时间与学习成绩产出并不成正比,甚至有倒退白忙的迹象,因此越来越不受“待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咱们中国人学不好英语呢?

其一,在中国,英语的功底和语言运用水平并不能直接影响到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在很多时候,什么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关联性。

英语,对中国的“社会人”来说,仅仅是参加选拔的一个门槛,一个获得了证书就会被遗忘的技巧。

其二,在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中文与英文在发音、语法、表达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三,中国人英语学习一直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例如,中国人学英语注重于学习词汇、背单词。但是对词汇的了解仅限于基本意思,深层意思一直难以搞懂并运用。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情势下,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过于功利化,以考试成绩评定英语水平的高低,而不注重于英语技能的实际运用。

英语课程改革方向?

1、课程难度等级变化

回顾2011版课程标准,英语课程设置在小学三年级,对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英语能力要求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

而2022版新课标则明确指出,要兼顾小学英语开设年级的区域差异,设置预备级、三项“能力 ”,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在巩固课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提升,以达到“能力 ”的能力要求。

2、词汇量要求增加

旧课标规定,中考英语词汇量为1600,短语200~300个。在新课标中,标准的“能力 ”是1800个单词,多出200个同主题词汇。

而且,这一部分的课标规定必须要达到“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熟练地掌握拼写的技能,更要把活学活用。

3、阅读与写作要求明显提高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作文的教学,需要“批判性阅读思维”,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见解,过去单纯的模板、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4、重视口语表达运用

新课程标准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每周至少要参加30分钟的课程,并对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拼读、朗读、复述、角色扮演、学习对话、故事或动画电影配音、做简短的主题发言等等。说白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演绎英语”的能力,而不是“习得英语”的能力!

在美丽的东欧国家捷克,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每一种不同的语言都会是全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只会一种语言,你只能用唯一一种方式去生活。”

语言早已仅仅是地域之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性格的象征。掌握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英语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和世界交流。

所以,文末,小编想问下大家,到底该不该加强英语课程的重视,英语课时需不需要作进一步调整?评论区躁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