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宇宙的第十九周年(双语太空播报宇宙日历)(1)

The Cosmic Calendar is a method to visualize the chronology of the universe, scaling its currently understood age of 13.8 billion years to a single year in order to help intuit it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in science education or popular science.

In this visualization, the Big Bang took place at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1 at midnight, and the current moment maps onto the end of December 31 just before midnight.[1] At this scale, there are 437.5 years per cosmic second, 1.575 million years per cosmic hour, and 37.8 million years per cosmic day.

The concept was popularized by Carl Sagan in his 1977 book The Dragons of Eden and on his 1980 television series Cosmos.[2] Sagan goes on to extend the comparison in terms of surface area, explaining that if the Cosmic Calendar is scaled to the size of a football field, then "all of human history would occupy an area the size of [his] hand".[3]

A similar analogy used to visualize the geologic time scale and the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 is the Geologic Calendar

宇宙历法是一种可视化宇宙年表的方法,将目前已知的138亿年的宇宙年龄调整为一年,以帮助在科学教育或科普教育中直观地理解它。

在这幅图像中,大爆炸发生在1月1日凌晨,当前时刻映射到12月31日午夜之前。[1] 在这个尺度上,每宇宙秒有437.5年,每宇宙小时有157.5万年,每宇宙日有3780万年。

卡尔·萨根(Carl Sagan)在其1977年的著作《伊甸园之龙》(The Dragons of Eden)和1980年的电视剧《宇宙》(Cosmos)中推广了这个概念。[2] 萨根接着从表面积的角度扩展了这一比较,解释说,如果将宇宙历法按足球场的大小缩放,那么“所有人类历史都将占据一个(他)手那么大的区域”。[3]

一个类似的类比被用来形象化地质时间尺度和地球上生命的历史,那就是地质日历。

这个宇宙日历

把从宇宙大爆炸以来的138亿年

压缩为地球上的一年

日历上每个月相当于十多亿年

每一天是将近4000万年

每一个小时差不多是两百万年

宇宙年的第一天

始于宇宙大爆炸

大约发生于140亿年前

实际上宇宙深处一直风平浪静

直到大约三十亿年后

就是宇宙日历的3月15日 银河开始渐渐形成了

六十亿年后

恒星太阳 就诞生了

那是宇宙日历的8月31日

木星还有一些其他行星

其中也包括地球 也随之诞生

但对我们这种生物来说

当时地球上的大气层是有毒的

接着 宇宙日历9月21日

那些不再依附于甲烷

以二氧化碳和阳光为生的的微生物

出现在了海洋中

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把天空变成了蓝色

之后 大气经氧化形成了臭氧层

这是第一次 生物可以离开海洋生活在陆地上

自此 生物不仅越来越多 还开拓了许多的新居住地

宇宙日历12月26日

也就是大约2亿年前的某个时刻

第一个哺乳动物出现了

它们带来了地球生物的新特征 新皮质

接着 宇宙日历的除夕

某个祖先的DNA发生了变异

一段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

促使着大脑新皮层逐渐变大

也许是某束宇宙射线造成的随机变化

也可能是细胞之间的传输错误

不论如何 它改变了我们这个物种

最终影响到了地球上所有其他物种

直到宇宙年的最后一秒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我们都已探寻过

所有这些都归功于我们微不足道的DNA

铸就了通往星空的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