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在正月份出外打工上班,因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出行时都要选择吉日良辰。若是一年中工作不顺利,挣钱过少等等问题,都归结为一年开始的时候打工出行,没有挑选好具体的出行日期。因此,农村人对正月份出行打工非常讲究。

农村人进城打工,一般正常情况下,都不选择正月初七出行;春节期间留下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正月份回家弥补过年假的时候,都忌讳初八那天返乡。这究竟有什么讲究,是什么原因?

农村人在正月份出行打工,是依据古代人在正月份外出做官做事、做生意、读书求学等等的做法,非常讲究“七不出,八不归”。这种说法是有非常高深的文化原因。因此,农村人现在在正月份外出打工求财,非常相信这种说法。#农村俗语#

正月十六出去打工要什么证明(农村人正月出外打工)(1)

“七不出”原来的意思是,要出行的人在家里要必须做好七件事情,没有做好就不能出门。这七件事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里老小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在出行的时候,没有为家里准备充足的全家人的生活物资,依据祖先的传统做法,是不能出行的。

因为,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种类比较多,又不知道自己这次出行,何时是归期,很难具体决定出行的时间,就很难准备充足的这些生活物资。若是没有充足的生活物资,出行后一家老小,生活就很难维持。所以,农村人出行前,必须要准备好家里人的生活物资,才能出行。

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代人的做法,出行的人没有满足这七件事情,没有为家里人准备充足的生活物资,是绝对不能够离开家门的。因此,后来农村人外出,很难为家里准备这些充足的生活物资,就忌讳在正月初七这天出行,从自己意识上来逃离对家里人生活物资准备不充足的做法,自圆这种祖先之说。

正月十六出去打工要什么证明(农村人正月出外打工)(2)

“八不归”原来的意思是指,在外做官、做生意、做手艺等等的农村人,没有做好八件与道德相关的事情,是没有脸面回家的。因此,祖先们要求后辈人,在外必须要修行养性,达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才能够有脸面回家,后来人们就有八不归的说法。

这是农村男子汉在外修行的道德规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人修身立业的根本,是祖先对后辈子孙的一种道德行为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男子汉,就要有孝敬父母的内心世界,关爱兄弟姐妹实际行动,在外要忠于国家和人民,遵守规范的社交礼仪,做事合乎社会的人间道义,为官为事廉洁奉公,不做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情。如果在外的人,违反以上任何一条,就是做人不合格标志,对不起祖宗先辈,就没有脸面回到家乡,所以后人叫“八不归”。

正月十六出去打工要什么证明(农村人正月出外打工)(3)

如果农村人在外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件事情,做不好就不要回家。这是祖宗的告诫,是传统做法。因为,这八项道德要求,践行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艰难的,一般人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所以逢八当天,在外的人都不愿意回家,就是这种原因。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