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杀,皇十四子胤禵被派往景陵守陵,皇十三子胤祥重病在身,正在朝廷大力推行新政的关键时刻,西北战事隐患仍在,可此时的雍正皇帝已无人可用,无将可派。这个时候,皇十三子胤祥,也只有胤祥向雍正皇帝提出了宽宥并重用皇十四子胤禵的建议。面对雍正皇帝“他那个脾气,又有谁能劝得了”的疑问,胤祥如此回应:
人待人是无价之宝,只要我们能够推心置腹的以诚相待,我相信他能够回心转意的!
诚然,人待人是无价之宝,可是这样只能对普通人家之间的普通关系而言,对于生在皇家的皇室兄弟,尤其是之间早已经有了严重隔阂的雍正皇帝和皇十四子胤禵,人待人这个无价之宝,果真能够让胤禵回心转意吗?
将皇十四子胤禵派往景陵守陵以后,雍正皇帝基本斩断了其为“八爷党”提供武装政变必要支撑的可能性,但只要胤禵和雍正皇帝之间的隔阂仍在,只要胤禵仍然站在雍正皇帝的对立面,就八王逼宫的关键时刻,如果胤禵真能在军界振臂一呼,对雍正皇权的威胁仍然不容小觑。
对于释放并重用皇十四子胤禵的理由,皇十三子胤祥如此给出:
“新政正在推行之中,西北的战事隐患,仍然很深。皇上,我这个病你也知道了,我真想有人能出来为您分劳啊!老十四这个人,心眼是窄了点,可毕竟咱们是同胞兄弟啊!再说,在军事上,他确实是把好手,如果能让他来帮帮您,既能让我卸下一点担子,在家养养病,也可以化戾气为祥和。四哥,这样更能安慰圣祖爷和太后的在天之灵啊!”
1、无奈之举
在新政推行的关键时刻,西北战事对于朝局乃至皇权稳固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容忽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此时的雍正皇帝需要一个能够威服西北大军、稳住西北局面的关键人物。不可否认,即使年羹尧不死,皇十四子胤禵都是最佳人选。在军事上,雍正皇帝只能倚重胤祥一人,而此时的胤祥被病重之客观因素严重制约,已经无法应对此时的乱局。
所以,宽宥并重用皇十四子胤禵乃系胤祥鉴于当前朝局状态,为皇权稳固而进行的无奈考虑。毕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抛去胤禵手握重兵后发动武装政变的可能性,将胤禵任命为大将军王对于雍正皇帝而言,能够为其绝对程度上分劳。
2、应对朝廷乱局的积极手段
在皇十三子胤祥给出任命胤禵理由之前,还有一段关于朝野乃至坊间纷传之“雍正皇帝杀一个大将军、圈禁一个大将军王,乃系政治权谋所致”的传闻说明。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和其之前的预判一样,杀掉年羹尧后,果真落得了一个诛杀功臣、兔死狗烹的罪名。
太后丧仪之上,雍正皇帝曾经清醒的就朝臣请求诛杀年羹尧的真正原因,给出过说明:
朕知道,你们都在逼朕,逼朕杀人,然后再给朕安上一个杀功臣的罪名。
可诛杀年羹尧,既有举朝上下的逼迫,又有年羹尧的自己作死,更有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种种有负皇恩之举的无奈选择。但不管如此,雍正皇帝到底背负上了诛杀功臣的罪名,而且经过皇八子胤禩等人的添油加醋,雍正皇帝几乎成为了残虐暴君、无道帝王。
如何挽救这种对于雍正皇帝极为不利的负面舆论局面,或者如何扭转雍正皇帝在朝臣乃至天下臣民心中的形象?
用释放并重用前朝政敌,用一个对自己反对声音最为强烈的皇十四子胤禵,就能完成这一目的。
3、真情感召
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皇十三子胤祥作为唯一一个没有腹黑,只懂亲情相待的反常皇室成员,之所以能被朝臣乃至执拗到疯狂地步的皇十四子胤禵给予“你本来就是英雄”的形象认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对人以诚相待、处事但凭良心。
按照皇十三子胤祥自己的说法,在被圈禁宗人府的十年中,曾经遭到了政敌们无数次的陷害乃至暗杀,可这并没有让胤祥在被释放并迅速得势后报复、清算这些暗里下手的皇室兄弟们。
为什么?
因为他是一代“侠王”,是一个看重情义,看重兄弟的真性情之人。在胤祥的台词中,“同胞兄弟”、“告慰圣祖爷”等劝谏雍正皇帝厚待皇室兄弟的善意之言,屡见不鲜。在胤祥的眼中,胤禵只是一个心眼窄了点的弟弟,并不是什么政敌,或者什么威胁皇权的危险人物。所以,劝谏雍正皇帝释放并重用皇十四子胤禵,最可能是一个“侠王”的真心之言。对于执拗的胤禵而言,这也是唯一能够让其改变立场,改变和雍正皇帝对立态度的原因。
在皇十三子胤祥来到景陵之前,早已经收到消息的皇九子胤禟就提前给胤禵写过一封信,按照胤禵给出的回应来看,信中内容一目了然:
回去告诉你们家九爷,让他们放心,就说十四爷死也死在这儿!
也就是说,在胤祥来之前,胤禵和雍正皇帝的对立态度仍然很明确、和坚定。胤祥来到以后,胤禵更是直接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杀年羹尧,派的是李卫;蒙他看得起,现在给我派来一个亲王。老十三,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如果旨意是把我压回西市,在众目睽睽之下明正典刑,我允禵会立刻给你扣头领旨谢恩奉诏。如果是用毒酒来灌我的话,我就立刻把这里的太监宫女全部叫过来,当众饮酒,要是皱一皱眉头,我就不说爱新觉罗的子孙。”
看这劲头,宁死不低头,宁死不惧!
皇十三子胤祥离开景陵之际,乔引娣对胤禵说道:
“爷,看十三爷这样,也没多少日子了,毕竟是亲兄弟,你也去送送吧!”
胤禵虽无言,也没动,但从其带有泪痕的脸上来看,这个曾经高傲到天际的大将军王,被胤祥彻底击败了,即使在雍正皇帝将乔引娣从其身边夺走的时候,胤禵也只是出于一个弟弟对兄长的怨恨,而非败者为寇对胜者为王的不服,乃至不臣之心。
皇十三子胤祥咳喘不止的时候,胤禵的紧张表现不是装的;抱怨自己被圈禁景陵,胤祥用自己曾被圈禁十年予以安慰时,胤禵对胤祥“我怎么能和你比,你本来就是英雄”的敬佩之言也不是装的;胤祥临走时,那句“十多年了,何苦呐”的感慨之言,胤禵也真真就听进去了!
对于皇十四子胤禵而言,他和雍正皇帝之间最大的芥蒂就是康熙皇权的归宿真相,而不关乎雍正皇帝这个帝王到底当的合格不合格,毕竟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雍正皇帝的施政纲领、所言所行对于“康熙盛世”,对于大清王朝,对于江山社稷才是最有利,最有效的。毕竟,皇八子胤禩等一再坚持之让雍正皇帝难堪,破坏新政、恢复祖制的种种做法,才是对祖宗江山最大的伤害。
或许,康熙皇权传承的真相,胤禵永远都不会得到结果,但从胤祥口中得知传位事实,对于胤禵而言,绝对是最容易接受并最可能信服的。
当然,这是皇十三子胤祥用真情打动胤禵的必然结果,更是雍正皇帝在无数次容忍胤禵嚣张犯上的必然结果,但在此之前,在胤禵被圈禁景陵之前,雍正皇帝未消除胤禵对雍正皇权的巨大威胁,早就完备了必要准备。也只有在胤禵毫无反击之力的前提下,胤祥的真情才能起到如此大的效果,让胤禵绝无可能参与到八王逼宫事件中去。
雍正朝科举舞弊案以后,皇八子胤禩找到了正在和乔引娣卿卿我我的皇十四子胤禵,一番“皇位不重要,发言权和决定权才最重要”的言论以后,对雍正皇帝积怨最深的胤禵却给出了消极回应:
“八哥,我以前就佩服你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劲儿,现在我就更佩服你了!可现在,我实在没这份心思了,这样吧,你干你的,等你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可现在,我实在不想在折腾了!”
啥意思?
经过“毙鹰事件”,经过“九子夺嫡”最后关键时候的现实表现,皇十四子胤禵早已经认清了皇八子胤禩的嘴脸。胤禵清醒的明白,胤禩就是想利用自己对雍正皇帝的积怨,完成自己给雍正皇帝制造难堪乃至推翻雍正皇权的最终目的。只不过,胤禩忽略了胤禵的政治智慧,更忽略了推翻雍正皇权以后的具体规划对胤禵是否有利。
雍正皇帝在位,胤禵尚且能够活命;一旦雍正皇帝倒台,不管是弘时还是皇八子胤禩上台,胤禵对皇权的威胁都更大,更直接,那么等待胤禵的就只有一个结局可能,那就是死局。
所以,只要不关乎胤禵和雍正皇帝之间的私人恩怨,不关乎其最在乎的“大将军王”一职,胤禵已经不打算再折腾了!
仅凭私人恩怨,也就是康熙皇权的归属真相到底如何,雍正皇帝会如何处置胤禵,在太后病重的时候,雍正皇帝就有过直接表现。胤禵一番顶撞太后的言辞后,太后大咳不止,雍正皇帝有一个狠狠推胤禵的动作。仅凭这一个绝非来自帝王,而是来自兄长的恨铁不成钢动作,足以说明雍正皇帝绝对不会对其痛下杀手。
然后,就是雍正皇帝对胤禵的训斥之言:
“老十四,守不守臣道,朕先不说你;做儿子的,守守孝道总是应该的吧!皇额娘身体一直欠安,你能不能让她老人家舒点心,颐养天年?能不能不然那些烦心的事儿来扰她老人家?”
胤禵之不守臣道,雍正皇帝不是不在乎,而是无奈之后的不想在乎,更是出自一个兄长而非帝王的容忍。在朝臣面前,雍正皇帝面对胤禵绝对不能示弱,更不能有对其宽宥乃至容忍的表现;但在两人的生母面前,雍正皇帝不必遮掩,这份绝非帝王口吻的训斥,又何尝不是一份感情呢?
那么, 如果牵扯到大将军王的问题呢?
西北战事再起,雍正皇帝在胤祥的配合和助攻下,大将军一职被暂时搁置,从长计议。
可在第二天的太后跟前,太后一番言论让雍正皇帝误以为胤禵为争得大将军王一职,而请太后为自己求情,于是中断了太后的话。这时候,自以为一身坦荡的胤禵说道:
“皇上,你为什么不让额娘把话说完呢?你当太后为我求情,让我做大将军王?你错了,今天我特意求太后为我做主,让我纳乔引娣做我的侧福晋!”
雍正皇帝依然予以回绝,原因很明显,有违祖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有丝毫让步,更不能让胤禵看到自己态度的缓和。这个时候的让步,无疑会给胤禵争得大将军王之心,再添希望。
胤禵之所以在次关键时刻,向太后提出纳取乔引娣的请求,除了是一种闯空子的具体表现,更是为自己争得大将军王铺垫必要条件。
胤禵认为,在选择大将军王的关键时刻,为了不让自己掌握西北军权,雍正皇帝必定会做出让步,允许乔引娣嫁给自己。
如果自己纳取乔引娣的要求,雍正皇帝予以拒绝,那么在大将军王的选择上,雍正皇帝是不是也会有所补偿?
如此一来良性循环,一个不管怎么样都能让胤禵捞到好处的做法,却因为雍正皇帝的坚定态度而并未让胤禵如愿,于是,胤禵和雍正皇帝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
随后,在伯伦楼,有皇十四子胤禵参与的听戏以羞辱雍正皇帝的戏码,迅速上演。
可胤禟、胤俄、胤禵的举动,却被皇八子胤禩予以了态度严厉的训斥:
“你们让我伤心,我不是什么总理王大臣,更不稀罕廉亲王的爵位,我是先帝的儿子,爱新觉罗的子孙,十几万叛军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不能因为自己受了一点气,而置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于不顾,更不会当街丢丑、自甘下流!”
既然是给雍正皇帝制造难堪,皇八子胤禩为何对胤禵等人所行,予以如此严厉的训斥,乃至引得三位铁杆兄弟都纷纷反驳呢?
雍正皇帝对胤禵的表现,有过原因说明:
“老十四一向自命清高、深居简出,为何这次也跳了出来?他是对大将军一职,耿耿于怀!”
所以,皇八子胤禩很清楚,皇十四子胤禵此举绝不是为了自己早就设定的大局考虑,而是为了大将军王一职耿耿于怀。胤禩的愤怒,在于责怪胤禵不跟从自己的脚步,仅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于是,胤禵直接给予了回应:
“是啊,我们是自甘下流,置列祖列宗的江山于不顾,可你呢?你那天找我的时候,是怎么说得?到了关键的时候,你倒成了贤王,成了雍正的忠臣,我们倒成了爱新觉罗不肖子孙了!”
胤禵此言,就是一个意思,你胤禩既想要利用我对抗雍正皇帝,又担心我掌握并兵权后,对你不利。这种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行为才是最无耻、最可恨的所在。
和皇八子胤禩一番对决后,胤禵对于大将军王一职仍然没有释怀,并在太后丧仪上集中爆发。太后崩逝,正值雍正皇帝挣扎在处决年羹尧与否的巨大矛盾中。
杀年羹压还不容易,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但是,朕绝不容许这种纠众要挟!笑话,居然连太后宾天都算到了年羹尧的头上!怡亲王,你去问问他们,这是成何用心?
没等胤祥搭话,胤禵就直接给出了回应:
这还用问吗?自古正邪不两立,朝廷出了这么大的奸臣,百官自然要说话!
啥意思?早用我当了大将军,还有这等奸臣的出现吗?还有你现在的难堪境地出现吗?
对于胤禵的话外有话,雍正皇帝自然非常清楚,只是他也必须承认对于年羹尧的使用错误,对于因为担心胤禵对自己皇权的威胁而拒绝启用他的错误。当然,这些决策性错误,雍正皇帝不能认,更不可能公开罪己,只能依然将胤禵视为昔日政敌,予以最后一击:从今天起,封你为亲王,替先帝和太后守陵!
也就是说,此时的雍正皇帝早已经将胤禵和皇八子胤禩等人严格分开来,只是胤禵对大将军王,对兵权的太过在意,让雍正皇帝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彻底消除胤禵对自己所有可能的威胁。所以,雍正皇帝根本不需要诛杀胤禵,只需要让其远离京城,远离他心心念念的武装力量,足矣!等到皇权稳固,西北兵权对自己再无威胁意义以后,除了胤祥,雍正皇帝最信任的还是这个一母同胞。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