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盾”部汉字,除了部首汉字“盾”之外,“盾”部收有两个汉字,这三个字,只有部首汉字“盾”是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中。

盾。读音有两个:

(一)dù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象形字。本义是盾牌(古代的一种防护兵器)。

看字形演变: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1)

(盾的字形演变)

盾的甲骨文字形和部分金文字形,就是“盾牌”的象形,到后来出现一人以手持盾的会意字。至战国又进一步发展,再慢慢发展成小篆字形。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2)

(古代的盾牌)

孔广居《说文疑疑》:“‘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即所谓[盾圭]也。盾之用,窥[啻攴]之至而御之……目象盾之用,兼形与意而成文也。”这是对“盾”小篆字形的解说。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3)

(影视剧中手持盾牌的士兵)

于省吾《释盾》说,地下发掘之盾作(中)形,面上绘双虎,目的是镇邪,另一面中间绘有圆形图案。

《方言》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诗·秦风·小戎》:“龙盾之合,鋈以觼軜。”朱熹注:“盾,干也。”龙纹盾牌并一起,铜环辔绳串成行。

《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郑玄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到王在外停宿时,就设置盾作为屏藩,起行时就收起来。

《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立即带着剑,手拥盾牌,进入军门。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4)

(鸿门宴上的樊哙,即左下角持盾者)

又比喻支持和援助的力量。如:后盾。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而今顾若此,无亦梗其中者多所蠹,而盾其后者之无所凭也。”

盾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几个用法:

(1)象盾牌形状的物品。如:银盾;金盾。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5)

(警徽中的金色盾牌)

(2)古星名,即牧夫座伽马星。《史记·天官书》:“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

(3)荷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货币单位。如:荷兰盾、越南盾。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6)

(荷兰盾)

(二)yǔn。读音出自《集韵》。

中盾。汉代官名。詹事一类的官。《汉书·叙传》:“成帝季年,立定陶王为太子,数遣中盾请问近臣,(班)徲独不敢答。”颜师古注:“盾,读若允。《百官表》云:‘詹事之属官也。’”

盾的小篆写法如图: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7)

(盾的小篆写法)

2、瞂。读fá。《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瞂,盾也。从盾,犮声。”形声字。本义是盾牌。

《方言》卷九:“自关而东,或谓之瞂,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那里的凤皇、鸾鸟都戴着盾牌。《抱朴子·外篇·疾谬》:“利口者扶强而党势,辩给者借鍒以刺瞂。”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8)

(秦代青铜盾)

瞂的小篆写法如图: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9)

(瞂的小篆写法)

3、[盾圭](GB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左盾右圭)。读ku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盾圭],盾握也。从盾,圭声。”形声字。本义是盾牌上手握的地方,类似柄。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所握处也。其背脊隆处曰瓦。”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楚金曰盾鼻。灏按:鼻亦谓所握处也。”《集韵·蟹韵》:“[盾圭],盾鼻。”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10)

(盾瓦与盾[盾圭])

本义之外,[盾圭]还指盾属。《广韵·蟹韵》:“[盾圭],盾属也。”

[盾圭]的小篆写法如图:

盾字的部首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673课细说(11)

([盾圭]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7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