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也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兵法家。

和乃祖一样,孙膑也有属于自己的军事著作,它就是《孙膑兵法》。

需要注意的是,《孙膑兵法》第十六篇提出的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行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水阵等十大阵法囊括了我国冷兵器时代最基本的战斗队形,所有后世的军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变化的。

此外,孙膑还提出了预备队的作战原则,即控制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机动兵力,以保证军队在作战中有较大的弹性和持久的战斗力,以加强进攻的连续性和防御的稳定性。

不一样的是,孙武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一直都在流传,而《孙膑兵法》的命运却十分坎坷,它经历着流传、失传、重新出土的过程。

名将庞涓为什么被杀害(名将庞涓学成下山)(1)

孙膑画像

《孙膑兵法》,是孙膑的弟子在孙膑的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加以辑录、整理而成的。

起初,孙武和孙膑都被世人尊称为“孙子”。后来为了便于区别,便将孙武称为“吴孙子”、孙膑称为“齐孙子‘。

汉朝时,朝廷曾对天下兵法做过一次整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都被收录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中,《孙子兵法》排第一,第二名便是《孙膑兵法》。史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

可到了东汉末期,《孙膑兵法》却突然消失在了官方记载中。

此后一千多年,除了《隋书·经籍志》提了那么一句,它再也不见于历代著录。

因此,许多中外学者都对《孙膑兵法》是否存在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孙膑这个人,也根本不存在《孙膑兵法》。

令人疑惑的是,孙膑此人不被官方承认,但街头巷尾却始终流传着孙庞斗智的故事。

终于,1972年临沂银雀山的汉墓考古发掘解开了这个历史谜案。

名将庞涓为什么被杀害(名将庞涓学成下山)(2)

《孙膑兵法》竹简出土现场

在陪葬墓中,考古学家整理出来了4942枚竹简。除了《孙子兵法》、《六韬》、《管子》、《晏子春秋》以及其他阴阳杂术等竹简外,《孙膑兵法》赫然躺在其中。

虽然经过泥水的长期侵泡,但竹简上的绝大多数文字依然十分清晰。

令人回味无穷的是,《孙膑兵法》的第一篇就记述了孙膑在齐魏桂陵之战中,用“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围魏救赵”,一举生擒了魏国名将庞涓。

名将庞涓为什么被杀害(名将庞涓学成下山)(3)

桂陵之战

说起来,孙膑的成名还得赐于魏国大将庞涓。

关于孙庞的历史纠纷,司马迁的《史记》写的十分简练详尽。

不过,相对严肃的正史来说,人们倒是颇为喜欢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史记》、《战国策》等正史的基础上创作加工的演义作品《东周列国志》。

名将庞涓为什么被杀害(名将庞涓学成下山)(4)

冯梦龙

书中,兵法未成的庞涓羡慕人间繁华,便想出山入世。

鬼谷子见状,遂在其临行前为其占卜运程。

不久,鬼谷子将占卜的结果凝练为八个字告知庞涓,即“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名将庞涓为什么被杀害(名将庞涓学成下山)(5)

鬼谷子

果然,庞涓入世后被魏惠王招待了一顿蒸羊肉后便得到了重用。

随后的历史耳熟能详:孙膑出山后,到魏国寻得庞涓。魏王得知两人均为鬼谷子高足,便让二人较量兵法。谁知庞涓技不如人,遂心生毒计欲置孙膑于死地。好在齐国人惜才,冒险将孙膑救出。

事情还没完,死里逃生的孙膑虽废了双腿但智谋仍在,桂陵之战结束后的第13个年头,他再次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击败了庞涓。

名将庞涓为什么被杀害(名将庞涓学成下山)(6)

马陵之战

这一次,鬼谷子的预言成真,孙膑专门在马陵道为庞涓准备了一颗白皮树,上书六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史载,“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东周列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