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家家吃饺子。我们淄博人叫,吃包子!
小时候,不是每个节日都能吃到包子!特别是冬至、春节这样寒冷的节日里,能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包子,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一种温暖和幸福!
长大后,吃遍了大江南北各种特色包子,最怀念的,最香的,还是姥娘包的韭菜馅包子! 姥娘包的韭菜馅包子里,有一个灵魂配料,就是地瓜粉条!热好的猪油浇在韭菜猪肉粉条上,韭菜就半熟了,没有了辛辣味。刀剁出来的猪肉,比绞肉机出来的更有肉的香味!最多三成猪肉,恰到好处的比例,香而不腻!最关键的粉条,(母亲就没有习惯放)吸收了猪油,盐的味道,使其鲜香更能触及舌尖,软糯的口感,遍布整个馅料!
我不吃姜。这个秘密是姥娘发现的。姥娘看到我每次吃完包子就吐,十分纳闷。有一次家里刚好没有姜了,包完包子,姥娘还喃喃自语,这次可能不香!但这次我吃了没吐。隔天姥娘又包了一次,专门没放姜,并暗中观察我吃完的反应,我这次又没吐!
姥娘对母亲说了这事,母亲不信,姥娘就又包了一次放姜的,我吃完真吐了!姥娘郑重宣布:这孩子不吃姜!
以后,只要有我在,姥娘都是专门包一盘没有姜的给我吃!
姥娘擀面皮,姥爷就先烧水,我负责烧火,泥巴炉子里跳跃的火苗,总能勾走我的思绪。
烧水的空挡,姥爷开始扒蒜,用青石蒜臼捣蒜泥。那蒜锤子,是姥爷从河里捡的长条石,回来又打磨而成。这样的蒜泥倒上老陈醋,那叫一个完美!现在水饺店里用的蒜泥,是刀打出来的碎末,光辣不香,醋也是勾兑的工业味!
包好的包子,放在蜀黍秸秆编制的篦子上,等摆满一篦子才下锅。这样包子底部就印出来一道道沟,正是这道沟,让包子出锅后,盛在盘子里容易沥水,从而干爽不粘连。
水开下锅,三起三落。中间添凉水两次,落落滚。我问姥娘:为啥要落滚啊?姥娘说:如果不落滚,包子就会破皮!
包子完全浮起来就熟,出锅先盛三碗供养天爷爷,然后就是让我趁热吃!姥娘总是最后一个吃。
自从十七年前姥娘病逝后,我再也没吃过这么香的包子了!
上周,一百岁的姥爷仙逝了。我想,姥爷一定是馋姥娘的韭菜包子了!毕竟十七年没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