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牙难道还是病?”不少人对于塞牙这件小事不以为然。可如果你经常塞牙,那么就说明牙有毛病了,一口好牙是不会动不动就截留食物的。

正确的塞牙方法(塞牙可不是剔牙就能解决的)(1)

为什么会塞牙

牙周病“撬”松牙齿

牙齿的根部是被牙槽骨固定着的,牙槽骨外面又包裹了一层牙龈,它们让牙齿一个挨一个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虽然咀嚼时牙齿之间并非一动不动,但基本上不会挤出缝儿来让食物有机可乘。

出现牙周病后,包裹着牙齿的牙龈会慢慢萎缩,这样暴露在外面的牙根就会越来越多,固定它的力量越来越小,牙齿就会松动了。这么细微的牙齿松动,平时其实很难让人觉察,可一旦要吃那些难咬的食物时,牙齿松动带来的麻烦就来了。

补牙后容易塞牙

有人说:“生了龋齿,那我去补了不就好了?”但实际上,龋齿并不容易补。常常有些人补了牙之后,塞牙的情况仍然存在,因为补牙的材料得跟旁边那颗牙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补牙医生的技术也必须到家。常常补过的牙,或镶上的牙与周围“邻居”相处不适,也会塞牙。

另外,如果拔掉了一颗牙,一定不能让那个位置空太久,否则旁边的牙齿会慢慢往这个方向生长,对面的那颗牙齿也会越长越长,与它周围的牙齿生出嫌隙,牙缝自然就多了,相伴着塞牙的现象就频发了。

智齿是塞牙的祸害

智齿是最容易塞的一颗牙了,因为大多数人智齿长得都不正,别的牙都是从下往上竖着长,可智齿经常从后往前横着长,于是它跟前面的牙之间就出现了一道楔形的沟,吃啥塞啥。

另外,智齿经常是上面的已经萌出,可下面的还没长,这样上面的智齿就毫无阻力地“疯长”起来,越来越长。长了一截的智齿“很碍事儿”,所以每嚼一次,对应的下牙就把它往里推一下,食物就趁机塞进缝里了。智齿只要不碍事,那留着它无妨,可如果它发炎了,还是尽早拔掉比较好。或者在儿童时期就做窝沟封闭,让智齿不能生长。

塞牙的危害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塞牙只是让人不舒服而已,其实害处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胀痛,时间长了就不想用这边的牙吃饭了,慢慢就造成了偏侧咀嚼甚至进食障碍。更讨厌的是,这些细菌还会慢慢地腐蚀牙齿,塞牙部位的牙根面和两颗牙的邻面慢慢龋坏,大约有一半的塞牙问题,最后都会引起龋齿,严重的还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等。

塞牙也会引起牙周病,食物塞到牙缝里的时候,感觉到疼,其实就是对牙龈造成了损伤,严重点儿还能造成轻微的撕裂伤。食物腐烂产生的毒素还会刺激牙龈发炎,牙齿出血,慢慢引起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这些都是牙周病的表现,最终导致牙齿不得不拔掉。很多牙周病久治不愈,就是因为每次塞牙都在加重损伤。

塞牙怎么办

塞牙虽是病,但也不是什么大病,治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填充,二是调整。

塞牙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填充。如果牙与牙之间有牙缝,不管是天生的,还是龋坏的,用专门的材料填上就可以了,就跟普通的补牙洞一样,既安全又不影响美观。

另一种方式是咬合调整。如果相邻的两颗牙看起来没什么缝,但还是塞牙,就要去调整它的咬合关系,让你在吃东西的时候,上下牙之间不会因为互相推动的力量而产生缝隙。

不想吃饭塞牙的话,平时可得好好爱护牙齿,预防牙周病。建议每天认真刷牙,每半年至一年洗一次牙。且一旦发生了塞牙,最好不要用牙签剔,因为牙签太粗了,剔牙缝中顽固的食物时,有可能损伤牙龈,建议改用牙线。专家建议,每年都应该最少检查一次牙齿,小孩子尤其重要,家长可在小孩牙齿没病时就定期带他检查牙齿,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