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有好多评论说王一淳导演是少妇,听着怪刺激的,据说这位一边编剧一边导演的年轻女电影人,还带着一个不大的孩子,叫家庭主妇较为合适。隔壁女老王的这部《黑处有什么》就这么轻松地拍了出来,还能拿青年电影展的最佳,以后谁要是说拍电影难,就纯粹是胡扯。

内地蜜桃成熟时(内地蜜桃成熟时)(1)

片方出于影片卖钱的考量,宣传这部《黑处有什么》有香港片《蜜桃成熟时》的味道。大约是因为王一淳导演在电影中提到了几起奸杀案件有关,打上内地蜜桃的标签,能卖几个是几个。我倒是觉得,这部《黑处有什么》更像是女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剧情,加上《城南旧事》的阴郁气质。

在剧情方面,《黑处有什么》以法警女儿的身份观看父亲工作,几起奸杀案件串联,把小姑娘内心的蜜桃躁动说明白了——这种躁动,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边夏雨饰演的角色的躁动感。当然,后者是男性,而《黑处》是女性。这部电影也就是一个青春的横切面,把小姑娘自己切明白了,也把法警父亲的工作及其周边切开了。

切开自己的少女之心的各种蜜桃桥段,也有产生味道的地方,但整体略显乏味。有特点的地方,比如老师课上朗诵雷锋选段、女主角上台尴尬发言等等,不知编剧是否想春秋一把。这些,无疑不把青春期的那种躁动与叛逆感觉呈现了出来。

当然,《黑处有什么》旨在一种对青春和父亲的回忆,味道还是略显清淡了。这部电影在基准面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小情感之外的大情感提升上,总感觉,拔不上去,缺点什么。那么,《黑处有什么》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我记得,多年前,我刚入中文系的时候,一个老师兄说,小说这东西,都是从写自己慢慢发展到写别人写时代的。更高深一点说,艺术就是写自身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反观这部电影,在个人的剧情上,做的很不错,但是在时代的“悲剧”上,显然着墨不多,所以在大情怀上拔不起来。

内地蜜桃成熟时(内地蜜桃成熟时)(2)

能让影迷拍手叫绝的电影,往往要有大时代的悲剧与抗争。比如,《老炮儿》抗争的是贪官财产转移咱小老百姓要管的事儿。这个,就有大时代,有可以提升情怀的东西在。创作者和观影者的这股子气,会冲到对时代的思考上去。而《黑处有什么》把气都散在了个人青春的思考上,尤其可怕的,是不知多少人,对河南飞机厂的工人子弟孩子的青春感同身受。

王一淳的这部处女作,更像是一个主妇的家庭小炒,清淡,自我,没有做出大饭店的时代与大众口味来。劲儿没拔起来,过分个人化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女性艺术创作的共同特点,反正张爱玲的小说也是很自我的,包括萧红,即使想诉说时代,最后,也不过是《呼兰河传》那样的自说自话。可能,女性艺术家刺入时代的方式,不是凛冽的,而是绵软悠长的。

《黑处有什么》,多处桥段精彩传神,反讽形式感非常强烈,这是我向大家推荐该片的重要理由。

更多交流,欢迎添加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