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都强调要区别“本”和“末”,我们经常说的本末倒置,就是说农业生产就是立国之本,商业则被看作立国之末,经济生产主要靠农业,而商业只关系到产品的交换但这不全对,对比现在社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产<消费,生产重要,那么所有的产品都会被榨取最大的利用率,比如:旧社会的缝缝补补又三年和大人的裤子破了,改小来给小孩穿那么生产>消费,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交换更重要,商业也就更重要,因为更快的交换就代表浪费更少,不然资本家又得将牛奶都倒进密西西比河里,而交换快也就意味着其实是缩小了利用率,比如我们的衣服不是穿破了才不想要,而是觉得过时了,土才丢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比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比例(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比例

什么是实体经济?先套用一句汉景帝的话“农者,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既谷物桑麻。”这句话片面的解释了实体经济,什么是实体,就是能吃能穿的就是实体,因为作为人的根本需求就是吃饱穿暖。有个词我们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惨的“饥寒交迫”。

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都强调要区别“本”和“末”,我们经常说的本末倒置,就是说农业生产就是立国之本,商业则被看作立国之末,经济生产主要靠农业,而商业只关系到产品的交换。但这不全对,对比现在社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产<消费,生产重要,那么所有的产品都会被榨取最大的利用率,比如:旧社会的缝缝补补又三年和大人的裤子破了,改小来给小孩穿。那么生产>消费,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交换更重要,商业也就更重要,因为更快的交换就代表浪费更少,不然资本家又得将牛奶都倒进密西西比河里,而交换快也就意味着其实是缩小了利用率,比如我们的衣服不是穿破了才不想要,而是觉得过时了,土才丢弃。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分四等——士农工商。士,代表皇权统治。农,作为天下之大本也无可厚非,没有粮食,没有丝绸皇帝都得去喝西北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严嵩徐阶贪污都从织造局下手。工,当然只是作为改变生产力的一种辅助力量。至于商,那么有个很不好听的词,倒爷,左手进右手出的主,这帮人最不受待见,原因也很简单,生产的人都不够,哪能有买卖。总之一句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地位。

当然对于唐宋元明清的大一统王朝的中国来说,实体经济是什么?就是农业,充其量加上一些当时的工业,其他的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都是狗屁,那么现在呢?

在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脱离了饥荒,士农工商的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举个例子:现在的人最崇拜什么?有钱人,别说我俗,那么什么是有钱人?我觉得除了演艺明星就是商业明星,随便说几个你都耳熟能详,国外的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国内的马云,马化腾,王兴,黄峥,李彦宏,王健林。商人早已经悄悄的走在了社会地位的最前列。

在生产力爆发式增长的今天什么又是实体经济?你可能会说住房,汽车,火车,飞机,农产品,医疗设备,工业纺织等等数不胜数,但是你有没有发现,相比于1000年前,我们对于实体经济的定义更加的宽泛了,一些看似不是必需品的必需品登上了舞台。我们需要跑的更快的马,火车、汽车变成了实体产品,我们需要改善居住环境,于是出现了房地产,我们想寿命更长,于是有了医院和各种医疗器械。这些都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对这些的关心就像1000年前的古人关心谷物桑麻一样。

那么实体经济又是什么?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数学里的绝对数值,而是一个相对值,对应的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与需求。在生产力得到释放的今天,本质上我们没有物质的匮乏,至少在城市里吃不好的有,吃不饱的少,那么精神上的满足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也是经济增长得重要部分。甚至在很多人眼里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比如在吃着泡面打着魔兽世界的学生。遥想当年,宿舍一哥们打魔兽世界,饿了就吃外卖,困了就直接睡,一床凉席硬是从夏天睡到了冬天,没时间换。你能说精神需求对于他来说不重要?商品的价值本身是流通,如果没有流通,就不会有经济效益,比如倒掉的牛奶,烧掉的衣服,对于资本来说是亏损的,就不会再产生经济效益了。而现在被很多人所说地虚拟经济,尤其是和互联网相关的,游戏、购物平台、打车软件、电影等等,这些都很好的起到了流通,这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很大程度上他比实体更有价值。因为他更容易流通,更容易产生价值。

那么现在你还觉得虚拟经济还是那个虚无缥缈,没有价值,不值得去发展的经济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