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考古学家研究的结果,艺术的各部门是以诗歌的产生比较最早。诗歌是与音乐、舞蹈,同为初民一种抒情的工具,其起源在其他各艺术之前,至于什么是诗的原始形式,至今还难断定。初民常把诗、音乐、舞蹈,混在一起,表现原始的情绪;所以,诗与音乐舞蹈,最初不能分,到以后散文发达,诗的范围随着缩小,而音乐舞蹈便以其可能性分途发展了。

诗在最初时期,并不是为了表现诗人的情绪,而最初的诗篇,是初民任性喊出的天籁,也不是出于诗人的手笔。诗的作用,只是一种表现种族情绪的武器,例如,发动战争或祭神时,他们便用诗歌来鼓舞全族的热情,举行婚礼或葬仪时,仅用诗歌表现他们的喜悦与悲叹,因此,古代的诗歌可说是代表民族情感的结晶,而近代的诗,不过是个人情感的记述而已。

诗歌的类别,随其性质的不同,而有许多的形式,但当以史诗、剧诗、叙事诗、社会诗,史剧近于写实,并不全根据诗人的思想。叙事诗、社会诗,近来还很流行,至于剧诗似乎已经衰熄了,也许是剧诗的性质比较复杂,而又不容易成功的缘故。

中国的诗,在文学中也是发生最早,《诗经》《离骚》,谁都知道是诗的正宗,学诗的人,无不从《诗经》《离骚》中,学习作诗的方法。汉魏六朝,古体诗盛行。后来流行的五言诗、七绝、七律,有人说是起于李陵、苏武的唱酢,这些诗体,到了唐代而极盛,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作品,堪称诗坛的绝唱,是后来的诗人所望尘莫及的。

与诗歌同时起来的,是音乐、舞蹈。图画、雕塑的发生,也是很早,我们的初民,就知道在岩洞里,及其居住的周围,画成各种神怪的形象,把泥土做成日用的器具了。

音乐与舞蹈,都是空闲的艺术,随时表现,随时休止,不能做一瞬间的停留。我们读诗,看画,第一次找不到意义,可以再读再看,音乐与舞蹈就留不住痕迹,等待我们慢慢地来欣赏了。音乐的特殊材料是“乐音”,这种乐音,是纯粹的音乐的声音,和说话的声腔,或其他一切的噪声、杂音完全不同,这种声音经过歌者悠久的训练,有旋律,有节奏,是从丹田中发出来的。音乐的外形,是音乐家创作的乐曲,至于音乐的内容,除非终能寻得了乐曲的主题,否则它的意义是无法捉摸的,在“纯粹音乐”中,其内容除了在音乐的本身去搜求之外,简直不能以言语来说明。

舞蹈与音乐是有连带关系的,在舞蹈时,不能没有音乐来伴奏,使舞蹈的步伐,与音乐的拍子取得密切的和谐。歌舞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常用歌舞表现内心的喜悦与悲苦,实有“移风易俗”的教育上的功能,我们应该适合人类的天性使他们得到合理的发展。

图画与诗文小说一样,都是时间的艺术,是画家利用熟练的技术,把线条构成形象,颜色与笔触,绘就画面,可以把比较具体的东西,留住相当长久的时间,让人家慢慢地来观摩的。

傅抱石的精神(傅抱石讲艺术的分类和解说)(1)

傅抱石 《观瀑图》

画家的技术,未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决不能在画面上表现画家的意识,使观众们当欣赏画面时,并能了解画家的用意;所以,技术的训练,在画家是最重要的工作。训练技术的方法,首先是注意线条的学习,多多作人体的素描,人体的筋络、肌肉、骨节,最难画到出神入化,学画者能把人体的线条,训练成熟,那就无论什么东西的形象,都可以任意描绘了。画家们如果在初期作画时,缺少人体的练习,他们作画的技术,就没有基本的功夫。

技术熟练、修养丰富的画家,也同作诗,写小说,编剧本的人一样,决不肯随便把见到听到或想到的东西,当作题材,只求形肖,就算责任已了。他们必定也要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在现实生活中,在大千世界里,选择复杂变幻的人生,捕捉妙美离奇的风景,作为画的对象,再唤回过去积蓄的经验,思想扩大题材的内容,先是整个融解在画家的心灵里,兴味来时,再尽情地倾注在画面上的。像这样的作品,不仅能留住“对象”的真相,而且能勾摄“对象”的灵魂,使画家深远的思想,透过纯熟的技巧,深入浅出地告诉一般的观众。古人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唐诗人王维画山水,“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这就是证明一幅成功的画,虽然默默无言,也能代表作家的意志,代表作家向观众们说话的。

雕刻之与图书,犹舞蹈之与音乐一样,都有连带关系的。雕刻是在绘画比较成熟以后的产物,凡是雕刻家必先经过绘画的阶段,才能使用之于绘画上的笔触,刻画立体的线条,并采取绘画的构图法,制成具体的轮廓。人们为要保持平面的记忆,才有图画;但还不满足,更要求永远保存立体的记忆,就有雕刻的艺术,随着绘画而发生。

傅抱石的精神(傅抱石讲艺术的分类和解说)(2)

傅抱石 《擘阮图》

傅抱石的精神(傅抱石讲艺术的分类和解说)(3)

傅抱石 《春到梅花山》

现在,我们就得谈及散文的艺术了。散文是作家内心的美感,靠着慎选适切的字义,美丽的语句,劲炼的结构,所表现的哲理的思想和纯洁的情绪。散文是轻描淡写,非常素朴的文体;但却有含蓄不尽的趣味,和绵绵不绝的力。在散文中,如含有完整的故事,缜密的结构,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描写,那就是小说的形式了,小说当然是散文的一种,也可以说是散文的更进步的形式。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只是选取妙美的字汇,来抒泄作家的情绪和想象,那就是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

散文要生动自然,简洁练达,深刻精微。凡是雕琢的、呆滞的、浅薄的散文,是谈不到散文的艺术的。散文的风格、节奏,必须和内容取得一致,明显地说,就是浪漫的思想,要由浪漫的风格来表现,现实的思想——平凡的思想,却需要一种现实的风格来表现。散文的作者故意创造风格,堆出浮面的辞藻,掩盖浅薄的思想,或竟把辞藻来代替思想,都是失败的散文。

在文学中上继散文而起的是小说。“小说不仅是虚构的散文,而且是个人生活的散文,是最先企图把个人生活的全面,运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的。”(见福斯脱著《小说与民众》一书的序言中)小说和其他艺术区别的特点,就在它能使人类秘密的生活,充分地显现。小说能给读者们以更完全的描写,自从电影发明,小说在艺术领域的皇座,不免蒙受影响,但也只要从速采取电影的长处,注意画面、动作的描写,减少叙述式的散文,必能巩固自己的地位的。

小说的表现方法,又和戏剧不一样,在戏剧中的组成部分,如对话、情节、动作、布景等等,都可以听作者分别来记录,不受整个结构上的制限。小说是包含了剧本所应有的一切而必须纳入整个的结构中混合写成的。小说的创作是根据作家自发的趣味,要以法令、公式、教条、批评家的威胁,来束缚作家的创作意志,是劳而无功的。唯一可以左右作家的意志,使之就范的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作家也和一般人一样,是同在一个环境里生活着的一员;虽然,作家们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性格,可以于环境中感受的一切,另具慧眼,拿出特异的批评,表示与众不同的态度;可是,作家们却不能不在同一的生活环境里感受同样的影响,从同样的影响中服从共同的意志,那就是所谓“时代的主潮”。

傅抱石的精神(傅抱石讲艺术的分类和解说)(4)

傅抱石 《琵琶行》

戏剧的发生,差不多比小说要早,当音乐、舞蹈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可以用于戏剧的表现时,戏剧就产生了戏剧的文字,是散文的形式,人物布景是图像,同时又离不了音乐和舞蹈;所以,戏剧是综合的艺术。为戏剧下一个定义,就是:“戏剧是人生的解释、记录、反映——将人生中不良不正当的成为问题的事件,由几个扮演人,模仿或表现给一般人观看;用意是改善人与人的关系,革除这些不良不正当的事件,就是戏剧。”(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

这定义,不仅适于戏剧,即电影的性质也是一样。因为电影与戏剧,同是采取人类顶精彩动人的片段,构成故事,形象化地表现在观众之前的;所以,电影与戏剧尽管都有文字写成的剧本,但不同小说、散文似的,必须经过文字做媒介,间接体验文字的内容,重新把人生创造出来给自己看;而是由于舞台上、银幕上各种人物的活动,直接刺激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直接从演员的演出中,接受印象,发生感想的。

电影与戏剧,都是依赖演员的演技来表现的。演员的演技,就相等于画家所习用的线条和色彩,散文、小说的作者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句。换言之,这些都是传达思想情感的符号。

成熟的演技,是演员们了解自己的生活以后所得到的人类活动的要点,再加以提炼、整理、醇化的结果。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由各色人等所扮演的话剧,都是剧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藏,但从未经过冶金师的提炼,依然是夹沙带泥的原料。因此,要希望演员的演技,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有称职的导演,戏剧与电影,同点甚多;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所在,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戏剧被束缚于舞台面所指定的范围,对于空间与时间的描写,是比较不自由的。至于在银幕上就可以任意运用,由“超特写”,开展到“超远写”,在前一个画面可以表现巴黎的咖啡店,而接着幻出纽约的酒吧间;在前一个镜头,画面上的人物,是在回想过去的旧事,而接着便能把人物拉到现在表示他正在干某一件工作。

电影在空间上无拘束,时间上不受抑制,自有声电影勃兴,表现力更强,一般人不免对戏剧的前途感到忧虑。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过虑,有声片的技术,虽更近于戏剧,不过,在观众心目中早就存着是人的影子在银幕上的活动,是虚无的,捉不住实感的,决不若戏剧的表现,有血有肉,有活跃的声音笑貌,表现得更真实,更能给观众以直接的影响;所以,戏剧在电影流行的今天,仍旧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即使是有声片的进步无可限量,无舞台艺术的观众,也是无法夺取的。


相关阅读:

什么叫艺术?看了傅抱石的这篇文章,也许你了解得更深刻

更多国画技法、国画视频、国画欣赏等内容可查阅墨尖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