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正月打雷骨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老祖宗的经验有理吗

虽说现在都流行科学种田,但天气的好坏也会对庄稼收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遇到雨季,农民们怕庄稼泡坏了根所以得想着排涝,而到了旱季,农民们又得往地里抽水灌溉,唯恐旱死了秧苗。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我们从手机上就能掌握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因此能及时安排农活,可古代农民就没这么便利,他们往往得靠生活经验,这才有了“正月打雷骨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的说法。

这是老农民之间流传的一句俗语,听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说的是正月里如果遇上打雷,那么人间的尸骨能堆成堆,而二月里如果能打雷下雨,那么今年的麦子就能堆成堆。

民间二月二打粮仓习俗(正月打雷骨堆堆)(1)

乍一听这话似乎有些瘆得慌,打雷下雨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它没啥可怕的,怎么在古代,正月里打雷就会让很多人丢掉性命呢?这其中肯定有别的联系,我们不妨仔细揣摩揣摩。

现在听这话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起码绝大多数人不会为了温饱问题而整天担惊受怕。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养生的饮食习惯,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民间二月二打粮仓习俗(正月打雷骨堆堆)(2)

这对于古代社会的老百姓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过去粮食产量低,丰收的时候还能吃上饱饭,一遇到点天灾人祸就要饿肚子,至于饿死人的事那就更不稀奇了。“正月打雷骨堆堆”的真正含义就在这里,反常的自然现象往往预示着天灾,很多人没东西吃只能不幸被饿死。

不过话说回来,正月打雷与庄稼收成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这个问题就稍微有些复杂了,首先我们要明白,打雷这事虽然是个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它通常也是分季节的,像寒冷的冬季就很少听到雷声,反倒是夏季经常雷雨不断。

民间二月二打粮仓习俗(正月打雷骨堆堆)(3)

实际上,打雷是因为上升的气流与云层进行摩擦继而带电的结果,冬季空气比较干燥,上升气流不强自然很少有雷声。

反过来想想,如果正月打雷了,说明这个冬季还不够冷,应该被冻死的害虫可能逃过一劫或者提前复苏了。加上正月之后大地本来就要回暖,一场雨过后泥土也比较潮湿,正适合地里的小虫子们繁殖。对于农民和庄稼来说这显然是个坏消息,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一季度的收成肯定要大打折扣。对于古代农民来说,没有粮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弄不好就会被饿死。

民间二月二打粮仓习俗(正月打雷骨堆堆)(4)

“二月打雷麦堆堆”的情况刚好与之相反,本来二月就是冬春交替的好时节,下几场雨是很正常的事。这时候庄稼生长的劲头正猛,如果再来一场雷雨那将更好地滋润庄稼,让它们长得更快更结实。还有句老话说“春雨贵如油”,经历了寒冬的小麦正要返青,充沛的雨水可以保证麦苗的长势。有了这么一场及时雨,秋天肯定会有个大丰收,家家户户打下的麦子都要堆成堆了。

可见过去的农民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不靠天气预报就能合理安排地里的农活,对什么时候播种施肥都有比较科学的计划。

民间二月二打粮仓习俗(正月打雷骨堆堆)(5)

其实这些俗语也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在的科技足以弥补很多天气上的不足,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天气原因造成的粮食欠收了。不过很多老年人时不时地还是会说起这么些俗语来,这就是农民们世世代代的传承,它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经验,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