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41年,近卫军杀死卡里古拉后,多名皇帝候选人觊觎王位,包括卡里古拉的内弟维尼库斯,以及贵族出身的伽尔巴等人。但最后大多数人陆续放弃了王位的要求。卡里古拉的叔叔、提比略的侄子克劳狄得近卫军相助,登上王位,成为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第三代皇帝。

在由谁继承王位问题上,元老院和近卫军之间曾存在矛盾和分歧。可是,“元老们发现自己被一大群武装士兵所包围,他们要求只推举一个人为元首,这就是克劳狄”。军队的武力威慑,再次使元老院的作用苍白无力。“近卫军强迫元老院承认克劳狄为皇帝时,近卫军第一次介入政治。”这里的“近卫军第一次介入政治”,实际上应为“第一次公开介入政治”,因为在提比略、卡里古拉时代,近卫军的作为已经在参与政治了,只不过没有达到如此公开化、肆无忌惮程度而已。近卫军公开介入政治、介入帝位传承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不仅否定了奥古斯都的初衷,而且使军队干预帝位嬗递明朗化。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1)

图|后人所绘罗马元老院场景

克劳狄登基颇具偶然性和戏剧性。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说,克劳狄当皇帝是“一个意外的好运”。“根据众所周知的传统(记载)······(近卫军)士兵宣布他为他们的皇帝,并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兵营。在这段描述中,作为事件的结果,不幸的克劳狄非常违心地、真正地成为了皇帝。”苏埃托尼乌斯对克劳狄当皇帝的经过有十分详细和生动的记载:“克劳狄本人则怕得发抖,群众看到他平时都可怜他,以为他是一个被拉去处死的无辜者。在壁垒里(即近卫军兵营),他在士兵的保卫中度过了一个夜晚,虽然生命安全已可放心,但当皇帝的愿望却觉得渺茫……第二天,由于持不同政见的人相互争吵,元老院延迟了计划的实行,而聚集在会场周围的老百姓又要求个人统治,并明确地点了克劳狄的名字。”

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克劳狄能当皇帝,军队、士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古典作家认为,克劳狄得到士兵拥戴,还“因为他出身帝王之家,所以被认为(当皇帝)是合适的”。其实,在军队的参与下,出身和血统又有多少实在意义呢?军队公开参与政治,拥立克劳狄绝非出于某种正义感,“(近卫军官兵)并不关心如何替盖乌斯(卡里古拉)复仇——他命该如此——而关心他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对“好处”和利益的追逐成为军队干预帝位嬗递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并逐步扩大化、公开化。与此相适应,则是军队质变的加速度。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2)

图|克劳狄半身像

近卫军缘何胁迫元老院拥立克劳狄?个中原因并不复杂:“近卫军所以支持克劳狄,主要是为了获得克劳狄给予他们的奖赏。”近卫军拥立克劳狄为帝后,为确保“(近卫军)的忠诚誓言,即他们的武装支持,(克劳狄)答应给予每人15000或20000塞斯退斯的赠与……”和前任、继承者相比,克劳狄是幸运的。这一切并非偶然,取决于他同近卫军关系异常密切。作为对推举他当皇帝的回报,克劳狄对近卫军的赠与颇为慷慨。两块银币上的浮雕很能说明这一点。一块银币正面是克劳狄戴着桂冠的头像,背面是近卫军营地;另一块银币的背面则刻着这位皇帝和近卫军握手的场面。

此时,军队对国家、皇室的忠诚开始演变为以金钱和利益为先导,并直接为利益驱使。军队屡屡参与帝位嬗递,原因就在于此。涉及军队忠诚和金钱、赠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贯穿笔者所涉及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帝一次次的金钱馈赠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期望值的具体体现——期望能够稳定军队,少些麻烦。但一次次的金钱馈赠却助长了军队、士兵的贪欲,并没有“买来”忠诚。“克劳狄即位时给予近卫军的赠与开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先例,不难想象,军团士兵也应得到相同数目的金钱。在他之后的历代皇帝都觉得应效仿他的作法,以确保这支部队的忠诚。”不仅如此,称帝一周年时,他还给予每名近卫军官兵100塞斯退斯的赏赐。而且年年都对近卫军解囊。

如前面所述,对军队士兵慷慨解囊,大笔赠与,并非克劳狄独创,他只不过是在“自觉”遵循而已。但克劳狄进一步巩固、强化了这一“规矩”,使他成为帝国历史上和军队关系极为特殊的皇帝。克劳狄的金钱虽然不能说绝对地换取了近卫军的忠诚,但至少在他统治期间,近卫军的鹰犬作用的确得到了比较好地发挥,他不止一次利用近卫军剪除异己,镇压敌对势力。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3)

图|今人所绘罗马士兵形象

各种以恩惠形式支付的赠与,对于暂时稳定军队、安抚士兵能够起到暂时的、短期的作用,但直接后果却是军队贪欲难平。这一先例自开创之后,尤其是罗马军队士兵性质改变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使是在没有军事胜利品的时候,士兵仍然要求分东西。这种分配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帝国时代,和平时期多于战争年代,士兵便寻求各种得到赠与的机会,寻找各种捕捞金钱的借口。

帝国时代许多内乱、内讧,以及皇帝的更替等等,各种名目的赠与往往是最大的诱因。大多数皇帝只求眼下的安宁,并不考虑后果及影响。一个必然的逻辑是,帝国初期的皇帝用金钱换取军队的忠诚,这种“交换”形成“规矩”后,当皇帝不能满足军队的贪欲时,军队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另请高明”。所以,军队参与王权之争、参与政治生活,金钱诱惑和利益驱使始终是核心问题。

罗马帝国帝位嬗递的历史上,卡里古拉和克劳狄属于两个极为特殊的先例。盖乌斯(即卡里古拉)是第一个被公开杀死的罗马皇帝,克劳狄的继位则标志着军队公开地、大规模地介入到奥古斯都以后的政治生活中。由奥古斯都确定的一直比较含糊的、此前并未显露的元首制的事实真相现在一清二楚:皇帝的位置最终不是依赖认识上的一致,而是取决于对皇帝忠诚的士兵手中的剑。某种意义上说,元首制已经显示出了真面目-控制军队的忠诚,而不是植根于法律的政府体制。从此直到永远,皇帝们的王权是建立在对他们所控制的军队的容忍基础上的,失去军队的忠诚必然导致失掉王权,而且通常伴随着当权者失去性命。现实中的深刻教训留给了未来,秩序暂时得到恢复,克劳狄在相对安全状态中开始了他的统治。”诚然,军队和士兵的忠诚对于皇帝的统治非常重要,但简单地约化为金钱,国家必定付出沉重代价。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4)

图|克劳狄剧照

近卫军在克劳狄登基过程中“功不可没”,为酬谢近卫军,克劳狄“命令给每名近卫军官兵一份五年的军饷,称这份数额不菲的赠与为“礼物”,以庆祝他登上王位”。克劳狄当然不会忘记其他军队,“按照相应的比例,各级军官得到的多一些,他还答应给予其他部队相似的金钱”。不仅如此,他还在每年即位纪念日时,专门在近卫军驻地举行角斗表演,以示犒赏。关于克劳狄斥巨资犒赏近卫军的事实,历史上史家无一例外地认为他开创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而且是后来者不能违背的“规矩”。“后来的皇帝不得不遵循这一先例,以确保军队的忠诚。”

克劳狄的行为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所有的皇帝都依金钱赎买来的士兵的忠诚”。这种“赏金自从克劳狄乌斯一步登天以来,便成为每一个新皇帝继位时不能不支付的合法报酬”。克劳狄对军队的放纵、迁就、赏赐,暂时为自己换回了安宁,也至少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严重后果:

第一, 国家的安定与稳定逐步受制为给予军队金钱的多寡。一旦军队的欲望、要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忠诚化为乌有,引发内乱、内战在所难免。这一点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

第二,加速了军队的质变过程。恩格斯所论述的那种“有组织的武装集团”正在朝着唯利是图的武装力量方向蜕变。

第三,赠与和金钱改变军队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需要以金钱换来自己的安全,而且各种措施都应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原本为保障皇帝人身安全组建的近卫军,此时已演变成为皇帝身边和帝国最大的隐患之一。皇帝对军队的依赖性反过来助长了军队的不可控制性,给帝国增加了不稳定隐患。

第四,即使金钱和物质上的馈赠能够换取的军队忠诚,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靠的、临时的,消极后果远远大于近期利益。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5)

图|克劳狄雕像(局部)

克劳狄的统治是相对安全的,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军队没有找他的“麻烦”。其中固然有许多主观和客观原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他和军队的关系。“为了得到行省军队的支持,他打破了奥古斯都以来的传统,扩展了罗马人的权利。”帝国历史上,克劳狄创造了一系列“第一”的记录,他不仅是第一个被军队拥上王位的皇帝,也是“第一个花钱收买士兵忠诚的皇帝”。人们常常对克劳狄在位期间加强帝制、行省管理,以及相关的改革大加议论,然而,就其所“创造”的一系列“记录”来说,克劳狄的作用远大于他的改革举措。

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

公元54年,克劳狄死去。古典史家认为,他是被毒蘑菇毒死的,他的妻子阿格里品娜(Agrippina)是罪魁祸首。表面上看,克劳狄有幸躲过了近卫军的刀锋,但他的死也与近卫军有直接关系,他花在近卫军身上的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所期待的安全。因为,“尼禄是近卫军愿意拥戴的皇帝,所以他们对杀死他们的捐赠者的犯罪行为熟视无睹”。换言之,假如近卫军能够尽心尽力地保护皇帝安全,真正对皇帝保持一种忠诚,克劳狄也许会成为朱里奥-克劳狄王朝历史上另一个“善始善终”的皇帝。克劳狄的命运揭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金钱在换来军队“忠诚”的时候,也给自己预设了死期。

“克劳狄死后,从严格意义上讲,帝国统治权应属于克劳狄的正统儿子布里塔尼库斯(Britannicus)······也同样可以由尼禄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养子。但没有任何要求比军队更强大,对于那些拥有超过他人武力的人来说,更强大的权力也在他一边……”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6)

图|暴君尼禄油画形象

克劳狄生前曾有意将帝位传给儿子,但布里塔尼库斯遭谋害,加之阿格里品娜一直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亲生子尼禄继位,所以等于给尼禄创造了机会。鉴于近卫军地位提升的事实,其“裁决”和决定作用不可省略。因此,与其说尼禄(Lu-ciusDomitiusNero)以克劳狄继子身份获得王位,倒不如说是得到近卫军青睐成为皇帝的。据塔西佗记载,尼禄在近卫军长官布鲁斯(也是他的顾问之一)的陪同下,来到近卫军兵营。在近卫军长官的提示下,近卫军长官向尼禄欢呼,同意他当皇帝。尼禄也答应像父亲一样犒赏士兵。“在这之后他便正式被拥戴为皇帝了。军队的决定得到元老院批准。各行省也立刻表示同意了。”

“在尼禄得到王位后,他的支持者在他的家世上找到了正当理由·····”似乎是在为尼禄登基寻找他人“信服”的血统依据。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掩盖了军队的实质性作用。为得到帝位,尼禄还允诺克劳狄给予近卫军的一切他也会统统给予。尼禄不仅兑现了自己的许诺,而且远比克劳狄的赠与多。“罗马历代皇帝,每当即位都对近卫军有所赏赐,惟独尼禄的赏赐特别丰盛,因此全体近卫军将士,莫不欣喜若狂……”“在54年尼禄登基过程中,近卫军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他的母亲贿赂近卫军以换取这支军队的支持,元老院除了宣布他为皇帝,别无选择。”元老院的地位和权力被近卫军削弱,作为“橡皮图章”的元老院“再一次例行公事地同意尼禄继承王位”。

16岁登基(公元54年)的尼禄差不多是罗马帝国历史上骂名最多的皇帝。所有昏庸皇帝的特点在他身上无一遗漏:无能、淫乱、残暴、贪婪等等,尼禄已经成为荒淫皇帝的代名词。尼禄统治帝国十几年,与近卫军结下不解之缘,对他能够保住王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身边的近卫军长官几次协助他压敌手,多次帮他渡过危机。罗马近卫军历史上,许多近卫军长官是野心家,可是尼禄身边的近卫军长官却另有表现,起码并不都是野心家和阴谋家。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7)

图|尼禄举行盛大仪式(剧照)

众所周知,尼禄以昏庸而著名,但他的许多极端行为时常“受到他的顾问和近卫军长官阿非里亚努斯·布鲁斯(Afrianus Burrus)的制约。阿非里亚努斯·布鲁斯死后,尼录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尼禄的荒淫与残暴引起各方怨恨,人们逐步疏远他,对他“敬而远之”(包括毒死克劳狄把他拥上王位的阿格里品娜)。“65年,由于近卫军长官提格里努斯(Tigellinus)残酷地镇压了谋反者,尼禄才算勉强避开了谋反的威胁。在谋反者名单上甚至包括了提格里努斯的伙伴,另一位近卫军长官以及一批近卫军军官。所有这些人都被判罪,近卫军士兵每人得到了500狄纳里(denaii),作为他们在皮索(Piso)谋反中对他忠诚的奖赏。”在这次反叛中,由于近卫军长官支持,尼禄得以暂时渡过统治危机。

“尼禄在其统治末年成为反复无常的暴君,利用手中的权力,不经任何法律程序,杀死那些对他提出批评的人,或送去口信让他们自杀。”尼禄统治末年滥杀无辜,荒淫无度,众叛亲离,成为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一些著名人士酝酿着推翻尼禄的阴谋,因为他们实在无法忍受他的秽行,他的冷酷,他的放荡。”内部形势如此,外部局势则是边境地区频频告急,高卢、北非等地先后发生暴动,反抗尼禄的统治。“在新任近卫军长官尼姆菲狄乌斯·萨比努斯(Nymphidius Sabinus)指使下,支持尼禄的近卫军抛弃了尼禄,甚至连提格里努斯也无法保全他的性命。”

公元68年,高卢行省发生叛乱,尼禄手足无措。更重要的是,驻扎罗马的近卫军对付罗马、意大利人的反叛尚能发挥巨大作用,而对付行省反叛,明显力不从心。近卫军的动摇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发生的。新任近卫军长官尼姆菲狄乌斯·萨比努斯利用近卫军的动摇,鼓动近卫军放弃尼禄,转向举兵反抗尼禄的西班牙总督伽尔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伽尔巴的军队则公开宣布自己为皇帝,而此时的尼禄“被宣布为国家头号公敌”。罗马帝国境内军队对尼禄的暴政、丑行深恶痛绝,有的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有的则公开响应伽尔巴的号召。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8)

图|今人所绘高卢骑兵形象

尼禄走投无路之际,向来忠于他的近卫军离他而去,宫廷成为“不设防”宫廷。穷途末路的尼禄依然难改本性,他甚至打算烧毁整个罗马城,杀尽元老,然后乘船逃往埃及的亚历山大。但这一切均属徒劳,“当他得知他已被卫兵抛弃之后,他开始逃跑”。最后,明知逃跑也是绝路的尼禄被迫自杀。虽然尼禄有幸躲过了近卫军的刀锋,但近卫军的背叛却是他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城市的卫戍部队长期以来习惯于向皇帝们宣誓效忠,他们背弃尼禄与其说是出于自己的意思,毋宁说是由别人施加了巧妙的压力。”人们认为,与尼禄失去了近卫军和军队的忠诚有直接关系。

尼禄之昏庸,名副其实,既不熟治国之道,也不谙统军之策。他的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和他的政权靠山——军队关系破裂。他杀贤臣,弑生母,奢侈淫荡,对帝国和他自己的靠山——军队视而不见,所以当他对军队将领也采取杀戮政策时,自己也走上了末路穷途。尼禄时代,罗马帝国的政治舞台上,除了皇帝外,元老院、近卫军和行省军团是几支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元老院的作用和力量几乎微不足道,起决定作用的是近卫军和行省军团。而近卫军和行省军团恰恰是政权的支柱,尼禄同军队关系破裂,不啻为政权支柱的折断,灭亡是其必然的命运归宿。

尼禄是奥古斯都最后一个后代,他的死标志着朱里奥-克劳狄王朝历史的终结。朱里奥-克劳狄王朝也是近卫军完成“转换角色”的时代,由原来帝王的保镖,朝着决定和主宰帝王命运的“主人”方向转变,并在罗马帝国政治舞台上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可是日后的皇帝并未从中汲取教训,迁就、放纵、收买的策略使近卫军更加猖狂。

朱利安克劳狄王朝(朱里奥-克劳狄王朝的终结)(9)

图|今人扮演的近卫军士兵

近卫军干预王位嬗递的缘由与事实由多重因素促成,主要原因在于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体制。西方学者认为:“奥古斯都确立的体制的最恶劣的缺陷——军队干预政治的能力——在朱里奥-克劳狄王朝时期一览无遗······罗马帝国前三个世纪里,近卫军经常杀戮他们应该保护的皇帝,拥他们自己选择的皇帝。”

其次,近卫军从建立之日起就是一支特殊加特权的军队。皇帝给予的各种恩宠、特殊待遇非但没有使其坚持忠诚,恪尽职守,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逐步成为帝国最大的不安定根源。皇帝是这支军队的建立者、受益者,也成为牺牲品。以近卫军为首的军队干预帝位嬗递、杀戮皇帝的势头随着地位的提高。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尼禄当政期间残杀了多位著名将领,失去近卫军的支持后,也失去了军队的忠诚。“在他之后,皇帝和军队的关系不得不重新开始和重新确定。在他身后发生的内战揭示了新的危险和新的问题。”尼禄是罗马帝国历史上一个处于转折点的皇帝,他死后帝国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内战,“四帝之年”的序幕无疑是尼禄拉开的。从前,罗马人为防止个人利用军团,达到自己目的的种种办法,在公元68年尼禄死后遭到人为摈弃。正因如此,公元68-69年的内战中,军团成为将领谋取王位的工具,比从前仅仅是近卫军参与王位更替“前进”了一步。

结语

到尼禄为止,罗马帝国前四位皇帝都不是血缘嫡传,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帝位的传承不以血缘和世袭为依据。尤其是在没有正统和在政治权力结构中确立帝位法定的传承程序时,军队介入后,帝位嬗递不仅注入了人为的因素,更注入了暴力和冲突。

参考资料:

苏埃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