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唱糟糠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1)

东汉初年大司空宋弘,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义正严辞地卫护了自己对患难之妻的忠诚,占据了一个伦理道德制高点。“糟糠之妻”遂成典故。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谷糠等粗劣食物。糟糠之妻指和丈夫共受难,同吃苦的妻子,一般指结发之妻,说的是原配妻子。

“槽糠”一词和“糟粕”有类似的地方,指造酒剩下的渣滓,和粗恶食物。另外指食物经消化后所弃的废物。“糟粕”多含贬义。所以古人有“得其精华而去其糟粕”。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中有:“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意思是你(燕国相)手下才能之士(指养的门客),经常吃的是糟粕,而你的狗和马却有吃不完的粮食。这是“槽”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

这则典故出于《后汉书·宋弘传》,《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记载: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后,刘秀有意将她嫁给宋弘,但不知她是否同意。一天,光武帝与湖阳公主共论朝臣。湖阳公主说:“宋公(指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刘秀听后很高兴,召见宋弘,让湖阳公主在屏风后观听。

刘秀对宋弘说: “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意思为:民间有俗话说,高贵了忘掉交情,富有了想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呀!宋弘一听,立即答道:“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有趣的是,光武帝听后,故意大声说:“事不谐矣。”实际是说给屏风后湖阳公主听 :“这事弄不成了”。

朱之文唱糟糠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2)

媒没说成,光武帝刘秀并未怪罪宋弘,而是益加敬重他了。

而“糟糠之妻不下堂”上一句的“贫贱之知不可忘”,意思是, 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结交的知己朋友。宋弘这句话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因为这是我们交朋友的原则。交友之道,贵在诚,贵在信,贵在不忘根本。

当然,也有人嘴上一套,实际另一套。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陈胜)为人佣耕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同伴都笑他没这个命。后来,陈胜真的成了王,一起种田的老伙计、老朋友记得他“苟富贵,无相忘”的话,就去找他。谁知,陈胜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却把老伙计给杀了。“由是无亲陈王者”,意思是再也无人亲近他,帮助他了。最后,众叛亲离,自取灭亡。这让人们明白:“人无信不立”,即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这个反面的例子,正好衬托出宋弘先生人格的伟大。让世人记得 ,贫贱之知不可忘,不敢忘呀!

宋弘为东汉初年一代名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宋弘曾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有的官至相位。建武二年,宋弘官拜大司空,封栒邑侯。宋弘将所得租俸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闻名。后徙封宣平侯。

《后汉书·宋弘传》有一段记载,可见宋弘之清正无私,直言敢谏,竟然对皇帝,他连一点小事都不放过:有一次,宋弘适逢光武帝设宴会集群臣,席间,他看到皇帝御座旁边有副新屏风,上面画着许多美女,光武帝几次回头去欣赏,宋弘便严肃地说:“没有看见好德像好色一样深的人。”光武帝听后,当即令人撤去了屏风,并笑着对宋弘说:“闻义则服,还可以吧?”宋弘答道:“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到了唐代,还出了位“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人物,是被奉为门神之一的尉迟敬德。据《资治通鉴·唐纪》所载:一次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其中 “闻古人富不易妻”,所闻的古人,应是东汉的宋弘。故事发生地在唐都长安城。

糟糠之妻不下堂。还引出民间的富贵后弃妻休妻,忘恩负义,喜新厌旧,为人唾骂之说。再有,当陈世美没有好下场,休妻弃妻会遭报应,让包公给铡了,以及“休妻毁地,到老不济”的民谚。

虽然无神论让有些人不信因果报应,无所顾忌,甚至丧心病狂什么坏事都敢干,竟然有人把人生三大喜事说成:“升官、发财、死老婆。”

其实,现实很残酷,因此换老婆,让糟糠之妻下堂的人,结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不说良心谴责,舆论压力,因色而贪,迟早招祸,一天天如作贼般的心惊肉跳,就是这以钱财交易换来的“夫妻生活”,肯定是只有利益,没有情谊,何况再加上老夫少妻,互相猜忌,就更难完美和谐了。

还是流传在陕西的一首新民谣说得好:“要想一天不安宁,你就请客;要想一个月不安宁,你就打家具;要想一年不安宁,你就盖房;要想一辈子不安宁,你就换老婆。”

在中国,一个人的幸福美满是依靠家庭的,而小家庭是由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维护的,夫妻关系的良好,恩爱无猜疑,是整个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否则何以谈吉祥,说喜庆,道安康呢?!

朱之文唱糟糠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3)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