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球知识局(微信ID:diqiuzhishiju) 作者:奥古斯汀
钢铁,作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到高楼桥梁,小到笔珠螺帽。
但是所有的钢铁物流并不是由钢铁厂直接到使用单位,而是有一个媒介,也就是钢贸商。他们联系着上游钢铁厂与下游的消费群,保证了整条产业链的运转,从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
在中国上海,有这么一群来自福建的钢贸商,就在国家最需要民营资本介入盘活钢铁市场的时候积极参与其中并致富,却在丧失初心之后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些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呢?
山村钢铁侠
时针拨回到90年代的浦东大开发,上海的建设一片热火朝天,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增。但当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像钢铁等这种紧缺物资是由政府调配,私人没有指标就无法参与其中。
这种炼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但也许是国家大环境中弥漫了一丝政策“开口”的气息,精明的商人们用着与生俱来的嗅觉寻到了踪迹。很快,上海地区就云集了打算切分钢材“蛋糕”的人们,尤其以浙江人与福建人为众。而之后,也算是印验了市场的判断,国家放开了对于钢材的管制,大量的从业者和资本涌了进来。
看着不讨人喜欢
背后都是赚大钱的机会
但是钢材并不相同于普通商品,要实现正常的经营流转至少需要货值的3-4倍资金的支持,入行门槛较高。当时的中国民间资本并不雄厚,所以早期的经营都是散兵游勇式的,规模不大,品种不全。但就是在这种未能充分竞争的环境中,资本和资源却在悄悄地完成整合。
到了200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突破了一亿吨,市场的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但把持着市场大量份额的商人却不是来自本地的上海,也不是相邻的江苏和浙江,而是来自福建省东北部一个人口大约20万的山区县——周宁县。这群商业移民依靠着自身的团结与努力,硬是挤垮了最大对手,以精明强干闻名全世界的温州人。
周宁深处内陆难以与外界沟通
闯劲想来是比温州人还要大
在鼎盛时,全县有10多万人从事与钢铁贸易相关的工作,交易市场份额占到了70%以上,人称“周宁帮”。他们是为上海地区贡献占总额3%的税收,解决数十万人就业的在沪杰出闽商团体。
周宁帮两大法宝
周宁人打败浙江人并不是偶然,而是来源于其自身独创的“前店后库,入驻钢市”与“联保和担保模式”。其实这两者合一,才是他们的秘诀。
大卡车随时待命
有客人采购当时就能拉走
由于其经营货物的特殊性,成本高昂,所以周宁人一般将钢材铺面开在了由周宁老乡开设的钢市中。铺面后面就是堆货场,铺面楼上用于生活起居,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钢市中的商户大部分也都是周宁老乡,这就形成了一个内部结合紧密的商业实体。
如果一家缺少货物或资金,周围的老乡可以互相“串货”(意思就是没现货了先去老乡货场签单赊货,卖出之后,本金归还,利润自有)。这样很大程度上聚集了资源,降低了资金和现货的门槛,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完成。
只要有客人想要
货源都不是事儿
而做大做强之路,与“联保和担保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早期钢材行业与银行之间的放贷模式流程很复杂。简单来说,是银行,钢贸商,钢厂签三方协议,银行放钱给钢厂,钢厂产出的钢材所有权始终在银行手上,钢贸商先行支付20%的保证金与钢厂贷款利息,而钢贸商找到销路后,将待售货物的货款转给银行,银行给存储货物的仓库下达相对应吨数的指令,发出货物。
果然是有一点点复杂
在这种模式下,钢贸商可以完成杠杆融资,银行则实现放贷和挣取利息,钢厂维护了与产业链下游的关系,对各方都有利。但随着钢铁贸易量上升,这个复杂的流程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开始成为了钢贸商的进一步扩张的桎梏。
在这种现实需求之下,钢贸商开始准备绕开银行监管,自己想办法融资。老乡们很快自发三户五户联合,形成联保体。为此服务的担保公司也大量应运而生。同时,周宁人成立了上海周宁商会,这是一个隐形的超级联保体(入会条件是5000万以上的身家,并在上海拥有房产),连银行也认可其实力和信誉。
可以说是相当有底气了
最终,银行放松了对实体货物的监管,对钢贸商采取了“重担保,轻质押”的措施,效率大大提高。大量贷款流入钢贸行业,产业发展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有了成熟的贷款模式和发展平台,钢贸行业对于周宁人的门槛降到了最低,加之福建人经商素有传带的传统,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村,一村带一族使得以地缘与血缘相连的商帮迅速壮大,其内部也极为团结。
有媒体报道一位福建籍的钢贸商炒电子盘浮亏2.5亿元,无力偿还,周宁商会为了维护在行业内的信誉,商会部分会员每人摊派200万元将其解决。这在银行看来就是积极信号,也是自身实力的象征,而其他地方的商人无法做到如此团结和风险可控的模式,或是因地缘和语言因素无法加入周宁人的圈子,就没有办法像周宁人一样低成本,高效率的拿到贷款。
大量分散的独流入海河流
和绵密的山脉
使得即使是福建内部也难以建立认同
但是很可惜,2008年的次贷危机使得原本正常的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截然而止。金融海啸让中国也深受影响,房地产,出口与投资都受到阻碍,钢铁消费需求大幅下滑,价格回落,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时国家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要求银行大规模放贷以促进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大而信誉良好的周宁钢贸商成了“香饽饽”,银行为了使国家下达的放贷任务能够完成,大大简化流程,开足马力放贷,甚至有行长亲自捧着贷款去找会长的纪录。
是开足马力产钢
还是开足马力糟钱?
担保的主体钢材市场可以担保的额度可以为注册资本的十倍,数家银行联合最终可以使杠杆放大到100倍左右。最为荒谬的是当时一张身份证号352230开头的周宁户籍身份证可以直接贷款500万元。
上海在2011年大约有1600亿元的资金涌入。但市场仍然低迷,钢铁利润薄如纸。一些后期进入上海的周宁籍从业者以及前期无利可图的钢贸商动了其他心思,将贷来的资金投入到效益更可观的房地产及股市。
消息的不胫而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投资融资成了主要营业的方向,帮助周宁人起家的钢材生意反而成了辅助和贷款所用的借口。
眼看他楼塌了
2010年国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2011年因前期大量投资而产能野蛮扩张的钢材价格继续下滑。钢贸商投资的房地产或股票也没有收获到如预期的效益,运营资金链断裂并陷入巨亏。
为了维护资金链安全,有人用信用卡还账,有的企业开始虚假做账,“动用非正常手段”使同一批钢材反复质押多家银行,拆东墙补西墙。上海银监局有数据统计质押在银行的钢材量为实际在库的2.79倍。
人有多少钢
就能骗多少款
以无锡一洲钢市老板李国清资金链断裂,欠下银行与驻市商户的保证金约4亿元跑路澳大利亚为标志,钢贸的信贷危机全面爆发。各大银行开始严格审查企业资质,将钢贸公司列入谨慎型企业,对于收回的贷款不再发放以控制损失,并接连起诉钢贸商以追讨欠款。
拿枪指着也没用
真的是都投机没了
多米诺效应开始显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保模式开始变成“连坐倒霉,一损俱损”的毒药。曾有“钢贸大王”之称的肖家守名下4.66亿股权遭到查封,互保融资模式创立者周华瑞也有20多起债务官司纠纷,名下资产被冻结。
据周宁上海商会统计,有80%的会员无法偿还借贷而破产或濒临破产,700余人被通缉,300多人入狱,上千家钢贸公司成为被告。上万张信用卡严重透支,同时贷款无法收回形成银行的大量坏账,仅上海周边的无锡地区就高达200亿元,其余地区更是不敢想象。
要不拿钢抵一部分?
周宁人骗贷名声就此而起,牵连4000万福建户籍人士在沪正常贷款。周边省份银行也是心照不宣使申贷条件更加苛刻或直接拒绝贷款。全国骂声一片,周宁人信誉不再,名声大跌。
曾叱咤上海滩,从中诞生千位亿万富豪的周宁人,今日时局如此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危机导致的投资回报下降是一方面,周宁人内部出现一些骗贷败类老乡无法监管是另一方面。
然而福建人仍然是全国信用卡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