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迷们都喜欢看《西游记》,我也是其中一个,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人物形象已深入脑海。偶然看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书中人物、故事情节和现在的《西游记》相差太大了,简直受不了哦!据专家考证,这本书远在现行《西游记》之前,作者不详,有上中下三卷,十七章,为宋代诗本。说的是唐僧玄奘和猴行者等七人往西天取经,历尽艰难取经而回最后升仙的故事。有兴趣的西游记迷们可以找来一阅哦!现在简略介绍一下。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1)

第一章原书中丢失了,应该说的是取经的起因。第二章《行程遇猴行者》中,法师僧众六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中午,见—白衣秀才从正东过来,自我介绍说:“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还说:“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法师改称白衣秀才为猴行者。不是孙悟空,是猴行者,不是师徒四人,是僧众七人,没有八戒、沙僧、白龙马。

第三章《入大梵天王宫》,法师问猴行者岁数,行者回答说:“九度见黄河清。”通晓天上、地府之事,知道当曰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在水晶宫设斋。于是猴行者做法,七人到北方大梵天王水晶宫。大梵天王知道唐僧玄奘是三生出世,佛教俱全,请法师玄奘升座讲经《法华经》。吃斋后,经罗汉提醒,法师和猴行者请求天王帮助消除取经路上灾难。天王赐给法师与猴行者隐形帽一件,金镮锡杖一条,钵盂一只。并告诉行者:“有难之处,遥指天宫大叫‘天王’一声,当有救用。”又出现上天的水晶宫,还有个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天王还赐给宝贝。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2)

然后,经过了香山寺,“香山”是千手千眼菩萨之地,又是文殊菩萨修行之所。又过蛇子国,大蛇头高丈六,小蛇头高八尺,但不伤人。又过狮子林及树人国。在第六章《过长坑大蛇岭》中,过了大坑、大蛇岭后,到火类坳“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应类似后来的火焰山吧。只是过得很容易,“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七人便过此坳。”后面好多遇险之处都是这样过去的。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3)

又路遇白虎精,变作“一白衣妇人,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手把白牡丹花一朵,面似白莲,十指如玉。”猴行者让白虎精肚子里生出老猕猴,吐了一个又一个,吐之不尽。猴行者又化作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长大,虎精吐不出来,最后“肚皮裂破,七孔流血。”有白虎精,没有白骨精。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4)

第七章《入九龙池》,猴行者和九条馗头鼍龙斗法,猴行者把隐形帽变作遮天阵,用钵盂盛走万里之水,金镮锡杖变作一条铁龙,降伏了九龙。抽了龙背上脊筋一条,给法师做了腰带。又遇深沙神,脖子上带着两次吃掉法师的枯骨。被降伏后,变化来一座金桥,七人从金桥上走过。感觉深沙神类似沙和尚。第九章《入鬼子母国》,路见很多三岁孩子,叫也不应,也不见大人,国王说这就是鬼子母国。有子母国。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5)

第十章《经过女人国》,女王说:“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也甚好一段风流事!”和尚再三不肯,辞别而行。这和女儿国类似了。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6)

第十一章《入王母池之处》,路过西王母池。行者说:“我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万七千岁,不曾来过。”法师说:“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猴行者说:“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正说着,从山壁蟠桃树上掉下来三颗蟠桃,掉到池中,猴行者将蟠桃从水中招出来时,都是孩儿身。和尚不敢吃,被行者把孩儿放在手中旋转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吞入口中。后来回到东土唐朝,吐出于西川,当地就生长人参了。有西王母,有蟠桃,还有人参果,只是情节相差太悬殊了。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7)

第十五章《入竺国度海之处》,时过三年,到了西天竺国,接近鸡足山。住宿福仙寺,寺主问法师远行而来的目的。法师说,奉唐帝旨意,因为东土众生没有佛教,特来天竺国求请大乘经。寺僧听了,低头冷笑说,“我们福仙寺中,数千余年,经历万代,没听说过佛法。你却来求请佛法,法在何处?佛在何方?你是痴人!”法师问:“这里既然没有佛法,为何有寺有僧啊?”僧说:“这里人满一周岁就教经,法性自通。哪还用寻请佛法啊?”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8)

在法师执意询问下,寺僧才告诉他说,佛住在鸡足山中,从这里向西看,有一座名山,灵异光明,人不能至,乌不能飞。法师问怎么就人不能至啊。寺僧说,这里千里之外有条溪,溪水翻浪,波澜万重。过溪至山五百余里。再走一千余里方到石壁,山顶一门,就是佛住的地方。法师听了,低头发愁过不去。猴行者出主意,焚炉烧香,向西竺鸡足山祷祝,求请法教。于是,法师七人,焚香望鸡足山祷告,齐声动哭。那天也感动得唐朝皇帝,一国士民,都思念三藏,举国哀切。后来,就在坐位上发现一藏经卷。共有经文五千四十八卷,别的都有,就是没有《多心经》。于是法师七人起程回国。佛在鸡足山,不是灵山,并且没有见到佛就取回经来了。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9)

十个月后,回到盘律国香林市,定光佛又授给法师《多心经》。到陕西河中府,又救了王长者后妻杀害的前妻儿子。唐明皇得知回来的消息后,排大驾,出百里外迎接。法师对皇上说,七月十五日午时,必须回到天上。唐帝不得已塑了七人塑像 ,在佛前护殿。并因三年取回来一藏经,法师三度受经,封为“三藏法师”。十五日午时五刻,七人望正西乘空上仙去了。皇上在这里成了明皇,不是十四年,是三年取回了经,取回来的经是一藏,是三次受经。并且不是成佛,而是仙升。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10)

这就是《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内容、情节都太简单,故事不如《西游记》精彩,文字也没有《西游记》传神。但这是后来《西游记》的前身。

西游记唐三藏最后讲的是什么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前身吗)(11)

根据罗振玉跋一、跋二记载,到清末时,国内《唐三藏取经诗话》已极难找到。这本《唐三藏取经诗话》主要根据日本三浦将军收藏的巾箱本《唐三藏取经诗话》抄录,又根据苏峰老先生收藏的缺失更多的德富氏版本进行了修订。后来王国维和鲁迅先生又进行了考证,都认为《唐三藏取经诗话》是更宋代版本,早于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