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通牒Margin Call》影评 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称作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GFC),对美国社会的撕裂和震撼不亚于2001年的911事件,除了监管机构增加的无数条红线和由此衍生的大量中国学生热爱的risk岗,GFC也启发了众多“伤痕电影”其中最出名的有三部:《商海通牒》从投行角度出发, 记录片《监守自盗》关注公共机构(央行、评级、监管)的系统性失职,《大空头》则聚焦在这场危机中乘机盈利的投资者,算是视角较为全面地诠释了这次危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金融行业门槛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行业门槛低
——《商海通牒Margin Call》影评
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称作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GFC),对美国社会的撕裂和震撼不亚于2001年的911事件,除了监管机构增加的无数条红线和由此衍生的大量中国学生热爱的risk岗,GFC也启发了众多“伤痕电影”。其中最出名的有三部:《商海通牒》从投行角度出发, 记录片《监守自盗》关注公共机构(央行、评级、监管)的系统性失职,《大空头》则聚焦在这场危机中乘机盈利的投资者,算是视角较为全面地诠释了这次危机。
这三部中当年风头最盛的是群星云集的《大空头》,但我更喜欢《商海通牒》,并不是因为我本人从事银行内部风险管控工作,对其中的背景更为亲切——其实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文学性。这部电影如果你完全不从金融视角来看的话,纯当一部商业职场片看,也是不错的。相较于另外两部电影对金融系统的辛辣抨击和对从业人员的直接控诉,《商海通牒》更像是以GFC这个特殊事件做为一个故事背景,展示了在投行中众人的生活状态、道德困境和命运渊薮。
影片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夜,直接原因是次贷泛滥。何为“次贷”?在当年可是没有一篇报道或一个科普说清楚过的,美国政府欲盖弥彰,从不解释明白“次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国内的新闻报道翻译过来后,更是云里雾里,让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看懂此间操作。从现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美国的银行大放水,让信用不佳的家庭不交定金就可以申请贷款买房。再把抵押贷款转手证券化(MBS),发放给投行转嫁风险。投行通过证券买卖将风险转嫁给个人,赚的盆满钵满。一开始都很美好,而从2007年开始,房价下跌、利率攀升,大量低收入家庭无力还贷,纷纷违约,MBS值瞬间蒸发。
《商海通牒》讲的就是这么个事。一家投资银行(以高盛作为原型),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一天之内抛售垃圾资产,逃出生天的故事。
一个投行资深的风控经理艾瑞克在开场的大裁员中突然被通知开除,临走时他把自己一直在研究的风险估值模型转交给了小迷弟下属彼得,也带出了整个故事。
接着这家投行80%的员工被嚣张的人力资源部永久辞退了,最后被留下的员工因为刚经过一轮裁员,所以都没什么心思继续工作。部门老大山姆(多项奥斯卡男主男配奖的凯文·史派西饰演)在这个公司里干了34年,早已对这一场景见怪不怪。这时的他却因刚接到兽医电话说养的拉布拉多猎犬得了肝癌快不行了,而在暗自神伤。山姆稳定情绪后轻车熟路走到剩下的33个人面前,说了一番话之后就重新点燃了员工们的士气:
“你们能留下来是有原因的,这层楼80%的员工被永久解雇回家了,我们刚才花了一个小时和他们道别,他们都是好人,也是很称职的员工,但你们更加出色。现在他们走了,已经成为了历史,你们的机会随之而来。这栋大楼的每一层,从香港到伦敦的每一个办公室,都在上演着同样的事情。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每七个人里就会有三个被裁掉,这些人都曾是你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就是你们的机会。我在这个公司工作了34年,我告诉你们,这不会是最后一次裁员,但你们都经住了考验。正是这种机制,让本公司在这107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打起精神,回去工作吧。”
这一段让我想到了残酷的职场进化论——优胜劣汰。
山姆的演讲完后,备受激励的、智商很高、温和又友善的麻省理工男彼得,曾为了丰厚的待遇而放弃NASA火箭工程师本职工作选择了华尔街的金融行业。年薪25万美元的小职员理工男拿着被开除的风控经理艾瑞克留下的U盘,连夜加班计算完风险估值数据模型后,发现公司持有大量MBS,债务超过资产,不及时处理就会面临破产。这时候,他打了两个电话,第一个打给已被开除的风控经理,发现电话关机。第二个打给同事塞斯,让同事马上把新领导威尔带回到公司办公室。
威尔看了计算完的数据趋势后,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联系了部门老大山姆,把山姆深夜23点召回公司,将事态的严重程度讲了一遍,并且表示现在的情况是风险数据不仅超过了预警线,回测之前的数据,其实早都已经冲破过五六次了。两人商讨的对策是大半夜两点钟再把上司杰瑞德也喊来。
同时来的还有公司首席风险评估师萨拉(《人鬼情未了》的黛米·摩尔饰演),这位首席风控姐是辞退艾瑞克的始作俑者,她一不问风险模型、二不问数据冲破预警线的事,上来就质问麻省理工男彼得的出身背景。
然后公司高层连夜开会讨论挽救方案,及时处理怎么做?就是清空这些一文不值的证券,造成其他金融机构的损失和股市大震荡。通俗来讲其实就是投资人往往在投资前期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调查很多资料,前期调查越仔细,后期风险就越低。投资人还需要对市场前景做预估,预计这个市场未来几年内的盈利模式,多少年内能盈利——也就是要知道音乐什么时候停止,在音乐停止前离场。这场2008年金融风暴之前的24小时内,因为投行在三年内经营了一款将不同信用评级整合在一起的抵押债券,在发行了大量该类债券后才最终清楚其风险性,但是为时已晚,由于杠杆效应,一旦出现下跌,公司需要赔付的价值甚至远远高于公司的总值。而就在此时,“补仓”的抉择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公司大老板图尔德(杰瑞米·艾恩斯饰演,也是奥斯卡影帝)描述此情此景为“音乐停了,风暴来了”。
虽然这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可能顷刻造成无数人失业、破产、无家可归。很残忍,但资本只能作出符合其利益的决定。在开盘时全力抛售垃圾资产,逃出生天,期间充分展现了人性的贪婪和复杂。最后的大老板图尔德说出了其至理名言:这行业的三种生存模式就是先下手为强,更聪明,或者欺骗。证明了老牌投行在危机生存面前,全靠跑得快这一亘古不破的真理。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片子到这也就差不多了,批判了资本家和华尔街,又赚了一波受害人的情绪税。但《商海通牒》还有这么一段话,是投行经理在敞篷车里讲给他下属听的。看的人如果注意听,听进去了,这片子就不仅是宣泄情绪,还可以救命:
你当然可以狠劲地骂唯利是图搅动世界金融风暴的华尔街投行老总,但你也要知道,授予他们至高无上权力的,实际上就是你的欲望。
在其位谋其职,既然选择去做,就坚定地执行;如果觉得不合适,就果断地离开。一边享受着红利,一边还想立“贞节牌坊”很不厚道。没办法改变就适应或远离。企业是打开门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利益为先、无可厚非,所有事情都会在在商言商的前提下进行,很残酷确是现实。学会找到跟自己契合的现实,可能能过得自然舒服一些。如果想让自己靠谱和憨直一些,要么让自己强大有足够的话语权,要么主动逃离不在核心位置左右为难。
这世界不会没有了谁不行,太阳依然会升起降落,不把自己太当回事,会过得更轻松舒适。工作真没必要看得那么重,找到自己人生的重心。不要让自己在努力中迷失,“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身边人来人往,也不用太上心,相逢是缘,也要豁达接受相忘于江湖。学会扩大自己的优质选择,不让自己的人生越过越逼仄。不成为金钱的奴隶,不成为自己的囚徒。
影片完美的遵循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定律,一天之内,一个故事、同一个场景,变化的只是人物的语言、状态和失焦的摩天大楼窗外景色。影片的终极问题,也和经典戏剧一样——当面对矛盾时,人如何选择,或者,用另一句话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来说,选择就是,卖掉不良资产,还是破产。当交易部的老大山姆拒绝将不良资产转卖给同行的时候,他认为:“我们正在把毫无价值的东西卖出给自己的交易伙伴,我们正在搞垮别人的事业,彻底的。以后,没有人会买我们的东西。”这是一个从事了34年金融工作的行家心中的职业操守,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盗亦有道”,毕竟自己手下的股票经纪人们即将把手中大笔的不良债权和股票卖给自己建立起信任程度相当深的买家、交易员和客户。如果成功,投行可能会幸免于难,但是金融业会受到巨大冲击,同时,自己也将从此上了同行的黑名单。
信奉曹操信条“宁肯我负天下人”的大老板图尔德则认为,有必要“让公司走自己的路,哪怕让其他公司无路可走”。别忘了这位精神领袖对于自己员工——金融从业人员的教诲是:“更快、更狡猾或者干脆作弊”。也许正是这种认识,使得他轻而易举的选择了将债券和股票抛售的做法。
绝妙的是, 对于自己挑起的,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图尔德认为:“1937年、1957年、1984年、1987年,1997年,2000年,都一样,周而复始,这种情况一直会发生,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只不过是控制不住自己罢了。我们只不过是采取措施,做对了我们赚一笔,做错了横尸街头。”图尔德对于金融危机的宿命式总结,精准的令人无可辩驳。
最后风险评估员彼得问山姆,转嫁掉不良资产是否正确时,山姆反问“对谁来说”,彼得回答“我不知道”,山姆则替人们回答:“我也不知道。”事实也是这样,当一个组织或者团体的规模以及带来的影响过于强大的时候,个人的属性就被衰减的无比渺小。在这种情况下,对错之间的界限就会开始模糊。一个错误的决定,既来自一个集合,也来自一个个人。不过,毕竟金融危机发源于这个万恶的投行,最终苦果却要世人均摊。即便资产缩水,拥有高薪的金融从业者也一定比工鞋阶层好过,这估计也是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兴起的原因。
有趣的是,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占领华尔街”运动并未开始。不过《商海通牒》毫不遮掩的曝出了投行中各个级别的年薪数目,最初级的如彼得和赛斯,大约为25万美元,交易组头目威尔250万,大老板图尔德自然更是高的没边,9千万的分红和年薪,身价数十亿。单凭这不平等到极点的工资条,就足以被工薪阶层棒杀。但是,话说回来,那些聚集在华尔街,举牌抗议的示威者,又是否真的无辜到可以随便向华尔街大鳄们扔出石头?一个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起源又是否只是投行的金融精英闯下的大祸?对此,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片中有一个场景,评估员塞斯问上司威尔,这次的危机会给平常人带来的影响,威尔这样反击塞斯的内疚:“这些普通人,他们想要的生活就是香车豪宅,但是他们根本负担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是他们豪华生活的根本原因。我们用手指在他们天平的一端压了一下,我们抽走手指,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公平社会,但是他们马上就会不干。他们想要我们给的东西,但是又喜欢假装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们装伪君子比我强多了,去他们的吧。”当听到来自不同阵容的致命攻击时,不知占领华尔街的将领们,会作何感想。向来热衷于超前消费观念的美国人民,在使用信用卡预支舒适生活,利用金融衍生品大赚金钱的时候,是否也曾在心中暗暗担心过这样的一天?
电影的名字《Margin Call》翻译成《商海通牒》其实并不理想,Margin Call其实是个金融术语,意思是催缴保证金的电话,Margin直译是边距的意思,而在经济学上是边际的意思,在金融里是保证金的意思。Margin Call来自于保证金制度,比如买卖期货交易,使用的就是保证金交易,你花两块钱就能买十块钱的资产,也就是20%保证金,5倍杠杆。保证金制度是由一整套体系来约束的,是为了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避免交易对手违约跑路的现象发生,常用于各种交易所来实施。当你作为多头,买的资产跌到一定程度时,保证金余额不足,就会接到交易所(券商)打来的电话,也就是Margin Call,催你追缴保证金,否则的话,就会被强制平仓掉。MBS会跌,当跌破25%,会被强平,平掉整个公司的价值,Margin Call就是彼得的模型打来的,而不是交易所打的。所以大老板图尔德决定,缴个鬼的保证金,不玩了,掀桌子跑路才是王道。
当年这部电影上映时是2011年,除了从业者,几乎没有人懂Margin Call是个什么鸟意思。不过理论不够,现实的铁拳就会教你如何做人,2015年A股股灾之后,经历过那次A股去杠杆化的人,尤其是下场配资交易的人,几乎都接到过什么叫Margin Call了吧。据说2015年1月底,证监会在广州召开监管会议,曾安排参会的机构们看电影,看的就是《商海通牒Margin Call》。那时疯狂的杠杆,正促使A股行情迅速上涨,2014年上证综指上涨53%,跑赢全球股票市场,2015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继续上涨60%,一度飙升到5178.19点高位,深证成指暴涨122%。直到2015年6月13日,在休市期间,中国证监会发文“禁止证券公司为场外配资活动提供便利”,标志着去杠杆化进程的开始。自此,A股爆发了极为惨烈的暴跌,千股连续跌停。上证综指于8月26日低见2850.71点,这就是现实中血淋淋的教训。
影片的结尾,投行成功将大部分债券和股票分摊(无耻兜售)给了更多的同行,一场危机已经在所难免。山姆来到前妻家的草坪,为自己死去的爱犬挖一份坑穴,面对早已形同陌路的前妻,和因为肝癌而辞世的宠物,山姆擦干眼泪,奋力铲向地面。直到画面消失字幕升起,铁锹与地面的撞击声依然冲击着观众的神经,令人怀疑,死去的究竟是老狗,还是其他的什么?山姆埋葬的是他的狗,还是他的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