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扶贫协作(精准帮扶援建380亩)(1)

位于东乡县北岭乡的首期380亩生态公益林。

厦门市扶贫协作(精准帮扶援建380亩)(2)

卢佳毅上山巡查林木的生长情况。

  厦门去年援建甘肃临夏州的首期380亩生态公益林如今已见成效。遥远的黄土高坡上,这片“厦门林”已绿意盎然。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厦门林”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今年第二期计划再种植2684.7亩,目前已完成近千亩。

  这片林子既绿化了荒坡,也给当地群众种下了脱贫增收的希望。昨日,在临夏挂职的市市政园林局专业技术人员卢佳毅讲述了“厦门林”背后的故事。

  造林何其难

  生态条件和厦门相差太大

  厦门市和临夏州于2010年确立结对帮扶关系。2019年3月26日,厦门市选派规划、建设、林业、交通、水利、文旅等12名专业技术人员,赴临夏开展为期两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卢佳毅就是其中的一员。

  卢佳毅说,从飞机上俯视,一大片黄土地绵延不绝,沟壑交错。一到临夏,他和另一名挂职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阙鑫华,和当地的林业专家一起走进沟沟壑壑。“印象最深的是临夏东乡县恶劣的地理环境,那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年降水量才35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1387毫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非常脆弱,土壤营养成分基本为零。严重的缺水和土壤贫瘠,导致往年的造林效果不理想。”

  去年,厦门市投入帮扶资金155万元,建设首期380亩生态公益林,希望能改善东乡县的生态环境。“这边的地理生态条件和厦门相差太大,我们掌握的造林技术根本派不上用场。”卢佳毅说,他们虚心向当地林业专家求教,此外还专门去定西市的“福州林”取经。

  栽种何其苦

  晴天灰头土脸雨天成泥人

  卢佳毅记得,他唯一一次和临夏林业同行的“争执”,出现在造林设计评审会上。“我们想试造一片精致的‘厦门林’,而当地的林业专家担心当地干旱不易成功。经过多次探讨,对方还是同意了我们的意见,并表示将尽其所能提供协助,共同打造‘东乡-厦门友谊林’。”卢佳毅说。

  去年4月下旬,“厦门林”开始在东乡县北岭乡栽植。“那里遍地黄土,大风呼啸,双脚不时陷入松软的泥土中,整个人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一到下雨天更是成了泥人。”卢佳毅说,首期共种植油松、山杏66800株,柽柳40000棵,为当地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188980元。树栽好后,他们很重视后期管护工作,经常上山巡查。“厦门林”项目负责单位东乡县自然资源局调查显示,经过一年的精心管护,林木成活率达90%以上。

  今年2月底,卢佳毅和阙鑫华克服疫情影响,返回临夏州。3月,他们在东乡县大树乡开始了另一片“厦门林”——厦临东西协作布楞沟流域经济林的栽种。卢佳毅介绍,这片“厦门林”将种植针阔混交经济林2684.7亩,其中经济林木12万株,主要是油桃、薄皮核桃、大接杏、啤特果等适合当地种植的果树,并在周围栽植云杉、樟子松等针叶树9.4万株。这次种植,为当地100多名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元。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