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李欣夷

编辑:李一戈

“注意啦!注意啦!手机玩多了,脑袋后面可能会长角!”

近日一项研究,让广大家长痛陈“手机七宗罪”时似乎又多了一条理直气壮的理由。

据BBC报道,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对手机成瘾的低头族们可能已经在生理结构上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保持低头看屏幕这个动作,年轻人的头部骨骼后方开始出现角状骨刺,这是身体调整骨骼来支撑头部前倾重量的“进化反应”。

而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时,还将其与《三国演义》里的“脑后有反骨”联系了起来,颇有点“科学证明骨相说”的味道。

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则新闻时,都会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手机,再下意识地摸摸后脑勺。家长们更是言之凿凿地找到了电子产品的“邪恶”证据、理直气壮夺下孩子手中的手机了。然而,该研究结论真的可信吗?研究过程是否足够客观严谨?手机真有那么大的能耐,让人的骨骼都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件事捋一捋。

01 “长角”的后脑

今年6月13日,BBC发表了一篇关于人类骨骼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深度报道。作为其中一个例子,其提到2018年《自然:科学报告》中一篇由大卫·沙哈尔和马克·塞耶斯合写的文章,指出当前部分人群的颅骨底部出现奇怪的“头骨凸起”,可能与他们弯下脖子看iPhone等智能装置时的奇怪角度有关。

沙哈尔和塞耶斯均为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University of Sunshine Coast)健康与运动科学学院的生物力学专家,相关论文最早发表于2016年的《解剖学杂志》。2018年,他们对这一研究又进行了跟进扩展,撰写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上,近期则因为BBC的报道而重新进入大众视线。

2018年论文提到,沙哈尔和塞耶斯在过去20年的从医经历中,发现越来越多人的后脑勺末端和头颈连接处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凸起,用手就能摸到。他们检查了1200多张不同年龄层的X光片样本,发现在18-30岁的人群中,该小骨头凸起的出现频率最高,高达41%;最大一个凸起案例的“角”甚至凸出来接近3厘米。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1)

图源:Scientific Report

这些所谓的“角”或“凸起”,临床上称之为“枕外隆突(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在1885年由法国科学家保罗·布洛卡首次提出。但当时这种凸起被认为是十分罕见的,不值得进行医学研究。

为了理解调查样本中枕外隆突现象的扩大原因和形成过程,沙哈尔和塞耶斯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论文将这个现象归结于年轻人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不良习惯。研究者们认为,长期玩手机的“坏姿势”让骨头被迫增生,来平衡颈部肌肉和韧带受到的压力。通常来讲,一个成年人的头部重量大约在4.5千克左右,我们的颈部确实每天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为了给头部提供额外的支撑,身体发育出新的骨骼来进行补偿,让头颈承重压力重新分配,似乎也是说得通的事。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2)

论文第一作者大卫·沙哈尔(David Shahar),图源:researchgate

在2018年论文的结果部分,研究者们还指出性别是枕外隆突存在的主要参考变量。据其观察样本,男性发生枕外隆突的概率比女性高5.48倍(P<0.001)。2016年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结论,根据一个远小于2018年研究样本的参考数据(218人),枕外隆突在男性(67.4%)中比在女性(20.3%)中更为常见。

02 饱受争议?

然而,这篇看似有理有据、让各大媒体轮番头条报道的论文,却遭到了人类学家、生物考古学家、甚至是互联网评论人士的普遍质疑。

发表该论文的《科学报道(Scientifc Report)》隶属于《自然》杂志旗下,虽然算不上顶级科学期刊,发文数量过多时有“灌水”之嫌,但也算是知名期刊了。而此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掀起什么大水花,却在近日突然被各大知名媒体“翻炒冷饭”。

澳大利亚新闻网(news.com.au)最先使用“长角(horn)”一词(原论文并没有提及这个词,毕竟动物的角和骨骼成分根本不同)。《华盛顿邮报》以头条新闻报道称《角正在年轻人的头骨上生长,研究表明使用手机是罪魁祸首》。BBC以该研究为引子写了一篇深度报道,讲述人类习惯与人体构造的相互影响。“我们的骨头可塑性十分强,”文章写道,“虽然每个人的骨头架子都由DNA所决定,但它们也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以适应我们在生活中独特的压力。”

相关研究甚至催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叫骨骼档案学(osteobiography)

但人类学家首先表达了不满。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在推特上指出,如果该发现属实,将很有趣。但“枕外隆突是人类学中一个被广泛研究过的点,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它在不同人群中的出现频率。这篇论文并没有引用这些资料。”

英国德比大学的生物考古学家尼维恩·斯派斯表示,“我在中世纪早期头骨中见过很多枕外隆突,大部分是男性。这可能是遗传的,甚至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未知病因骨质生长。它们通常由该区域的创伤发生。”事实上,在考古人类学中判定骨骼性别,枕外隆突本身就是考虑因素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考古学家萨拉·贝克尔表示对这项研究并不惊讶。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肌腱末端的变化,如枕外隆突,往往与年龄相关,尤其是晚年,但这不是提供有关肌肉压力的信息。虽然沙哈尔和塞耶斯指出他们在年轻群体中看到数量惊人的枕外隆突案例,但贝克尔表示各种因素都会参与这一变化。

03 研究过程存疑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新闻一小时”节目的数字科学制作人恩西坎·阿克潘请求专家和推特上的网友帮他找出这篇论文的问题,结果发现,该论文的整个研究过程都存在不少漏洞。

1、论文结论把枕外隆突的出现归因于年轻人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不良习惯,但本身研究中并没有呈现样本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因此不可能知道调查对象是否真的有玩手机、玩多长时间。

更苛刻地说,论文也没有调查样本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病史等因素,变量设置仅有年龄、性别、是否存在枕外隆突三者。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调查。

2、这项研究不适用于普通人群,因为其用以研究的X光片样本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来自第一作者沙哈尔医生的脊柱按摩诊所。也就是说,调查对象本身就是患者,在颈椎或脊椎上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样本设置从一开始就有偏差。

3、该论文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枕外隆突,但论文提供的其中一个图表呈现了完全相反的情况。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3)

从上图可以看出,年轻女性发生枕外隆突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男性,与论文结论前后矛盾。

4、论文推测千禧一代比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出现枕外隆突,并由此认为是“年轻人普遍爱玩手机”而造成的。这一推论明显过于武断,分析过程也存在缺陷。

霍克斯教授表示,不少考古人类学家都分析过枕外隆突的形成案例,关系到颈背运动的形成因素非常多,不独长期低头看手机这一项。例如从事编织的群体、大量使用前身负重的群体(比如把娃挂在前面)等,都有可能出现枕外隆突。

看手机有可能吗?或许有,但没有实锤。

5、该论文发表时,《科学报告》注明“作者声明不存在竞争性利益”,但据石英财经网(Quartz)调查发现,沙哈尔除了行医以外还有一个副业,就是在网上销售塑形枕头。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4)

资料显示,沙哈尔自创了一个叫Dr. Posture(姿势博士)的枕头品牌,售卖一种胸枕,号称使用这款枕头并配合一些简单训练,可以矫正脖子前倾的坏姿势。在商品网页上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姿势”的重要性,和论文主题似乎不谋而合。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5)

顺便说这枕头并不便宜,要195刀。

看到这里,沙哈尔的“司马昭之心”显然已路人皆知了。这个问题曝光之后,华盛顿邮报迅速修改了报道,在最后附上相关信息。《科学报告》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之后,也要求作者撤回这一论文,需进行修改后才可发表。文章最后也加上了相关COI信息。

而第一作者沙哈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即使有一些限制,总体来讲还是有意义的。他会对论文作出“微小的修改”,但大致结论不会改变。

整个事件似乎已经划上句号。但可以想象除了专业人士,绝大部分看过相关新闻报道的普通吃瓜群众都不会有多关心该事件的后续发展,他们只会记住“手机玩多了会长角”这一谬论,毫无必要地陷入使用手机的恐慌之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个谣言传播得更广。

这场“长角”的闹剧,暴露出我们一贯以为纯净无比的科研圈,一样存在不负责任、甚至只为谋取私利的科学研究,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可能远超我们想象。然而,我们也很难要求普通人、甚至媒体具有专业辨别的眼光和知识水平,这一切,似乎更多只能依赖于科学期刊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审核与自律素养。

“长角”事件本身,并不是一件多严重的事,毕竟大部分人都知道长期“低头”的健康隐患。但如果下一次,是更重要的科研成果中存在欺骗、隐瞒、权力博弈和利益争夺下的学术造假呢?

你手中的“邪恶”手机,并不会让你长角。但更大的隐患,可能存在于手机屏幕里庞大的未知之中。

参考资料

[1] Retraction Watch, Text neck’ — aka ‘horns’ — paper earns corrections.

[2] "Signal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science," by Kathleen Hall Jamieson, Marcia McNutt, Veronique Kiermer, and Richard Sever, PNAS 09/23/2019.

[3] John Hawks, Are Millennials Really Growing Horns From Using Their Phones?

[4]李子的人间博物馆,《长“反骨”的后脑:一篇低质研究的传播狂欢》

[5]Kristina Killgrove,No, Your Kids' Evil Cellphone Won't Give Them Horns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6)

21新健康近期原创好文:

居高不下的剖腹产率:《自然》这项最新研究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400亿市场在望?隐形富豪除了鸭仔饭老板,还有街头巷尾的养发馆……

天然有机都弱爆了?乳品新概念“草饲牛奶”C位出道,到底是啥玩意?

熬夜,吸甲醛,被职场榨干,这届年轻人却还不敢体检?

治愈率高达90%的“肿瘤君”,为什么还没有“滚蛋”?

玩一天手机的辐射量(脑袋后面会长角)(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