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脊山自然风景区
天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之颠的平顺县东南山麓,毗邻河南桃花洞,占地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天脊山以其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绮丽壮阔的地形风貌以及完好的生态植被,被誉为上党魅力城市长治后花园,景色赛江南。天脊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山势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级绝壁分布。天脊山景区之中四季流水不断,各种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间,溶洞、绝壁、峡谷、清潭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天脊山扶梯而上的绝壁栈道,依崖而凿,落差300余米,山间美景尽收眼底。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天脊山的瀑遍布山谷。其中天脊龙瀑,落差达346米,堪称“华夏第一高瀑”,又有“南有黄果树,北有天脊瀑”的美誉。
神龙湾村
神龙湾村位于山西东南边陲的晋豫边界地、太行大峡谷的源头,这里自然生态优美,山水风光绮丽,民俗风情独特。过去,这里山高、坡陡、路弯、石头多,自然环境恶劣。为方便出行,人们在高约百丈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段羊肠小道,分九十九盘共1800余个台阶,攀爬异常费力,呼吸时会发出“哈喽、哈喽”的喘息声,被形象的命名为“哈楼梯”。而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修的挂壁公路。它全长1526米,共有35个天窗,穿山而凿,地处山梁险境,蜿蜒曲折,形似一条悬挂在山中的巨蟒,这条路使古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
平顺井底
平顺井底位于县城东南45Km处,北与河南林州王相岩景区接壤,东与壶关大峡谷景区毗邻。主要景点有祥云湖、水帘洞、老汪沟等30余处,景区峰险石奇、林木苍翠、碧波荡漾。民俗村内的石板街、石板房、石板桌、石凳、石磨、石碾等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溶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虹霓峡谷
虹霓峡谷位于平顺县东部。峡谷两岸悬崖壁立,谷底清泉迸流,四季风景变化分明,气候温和宜人,景物奇妙繁多。沟谷两厢山岭高兀,河谷深幽,溪水长流,古树参天,各类畜兽飞跃。加之历史文物点缀其中,形成了风景优美、气象独特、自然绝妙的虹霓胜景。
虹霓峡谷位于太行山南端东侧,整个峡谷西高东低,从东寺头、虹梯关、羊老岩三个支峡顺绝壁下太行山之底,峡谷的南山与林州市的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紧紧相连,北与太行水乡浊漳河相通。
明慧大师塔
大师塔在县城东部35公里虹梯关乡虹霓村。村落不大,四面环山。塔建于红褐色的紫峰山下海慧院遗址上。塔背嵌有五代唐长兴三年(929)刻记,记0大师一段轶事,谓唐乾符四年(887年)他住持海慧院,有人报说保广要杀大师,师云:“吾久于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诛,偿宿债矣。”是年正月十三日果然被杀。后由弟子崇昭等捧舍利,奉潞州节度使命建塔。高丈余,呈方形,单檐五迭四注式,覆钵尖锥顶。塔身雕有金刚像,肌肉丰满,刚劲有力,舞伎活泼多姿。四边线刻缠枝花边,洗练大方,庄重美观。1965年,被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灯寺石窟
地址: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
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灯寺坐落在陡崖之上。这里地势险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寺院顺着山巅自然走势而开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历时60余年终成气候。金灯寺建筑群,现存殿堂多具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成由东而西七个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体。其中最具特色的殿宇当属水陆殿,殿内上置平顶天花,雕方形藻井,下为清莹的池水,池上凿有田字形石桥,连接左右壁、窟门及扇面墙前后约50厘米宽的台阶,迎面高高的莲台上,神志雄伟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文殊右普贤神灵活现。殿中约有90幅浮雕壁画颇为美观齐整。石窟是金灯寺的魂,14个洞窟内有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金灯寺北行数百米便是石塔林,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舍利塔46座。其中最大的要数千佛塔了,据说它是金灯寺创始人静真法师圆寂后的浮屠。
夏禹神祠
地址: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
俗称禹王庙,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皆有修葺。一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正殿,东西两侧为配殿。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袱用三柱。
佛头寺
地址:平顺县阳高乡车当村
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因背靠佛爷垴而得名,原有两进院,现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柱侧角、升起显著。外檐斗栱、内部梁架较完整地保存了宋式做法,是一处建筑形制较为独特的宋代建筑。
淳化寺
地址: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
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龙门禅院,既龙门寺下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现寺院已毁,全貌不得而知,仅存正殿—座,为金代遗构。
殿坐北朝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柱头斗栱四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栱上,平槫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栱,至平梁瓜柱。
寺内有宋代石经幢两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楷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
龙门寺
地址:平顺县城东北54公里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麓
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规模达到极盛,“殿堂寮舍数百盈”。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
大云院
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
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后逐渐荒废。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
西青北大禹庙
地址: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
创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561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两侧有夹楼、钟鼓楼、配殿、耳殿。
大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檐插廊,单檐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
虹梯关铭
地址:平顺县城东约25公里处的虹梯关乡碑滩村中
虹梯关铭为一通石刻大碑,碑滩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兵科给事夏言镌刻碑铭。“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关。
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顺县,设虹梯关、玉峡关,夏言亲撰《虹梯关铭》,并镌石立碑。虹梯关铭,碑体通高4.6米,宽2.7米,厚0.36米。碑文共刻字199个,每字半尺见方,楷书刚劲有力,刻工精美。
通天峡风景区
通天峡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30公里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风景区相通,南临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
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缮。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0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 九天圣母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庙南、北、西三面悬壁劈立,沟壑纵横,东面与场院相连。 山门戏楼之前为一条形平台,台下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窑,南向排列,67级青石踏跺呈45°斜面垒砌而上,可直达山门。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门上出抱厦形悬檐,筒板瓦装修。山门门道从戏楼底层明间开通,底层两次间为封闭式隔间。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年间。拜亭位居圣母殿与舞楼之间。高台筑亭,四周青石垒砌,东西南三面出台明,设踏跺。亭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庑殿顶建筑。亭内彻上露明造,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圆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亭顶灰脊灰兽,筒板布瓦装修。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上党地区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
天台庵
天台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
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0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