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快乐、长寿是人类追求的三大目标,而颐养探讨的就是生命个体如何获得健康、快乐、长寿的要义。颐养不外乎两者,一是颐养自己的德性,一是颐养自己的身体。适中即正,中正原则指颐养道德或身体的规律,具言之是道德修养的规律以及身体康健的规律。道德修养的规律是《大学》所谈论的原则、方法,是学习并且提高的法则。身体康健的规律是生命个体身体所运行的规律,是《内经》里所谈论的原则、方法,是生命个体的血脉、精神所运行的法则。遵循道德修养的规律则能使心理得到愉悦与快乐,遵循身体的规律则能使身体得到康健与强壮,遵循道德修养规律与身体的规律,就不仅仅能得到心理快乐,还能得到身体康健。生命个体快乐与健康,就会得到长寿。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1)

周易

关于颐养德性,《大学》、《中庸》所谈论的圣贤的道理是适中而正确的道理,而那些异端邪曰和片面夸大与片面强调的言论则是为了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应坚持的原则。颐养身体也要遵循生命个体身体的规律。颐养身体即养生,相对于颐养德性来说是自身的事情,是个人的行为,是小的事情。但不论是颐养德性,还是颐养身体,都要遵循“中”的原则,遵循“正”的规律。既不可超越,也不可不达,中正是必须恪守的惟一原则。对于颐养德性与身体,颐养德性是正确的道理,重视颐养身体而不重视颐养德性,则不合乎颐养的规律。一句话,颐养的道理就是要遵循和坚持“中正”的原则。 不管是颐养德性还是颐养身体,都要遵循中正的原则,遵循中正的规律。生命个体能够培养高尚的德性就能够做到言语谨慎,就能够最大程度地规避灾难;生命个体能够遵循身体的规律就能够节制饮食来养育康健的身体。从颐养的原则看,颐养德性要比颐养身体的影响巨大,两者还是同样重要的。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2)

青山丽水泛渔舟

颐的卦体是上艮下震,有雷在山下震动的表象,引申为咀嚼食物时的上颚静止、下颚活动的状态,象征着颐养。我所要探讨的就是颐养的道理。《艮》的三爻谈论的是颐养生命个体德性的问题,六四、六五、上九,是通过颐养人的德性来达到颐养人的目的。颐养德性是有利于社会的一件大的事情。《震》的三爻谈论的是颐养生命个体身体的问题,初九、六二、六三,是通过颐养个体的身体来达到颐养个体的目的。颐养德性是颐养的根本,它能够使生命个体的身体像山一样的稳固,可以抵御任何外来灾难的入侵或侵蚀,而颐养身体也是重要的,它能够保障身体运转的正常而不致于造成自我的折损。 爻辞曰:“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颐象征颐养。生命个体能够恪守正确的颐养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遵循颐养的规律是能够得到颐养的关键,才能得到健康快乐长寿。生命个体要仔细地观察分析颐养的具体事例,结合自己谋取口中食物的规律去确定自己颐养的道德,这才是符合自己颐养的道德,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健康快乐长寿。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3)

丽水绿树绕木屋

总之,颐养必须坚持中正的法则,生命个体才会有康健快乐。但个体情形的异同也往往会带来颐养道德的不同,诸如富贵之个体与贫穷之个体、地位高贵之个体与地位低下之个体颐养的道理是不尽相同的。虽然曰颐养总的原则都是自己去求取食物,但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大小公私还是有区别的。颐养之道是颐养自己为私而以颐养天下人民为公,自养之道是颐养天德为大而以颐养自己的身体为小。下《艮》初九、六二、六三,是自养口实,是颐养私己。上《震》六四、六五、上九,颐养天德以及人民,是养大和养公者也。公而大者是得到了颐养的正道,私而小者迷失了颐养的正道,吉凶自然分明。 §2.1作为万物之灵的生命个体存在有许多的劣根性。俗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婪地获取财物是灾难产生的根本。高官假如贪婪地无休止的掠夺带来的必是身陷囹圄,动物假如贪婪地无休止的争夺带来的定是自身灭亡,养生假如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带给生命个体必是灾难病患。每顿多吃一碗饭会带来躯体血糖的增高,多吃一片肉会带来躯体脂肪的加厚,多喝一杯酒会带来肝脏的损伤等,对食物的贪婪是导致身体一切疾病的根源。 生命个体的身体有着自身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一条必须遵循的规律。假如日出不作,个体气息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血脉得不到及时的流畅,个体就必然会走向衰老的境地;假如日落不息,子时养肝,丑时养胆……个体的器官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就会造成器官功能的丧失,就会造成内分泌的失调,带来的同样是个体的不健康。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4)

木屋卧桥穿渔舟

聪明智慧是把双刃的宝剑,它既可以帮助走向正途的个体完成自己的德业,创造不朽的功业,带来不朽的名声,它也可以助纣为虐,使得走向歧途的个体快马加鞭,作恶多端,成为臭名昭著的恶魔。智慧对于养生来说,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像能源总有耗尽的时刻一样,聪明也必将最终导致眼瞎耳聋,个体依靠聪明智慧只能是使自己走向歧途,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贪婪是有违道德规律的,聪明也是有损躯体器官功能的,内在的贪婪的本性必然使个体脱离道德的正途,外在的聪明的器官必然会加速躯体器官功能的损坏。贪婪与聪明是养生的大敌。 爻辞曰:“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灵龟指神龟。《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年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神龟是灵验的占筮的器物,是聪明智慧的化身。舍尔灵龟指要颐养的个体放弃掉神龟那样的聪明智慧,观我朵颐指看我的食取食物时鼓动着的腮帮子。颐养生命就要舍弃掉那如同神龟般的聪明智慧,不要痴呆地鼓动腮帮子去食取食物,才是正道。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5)

白雪渔舟羊肠道

生命个体的饮食也有着自己的规律,厚厚的营养学的知识便是个体必需遵循的法则。食之太少则营养缺乏,功能尽丧;暴饮暴食则营养过剩,伤及脾胃。鼓动着腮帮子去食用食物必然会损伤脾胃,损伤脾胃必然会带来气的损伤。道家讲究辟谷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清空胃里的一切食物,但辟谷假如时间过长,则又会带来躯体营养的匮乏。这种饮食方式不遵循饮食规律,就必然会造成躯体的损坏。 颐养的开始的时候遵循正的原则是必要的,遵守正的原则就等于有了好的开始,即善始。坚守正的颐养原则是颐养走向正确轨道的的根本。 乾阳是阳明刚健之体,其才智足以养正。龟作为长寿的动物,探求龟就可以探究长寿的秘诀。龟作为长寿的动物,能够咽息不食,关闭进食之口,灵龟是明智的象征。灵龟也是一种依靠自养而无需外求的动物。颐养的实质是自养,颐养不能依靠外在的东西,即不能希冀于外求,而必须依靠自身内在的东西去求得。这才是正确的颐养的道德。乾阳居于初阳的位置,居于动体的位置,处于颐养开始的时节,是要去掉个体之所有的欲望,尤其是贪婪的欲望。假如个体的欲望勃起和发动,就会偏离颐养的道理,脱离正确的颐养的轨道。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6)

绿树木屋舟穿桥

§2.2一个国家假如本国的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就会从其他国家去掠夺。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往往就要发动战争,所以,战争是国与国掠夺财物的最高方式。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会打破和平的局面,破坏固有的和谐的关系,伤害国与国之间的感情,甚至会失去友好的外援。生命个体假如自家的财物不能满足自家的需要,必然会想方设法去外面掠夺,去跟其他个体争夺,也必然会破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固有的关系,就会刻薄寡恩,甚至反目为仇。所以,掠夺是外求造成的,是外求所带来的危害。 俗话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外在财物的获取必然要遵循道德的规范。外求作为一种获取的方式也要固守中正的原则,既不可苛求,也不要苛求,这些都是病态的方式。外求作为一种获取的方式,解决的只是一时的问题,只是燃眉之急,解决的不是根本的问题。雪中送炭,在生命个体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以帮助,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情,但这不解决根本的问题。正如哲学上内因与外因之间的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求只有通过个体的内求而获取根本的改变,内求是获取的根本,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譬如致富,生命个体不具备自己劳动致富的本领能力,仅仅依靠其他个体的救济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客观上说,借贷与救济是有可能助长个体恶劣品性滋长的。对于颐养,外求于养虽也是颐养的一种方式,但也是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外养假如是依靠外来的药物来养生,依靠外在的药物养生,诸如食用大补类药物,假如缺少躯体的内在基础,是达不到养生的目的,恰恰相反,反而会加速生命个体的损伤,甚至是死亡。密云不雨讲述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对于颐养,要时刻牢记外养必须通过内养而发挥作用,失去内养的呼应,任何外养都是徒劳无功的。经历呼应与照应的方式,事物才能结合在一起,才能固化,才能达到颐养的目的。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7)

青山红树水泛舟

爻辞曰:“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颠指颠簸,指上下振荡。颠颐指下巴上下振荡,指不停的饮食。生命个体不停地饮食,不停地震动下巴,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伤及下巴,还会伤及脖颈。生命个体向同类乞求食物来获取奉养自己,是一种违背常理的行为,必然会失去同类的响应。丘指高丘之处,生命个体向在高丘的地方乞求食物也必然会遭遇风险,因为他也会失去同类。在进取的过程中假如失去同类的帮助,孤身犯险,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此既是有违道德的行为,也是对躯体产生损伤的行为。 颐养之道,求养于下则为“颠”,求养于上则为“拂”。二位得位得中而不能自养,因而需要初九来养自己,因此为“颠颐”。 §2.3颐养必须遵循自己的原则和方法,个体不同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譬如饭量大者与小者自是不同,气虚与气盛者也是不同的,这即是个体的“命”之不同。个体的“命”的不同,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自然是不同。假如不顾众多个体的具体实际,坚持同样的原则,采用固定的方法,那结果必然是没有好处的。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8)

绿树黄花留倒影

爻辞曰:“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拂颐指求助于上面乾阳,向居于上位的乾阳乞求食物。三本是乾阳之位而坤阴居之,是应该运动而静止的表象。运动即动养,依靠运动活动自己的躯体来颐养自己的躯体,诸如跳舞可以颐养自己的躯体,也如虎豹等。静止即静养,依靠静止安静来颐养自己的躯体,诸如安歇可以颐养自己的躯体,也如龟鼋等。躯体由于长期的静养而没有得到有效的颐养,此时假如还仍然一味地坚持静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颐养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没有好处的。十年勿用指在漫长的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坚持有违正道的颐养原则和方法,这种“十年勿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坤阴三是处于乾阳之极的位置,是阴居阳位。六三与上九相互照应,是下求之于上,因此是为拂颐。颐养本应为动养,本应是内求,而现在却处于运动的极端。坤阴由于长期的静养已经是伤痕累累,不具备动养的能力,此时假如坤阴一改静养的原则,而采用过分运动与过量饮食的方法来颐养,对躯体的危害必然是巨大的。同时,本该内求却采用了外求的方法,也是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 §2.4天地的本性是养育万物。所谓养育万物即把福泽施加于世间万物。圣贤的职责是养育贤德及天下人民,作为臣僚假如能够礼贤下士,才能够把福泽施加于天下,才能惠及天下万民。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9)

丽水老树绕木屋

六四与初九相应是颐养于下,是为颠颐。此是外求的典型事例,这是合乎颐养法则的一件吉祥的事情。四是臣位,六四与初九相应是贤臣礼贤下士的表象。礼贤下士需要的是专心,并且要一如既往和求善之心长存,只有这样天下的贤德才能乐于把善道通达于上,且不断地锐意进取而从不满足。这就要像老虎般虎视眈眈,有着深远的目光而持守正道;也像老虎般其欲逐逐,有着敏捷迅疾的动作而永不满足。此即贤德之臣的光芒被照天下的职责所在。 爻辞曰:“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虎视眈眈,帛书作“虎视沈沈”。虎视沈沈指虎视深远貌。其欲逐逐,帛书作“其容笛笛”。其容笛笛指虎的动作迅疾。笛笛指迅疾貌。贤德的臣僚就要像老虎扑食那样,虎视眈眈,专心致志,孜孜以求,才能达到目的。同时臣僚只有恪守正道,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才能向下普遍地施舍光明恩德。 §2.5坤阴居于乾阳的位置应该动养而只能静养。坤阴位居君位才智是不足于颐养天下的,此时坤阴只能借助上位乾阳的贤德的力量,顺从并依赖上位乾阳的力量来达到颐养自身且颐养天下臣民的目的。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10)

木屋绿树泛渔舟

君主是颐养天下人民的,可现在却反而需要依仗贤德来颐养自身,这是有悖于常理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韩愈也曰:“我师道也”,但只要依靠的是正确的颐养道德,恪守正道,那就是正确的原则。坤阴之君要想弥补自己力量的不足,依赖顺从于贤德的师傅乾阳,才是正确的道路。上位乾阳是贤德之位,是师傅的位置,这样的道路必定能够持守善道的品德,笃实于自己的职责,就能够发挥师傅的作用,辅助君主而惠泽被及人民。 爻辞曰:“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拂经是“柫经于北”的省略,指违背正道。坤阴之君虽然有违正道,虽然能够顺从有乾阳道德的贤德,能够安然地居于尊位,此就是正确的方法。 §2.6居安思危,谨防危险,也是颐养的原则。假如天下人民都得到君主的颐养而能够安居乐业,那即是合乎养育的原则。颐养天下是一项重大的责任,此时需要时刻警惕危险的颐养方法才能够获得吉祥。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11)

白雪枯树绕木屋

爻辞曰:“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天下万民得到君主的颐养必然能够得到天下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达到普天同庆。由即抽。由颐即下巴能上下开合。上位的乾阳身居贤德并且惠及天下,这是颐养正道的体现,是大有福庆的事情。 颐指养正。颐阐述了养生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谨慎言语。雷是号令却要闭藏山中,因而需要谨慎言语也。持守言语谨慎的原则来培养其德性,可以远离或避免灾祸。二是节制饮食。雷动于下而用乾阳来蚕食坤阴,艮以止之,因而需要节制饮食。持守节制饮食的原则来保养其身体,可以确保身体没有疾病。颐养应该坚持动养为主与静养为辅的原则,应该坚持自求为主与外求为辅的原则,才是正确的道路。

易经中的立命之道(易经解读颐慎言节食得颐道)(12)

老树枯枝结新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