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经过久远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的核心。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了近乎神的地位。然而,在中国文明史上,孔子的地位却并非最高的,那么,还有谁的地位能凌驾于孔子之上呢?

孔子发展了周公的什么思想(他比孔子还要早五百多年)(1)

周公辅成王

在山东省济宁市武氏祠,刻画着一个千古美谈,周公辅成王。画像中的中心人物,似乎是还未成年的周成王。然而,世人更景仰周成王身边的那位长者,他殚精竭虑地辅助未成年的周王,为危机重重中的周王朝,撑起了一片天,最终带领整个王朝走出困境,迈向繁荣。他,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周公不仅以政治家的身份,闻名于世。在中华文明史中,更被尊为元圣。他是以德治国思想的首倡者,和中华礼仪文明的奠基人,是孔子心目中最好的榜样。虽然他摄政只有七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他不仅给西周带来奠定繁荣百年的基石,更奠定了传承千载的中华文明的根基。直到现在,世人仍经常聚集在周公庙中,顶礼膜拜这位伟大的先贤。

周朝作为中国第三个朝代,经过了数年的商周战争,才击败了商朝,统一天下。然而,刚刚登上王位的周武王,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他虽攻下了商朝的统治,却没有赢得商朝的民心。商朝遗民众多,如何去安置他们,成了周武王心中的头等大事。武王先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为商朝遗民的首领,以此来加强商民的归属感。但他仍担心商民会犯上作乱,于是封他的三位弟弟管叔、霍叔、蔡叔为三监,负责监视武庚。周武王或许想不到,他这个举措,造成了西周初年最大的一场内乱。

公元前1043年,执政仅三年的周武王病危,临终之际,因儿子姬诵年幼,遗命由他的弟弟姬旦辅政。这位姬旦,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周公。

姬诵,史称周成王,在他即位之初,周公兢兢业业地辅佐朝政,国家得以安定。然而,当周公摄政的消息传到东部地区,同为武王之弟的管叔、霍叔、蔡叔则非常生气,他们在商王纣之子武庚的挑拨下,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流言像火苗一样乱窜。周王室内部暗潮涌动,特别是还未成年的周成王对周公充满了戒备。为了缓和局面,周公主动离开都城,退避到东方。这正中了三监的下怀。

他们直接与武庚等商朝遗民势力联合,发动叛乱,起来响应的还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大小方国,它们原本都同殷商关系密切。浩大的反叛声势遍及周朝的东部,并迅速席卷至西部。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

虽然叛军势如破竹,但周成王对周公仍深怀戒备,不愿让他出面收拾残局。周成王按照当时的惯例,来到太庙,占卜吉凶。这时他听说武王病重时,周公曾祷告先王,自己愿意代替武王去死的往事,于是开启金滕之匮,果然取得了周公的策书。周成王方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冤枉了周公。于是,周成王向天告罪,决定亲自迎接周公回朝。当周公回朝之日,成王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去效外迎接周公。此时,君臣之间,嫌隙尽消。

孔子发展了周公的什么思想(他比孔子还要早五百多年)(2)

元圣———周公

周公重新摄政后,仔细权衡了形势,决定亲率大军,开始东征。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在损失大量军力财力后,周公最终平定了叛乱。武庚和管叔被杀,罪过较轻的蔡叔被流放。周公还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等五十多个国家,周王朝重新归于一统。

经过了三监之乱的周王朝,暴露出的隐患,却不能不引起周公的深思。商朝遗民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不能很好的分化控制,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的叛乱呢?

对于这一点,周公沿袭了周武王的办法,仍将商朝遗民交给殷商贵族来统治,但做出了一些改变。他先封微子启为诸侯,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这位微子启是纣王的庶兄,素有贤明。让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商朝遗民领袖,更能收复商朝民心。同时,他又封自己的弟弟康叔为卫国国君,将大量商朝遗民,迁移至卫国。如此大而化小,商朝遗民的势力,逐渐削弱。

经过周公不懈的努力,国家安定繁荣,一片大治。周公决定在洛水之北的广袤土地上建造一座城池,当城池竣工之日,他将这座新建成的城池取名为成周,意为成就周朝天下之意。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东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

为了周朝天下能传至千秋万代,周公开始了一个更为伟大的工程,它将彻底改变周朝,改变中国,并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这就是周公创造性的发明了系统而完备的周礼。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周礼,涵盖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到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严密的等级秩序,来保障统治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使整个周王朝成为一个人人恪守本分、各安其位、秩序井然、彬彬有礼的礼仪文明之邦,这正是周公最希望实现的理想。

周礼的诞生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它不仅为后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还使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走向礼治、德治。华夏文明从此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符号的时代。

在周公的苦心经营下,周初那种暗潮涌动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在汉朝所作的《尚书大传》中,称摄政的七年里,“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自此,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已稳如磐石,周公也到了该激流勇退的时候了。

此时的周成王已长大成人,周公遵守诺言,将朝政大权还给了成王。自己归隐封地曲阜,平静地淡出了权力中心。

孔子发展了周公的什么思想(他比孔子还要早五百多年)(3)

周公墓

还政三年后,周公重病而亡。临终前嘱咐他的儿子伯禽,我死后埋葬于成周,我始终是成王的臣子。然而,周成王将周公和祖父周文王、父亲周武王葬在一起,表明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周成王还特别允许伯禽,在其封地鲁国,用天子礼乐来祭奠周公。

鲁国一直是礼仪之邦最为昌明的所在。在周公去世数百年后,这块又诞生了一位圣贤,他就是孔子。而周公成为了孔子一生最为仰望的高山。而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的基础,正是周公所创的周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