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王琛琪 叶蔓裔

都说“家书抵万金”,在台州椒江,却有一门蔡氏,收藏了上万只钢笔,堪称“家笔胜万金”。

今天,潮新闻记者走进台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蔡希创立的“蔡府百年艺术馆”,领略“笔尖上的风景”。

一谈起钢笔,蔡希的话匣子就合不拢了:

“这支笔是派克1号,是1891年美国派克公司刚成立时生产的第一批钢笔。这种笔非常稀有,现在国内仅有一支。如果你想看到其他的派克1号,得去派克总部。”

“这支是我目前收藏过最小的钢笔,只有3.5厘米长,相当于半截牙签。这支钢笔曾是欧洲一位银行行长使用过的签名笔,平时可随身放在西服口袋里。”

“这支造型十分奇特的鹅毛笔是英国皇室曾经用过的,是手工雕刻的蘸水笔。这种笔由鹅毛制成,据说那时英国的鹅毛笔都是用从加拿大运来的鹅身上的鹅毛制成的,一只鹅只选用5根毛。”

……笔尖下的故事,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旅台东山籍书画家(一家三代藏笔万支)(1)

蔡希介绍钢笔来源

在“蔡府百年艺术馆”,陈列着蔡家三代万支藏笔,许多已经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董金笔,存世量很少,每一支都有出处、有记录、有历史、可追溯,传承着蔡家百年的家风和文化。

“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就开始了钢笔收藏,很多朋友笑说我们一家是笔痴。”蔡希说,正因为如此,他将自己展馆的名字叫作“蔡府百年艺术馆”。

旅台东山籍书画家(一家三代藏笔万支)(2)

蔡希收藏的英雄钢笔

蔡希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彼时,钢笔还是一种很稀缺的书写工具,如果谁家里有一支钢笔,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蔡希的第一支钢笔,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父亲在上海经商时买的一支二手派克金笔。

“这支派克金笔花费了父亲18块银元。当时,在浙江买一亩田地大约需要十几块银元,齐白石的一幅画也不到10块银元。父亲非常珍爱这支笔,不让我随意碰触。”蔡希说,那时自己才五六岁,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父亲用钢笔书写文字,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也正是儿时这段经历,让他开启了钢笔收藏之路。

注重文化修养的父亲要求蔡希每日练习书法。“我从5岁开始学书法。醉心书法,自然与笔结下不解之缘,我后来做钢笔收藏,也得益于自己几十年的书法经验。”蔡希如是说。

旅台东山籍书画家(一家三代藏笔万支)(3)

蔡希收藏的古董鹅毛笔

蔡希收藏钢笔,一开始是将自己用过的、有收藏价值的钢笔留下来,后来,他会有意识地买一些。

蔡希说,自从拥有了第一支钢笔,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要“看对了眼”,最终都成了他的藏品。为了寻找值得收藏的钢笔,蔡希走南闯北,奔波在各座城市。

还记得,数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他到上海搜集钢笔,路过一家古玩店,发现这家店的整个橱窗里都是钢笔,但是古玩店并没有开门,蔡希一直等到天黑,最终抱憾而归。

蔡希没有放弃,第二天,他又来到了这家店。遗憾的是,老板仍然没有来。后来,他托人帮忙,终于联系上了老板,如愿买到了满意的钢笔。“后来,我又来了好几次,差不多把店里的钢笔给买空了。”蔡希笑着说。

还有一次,一位收藏家向他展示了一支有着百年历史的天鹅牌贝母金笔,蔡希对此一见钟情,想要购买此笔。“那个收藏家很珍视这支笔,我跟他软磨硬泡了大半个月,他依然不愿意忍痛割爱。”就这样又僵持了一个月,那位收藏家终于被蔡希的诚意打动,将这支贝母金笔转给了蔡希。

在蔡希看来,钢笔收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这么多支钢笔,我一支都不会卖。”蔡希说,他要将这些钢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笔文化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