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过一个津门第一阔少袁佑源的故事,这是本人拙作《马九爷捉妖》中的一个配角人物,在其身上发生的故事很是有趣。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1)

今个儿,再从这本拙作中抽一个小人物出来讲一讲,这人外号刘大棱子,本名叫刘金水,他呢,跟袁佑源有仇,要问为嘛跟袁佑源有仇,还不是因为袁佑源住着高门楼。

高门楼高台阶,那是有钱人住的大宅院,老百姓进不去高门楼,多数得了红眼病,有仇没仇见了高门楼就骂街带诅咒,就跟人家住大宅大院使奴唤婢用了他的钱赛的,赶上有俩多少念过几天书,也认得一横不是扁担的红眼病,张口“为富不仁”,闭口“朱门酒肉臭”。总之,就算高门楼开粥厂送棉袄,在这些人眼里也是“收买人心”,而不是“积德行善”。

可话又说回来,整天骂高门楼里面住着的有钱阔爷,可偏偏自己也想当那“为富不仁”的阔爷,您说多矛盾吧。

这位外号刘大棱子的刘金水专跟高门楼作对,还真不是因为他有红眼病,而是他小心眼。六尺高的汉子,芝麻粒儿大的心眼,似这种心眼者,多数有个毛病——记仇。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2)

清末津门旧照

要说他跟袁家的仇,还要再往前追溯十年,那年他正好二十,整天没个正经事由,东逛西晃,混出上顿没下顿,反正就一个人,爹娘也死了,自己也没讨上老婆,一个人吃饱,全家人不饿,倒也逍遥自在。

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无事由顶顶让人瞧不起,有钱的瞧不起他,没钱的也瞧不起他,津门老少管这种人叫狗食,再难听点叫狗烂儿,要么前面加一个屡试屡爽的骂人字眼儿“臭”,就变成了臭狗食。

比狗食抬高一个档次的叫混混儿,混混儿别看也是不入流的货色,可起码比狗食俩字听着顺耳,比臭狗食三个字就更顺耳了。没听说谁敢当即骂混混儿是臭混混儿的,见了混混儿看不过眼,顶多是一句官称——揍性,而绝不会加一个“臭”字。

刘金水不爱听狗食这俩字,于是他要开逛,开了逛他就是混混儿了,谁敢再骂他狗食,他就要揍谁。您说多怪,同样是混不吝,同样是耍胳膊根儿,老百姓怕混混儿,却不怕狗食,这一个称呼之差别,大不一样。这就好比一条泥鳅跟一条蛇的区别,老百姓有几个怕泥鳅的?又有几个不怕蛇的?

奇怪了,都是没腿的玩意儿,为嘛怕蛇而不怕泥鳅呢?后来有人悟出个道理,泥鳅身上没花没颜色,蛇则是花多颜色多,您瞧那身上纹着皮皮虾的,您当他纹那玩意儿光是为了好看啊,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为了吓唬人。可往往有些时候,这些花里花哨的玩意儿,也是西洋舶来的万金油(清凉油)“唬牌”(虎牌)的。他露出一身皮皮虾花绣,你要认怂了,你管他叫爷爷。你要豁出命跟他玩横的,他立马管你叫爷爷。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3)

清末津门旧照

刘金水身上没纹皮皮虾,他也不想让别人喊他爷爷,他就是不想听狗食这俩字儿,于是找裁缝铺子做了一套青布小褂,又做了一件青洋绉大褂,买了一双紫帮芍药绣花鞋,又跟茶叶铺子要了点茉莉花,把大辫儿洗干净了,涂了一层桂花油,三尺长红穗子跟辫子编一块儿,茉莉花朵朵插在辫子上,绣花鞋趿拉着不提后跟,青布小褂敞着,青洋绉大褂搭在肩上而不是穿在身上。一切利索之后,他就出门了。

为嘛这身扮相?外行了不是,这是混混儿的标配,穿上这身不伦不类的打扮往街上一走,懂行的一瞧,嚯,混混儿。朝廷里面从九品到一品,看帽上的顶子,看胸前的补子。天津卫街头的混混儿,脸上不挂相,头顶没刻字,仅凭这身倒霉打扮,一眼就知道这是个混混儿。

当了混混儿,您就能横着走,可没开逛,没进锅伙之前,您不能横着走,您要拐着走,明明一双好腿脚,可偏偏不好好走路,拖着一脚,跛着一脚,拿出上气不接,立马就要断气的倒霉德行,一斜一拐出洋相的走着,潜台词就是:我他妈都这德行了,你们还不紧忙给爷爷让道。

好好的刘金水,这会子就这么一副倒霉德行。横不巧,竖不巧,正好走到袁家的高门楼前。晚不出来,早不出来,袁佑源的爸爸袁严言偏巧这会子出来。前脚刚迈出门楼,就跟刘金水打个碰面儿。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4)

清末津门旧照

袁老爷那是顶顶看不混混儿的,在他眼里混混儿是公害,是没出息,是下什烂。袁老爷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骂错人,他要骂点儿别的,哪怕破口大骂刘金水的爹娘,刘金水兴许都不急眼。可偏偏袁老爷顺口骂了一句——臭狗食。

这一骂,刘金水可不干了,当场翻呲起来,指责袁老爷是诚心的,如今我都这身倒霉扮相了,你难道看不出我已经是个混混儿了么?你纯粹拿豆包不当干粮啊?不行,你必须改口,骂一声揍性才行,要不然咱俩没完。

要不说还是人家大户人家有气量,不但不跟刘金水一般见识,还赠他九字真言——臭狗食,臭狗食,臭狗食!

哎呦,这下可把刘金水气得脑瓜顶上冒青烟,撸胳膊挽袖子想要动手可还没敢动手之际,在高门楼混饭辙的下人们不答应了,你敢在袁老爷面前耍横,你小子是活腻歪了,既然你活腻歪了,那么大伙儿就成全了你。

就这么着,刘金水让人打了个半死。袁老爷真是个善心人,最见不惯下人们粗野放肆,等到差不多打了有半炷香的光景之后,慈悲心肠的袁老爷立即叫停。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5)

清末津门旧照

刘金水可好,大辫儿也散了,茉莉花也碎了,红穗子也断了,青布小褂扯了,洋绉大褂脏了,绣花鞋也掉了,浑身是泥,满脸青紫,趴地上哎哎哟哟嘬牙花子,时不时哆嗦几下,以证明他是硬汉子,还没被打死。

袁老爷善心为本,慈悲为怀,惜老怜贫,同情弱者,尤为看不惯这个,抖手顿足,摇头叹息,眼眶含着慈悲泪花吩咐下人:“快快快,我看不惯这个,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赶紧搭远点儿,别让他趴在咱门上,让别人看见,还以为是咱把他打成这样的呢。”

听听,多不人揍的。不对,不对,不对,听听,多慈悲的善人。

等到被搭到三里外烂泥坑的刘金水能站起身来之后,朝着袁家大宅方向发下一个誓愿——我跟你没完。

刘金水想抬格儿当混混儿这条道算是彻底行不通了,一个还没开逛的狗食被人打了,在天津卫这一亩三分地上,不出三个时辰,就能传遍大街小巷。你已经是狗食圈儿的耻辱了,你若是加入混混圈儿,势必也是混混儿的耻辱。刘金水臭了,没人待见了,索性破罐子破摔,我嘛也不是总成了吧?

成!有嘛不成的?嘛也不是,反倒更像个人了。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6)

清末津门旧照

刘金水没有忘记他在烂泥坑发下的誓愿,他要跟高门楼作对,要讨回自己的颜面。可你一个穷根子凭嘛跟人家大阔爷作对,你有多少脓水?

刘金水真就没多少脓水,但他肯吃苦,舍得卖力气,卖力气换来的血汗钱舍不得花,只为等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买一口猪,还必须是老母猪。

怎么刘金水这么爱吃母猪肉?不是,他不吃。这口猪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跟袁家作对用的。赶上年节的时候,袁家势必张灯结彩,就在这当口上,刘金水牵着那头他省吃俭用换来的老母猪到了袁家大门前。也不骂街也不废话,把母猪按在地上,噼里啪啦打这口猪,多会儿等到猪的惨叫声把那些唾骂高门楼的穷根子吸引过来,他开始拔刀宰猪,一边宰还一边不停地惹惹:“我让你肥,我让你不是人,你还敢叫唤……”

可怜一口老母猪,惨死于刘金水杀猪刀下。猪血连同肚子里面的零碎,弄得袁家大门前满地都是,腥臭不堪闻。死了的猪,刘金水不要,割成一块块,分给看热闹的,他还问人“你说他该不该死?”

想要得到猪肉,就得顺着他说,自然是该死,要不该死,就吃不上猪肉了。刘金水图个嘛?他就图一口气,这口气他憋在心窝子出不来,又不敢跟袁家当面叫板,唯有把所有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老母猪身上,方可舒展心中的郁结。刘金水在精神上胜利了,老百姓也认为刘金水为自己出了一口气。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7)

清末津门旧照

袁家呢,也不怒,也不恼,也不赶,也不打,下人们站门口看热闹,袁家人搭梯子顺墙头看热闹,倒不是怕他拿刀宰人,借给他三个胆子他也不敢,怕只怕溅一身猪血。

等到猪肉分完散场之后,袁家的下人出来打扫门前。就这么着,一折腾就是三年,刘金水一个老钱都没攒下,全买了老母猪了。

到了第四个年头出事儿了,他这条宰猪的道儿彻底断了。小年那天,刘金水牵着一头黑白花老母猪又来了,后面呼啦啦跟着一大群人,有端碗的,有提筐的,有拎袋的,只为得一块不要钱的猪肉,顺带看刘金水震一震有钱阔爷。

这一回,刘金水买的母猪比以往都肥。刘金水宰的就是肥的,先咋咋呼呼一通,接着一刀捅下,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刘金水的刀功越发地娴熟。老母猪惨叫不止,刘金水大笑不止,看热闹的拍手不止,等到开膛破肚之后,刘金水一愣。

买一送四,肚子里还有四个没睁眼的小猪崽儿,刘金水骂一声“我让你绝户”,顷刻之间把四个小猪崽儿摔烂了。这下惹祸了,袁老爷怒不可遏,这是在咒自己绝户啊。夫人好不容易拴娃娃拴来了大胖儿子袁佑源,你个二百五的玩意儿竟敢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那就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8)

清末津门旧照

这一回,足足打了一炷香才被慈悲心肠的袁老爷喊停。这一回,下人们把刘金水搭到了六里外更大一个烂泥坑。这一回,刘金水老实了。他没有“后戳儿”,意识到自己几斤几两,胳膊拧不过大腿,自己一个穷根子凭嘛跟高门楼争斗。得了,走了,走得越远越好,离开这片伤心地,混不出个人样儿,绝不回津门。

至于刘金水去了哪里,没人说得清,等到刘金水回来时,人老了,也阔了,有妻有女了,以往他被别人骂臭狗食,这会儿改他骂别人臭狗食了。

袁佑源呢,落北了,不行了,孙子了,昔日高门楼,如今睡义庄,天壤之别,除了浑身上下那身囊膪没变之外,一切似乎都变了。

要说得罪刘金水的是袁严言,跟袁佑源有嘛关系,可刘金水认准了父债子偿的道理,当街把袁佑源揍了一顿,揍完之后,朝着袁佑源说出三个字——臭狗食!

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小人物(清末津门一位小人物)(9)

清末津门旧照

美了,爽了,摇了,牛了,报仇了,小人得志了!

好了,陋文一篇,到此打住。当然,刘金水的故事还没完,他不过一小角色而已,并非主角,后面的故事就是他家里发生的邪性事儿了,那又是后话了,在此不提也罢,这里讲述的只是刘金水小人得志前的一段故事,权且给各位读者解闷罢了。

津门俗人、奇人、哏人的故事是很多的,若您有兴趣,不妨买一本我尊敬的前辈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来瞧,看一看冯大师笔下这些活灵活现的津门小人物是个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