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农村的影响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已成为人们言行的准则。在农村,有句名言“男女授受不亲”,这是规范男女行为的具体体现。

你知道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吗?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且后半句更经典、也更具人性。

男女授受不亲是谁的思想(你知道俗语男女授受不亲)(1)

男女授受不亲

“男女授受不亲”,源自儒家学派孟子之口,即“男女授受不亲,礼也”。主要意思是,男女交往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能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亲密动作,这就是礼仪。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在古代已成为男女遵守的社会规范,但人们相信,许多女性认为这句话过于迂腐,甚至限制了交流的自由。在我看来,“男人和女人不给也不接受亲戚”这句老话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合理的。在过去,这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礼仪,但现在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适度的“克制”。因此,我们不能失去这些古老的传统。

男女授受不亲是谁的思想(你知道俗语男女授受不亲)(2)

现代社会充满了物质欲望。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始终把握程度,保持自然的距离,尤其是在男女之间的交流中。否则,很容易对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女性。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恶毒的男人对女人采取行动。如果女人不及时反驳和停止,对方就会激怒和伤害你。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女性的安全,即使他们有良好的关系,他们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男女授受不亲”,其实还有后半句,或许有人听到过,即“嫂溺援之以手”。

嫂溺援之以手

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来自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当孟子与他的门徒交流时,他的门徒问孟子。意思就是,既然老师说“男女授受不亲”,那么男人和女人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我看到我嫂子掉进水里,我该不该救?毕竟,男女授受不亲,也不可以有直接的身体接触。

孟子回答道“嫂溺不援,为豺狼也”。从孟子回答可知,如果不及时救人,则与豺狼虎豹野兽没区别。因此,孟子是赞同救人的。

那么,这样一来,农村俗语“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是否意味着就自相矛盾了呢?

男女授受不亲是谁的思想(你知道俗语男女授受不亲)(3)

在我看来,这句俗语的前后半句并不矛盾。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反映了古代男女遵守的社会规则。它强调男性和女性在交流中应该保持自然距离,但它不要求人们严格执行,而是要求人们灵活应对;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反映了男人和女人都应该遵守礼仪,但当涉及到人的生命是,拯救人应该是第一位的。因此,这句话恰恰反映了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

大家认为这句俗语有道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