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张艺谋斥资6个亿拍了一部当年国内投资最高 豆瓣8.2分的电影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

金陵十三钗海报

13个风尘女子,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激发起侠义血性,主动代替女学生,直面兽性大发的日军……这是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的凄绝的故事。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2)

金陵十三钗剧照

这部电影一出,再也没有键盘侠骂张艺谋了,张艺谋也表示,我从来没有尝试过这样的题材,所以很希望把它拍好.这部电影制作有多豪.开拍前把打在身上的各种弹着点试了一遍。每件衣服价值几万美金。摄影师稍微手抖没跟上,几万美金就没了。一个灯泡就要一万美金。用的烟雾,都是对人体没有伤害的食用油 。一天就得耗费一万元的油,所以一场戏就得花几千万。 而电影里教堂的彩色玻璃,也是张艺谋花1000万,让美术组试制了无数块彩色玻璃做成的。他为了玻璃上的弹孔,更是让工作人员用石头砸坏无数玻璃。

电影的故事是虚构的,却架构在真实的历史中,讲述着中华民族最深重的一段苦难伤痕。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3)

《金陵十三钗》原著作者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她写作《金陵十三钗》,最初的灵感来自《魏特琳日记》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4)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人,就是在那场浩劫当中拯救了13000名妇女儿童的

明妮·魏特琳女士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5)

Minnie Vautrin

1937年南京沦陷,时光流转84年,回到1937年的南京,那个生灵涂炭、尸横遍野的人间炼狱,她们都说,看见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天使。这个南京人口中的“活佛”、“观世音”。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6)

那一年,年仅26岁的大学毕业生魏特琳,受基督教会派遣来中国助教。几经辗转,她被邀请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出任教育系主任。

她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孩子们,也因此不得已与已订婚的男友解除了婚约。

根据姓氏的音译,魏特琳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华群”,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华小姐”。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7)

然而孩子们与魏特琳都预料不到的是,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很快就会打破这里的平静。

1937年11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逼包抄。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8)

深知战火将至的魏特琳,在12月1日将校长吴贻芳劝离,仅剩下自己和十几名中国老师。

也是在这一天,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召集所有滞留南京的美国公民,警告他们:再不撤离,以后将无法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魏特琳的回答则是: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开中国!并毅然在“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事实上,这已经是魏特琳第5次收到美国大使馆的撤离通知了。

在第2次接到通知后,她就在日记中写道,自己有责任负起使命:

“就像在危险之中,男人不应弃船而去,而女人也不应丢弃她们的孩子一样”。

甚至魏特琳还主动提出,希望在日军攻入城池后,能仿效上海,在金陵女院建立起难民救助所。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建议在随后的日子里,会成为压在自己肩上,难以想象的重负。

南京沦陷期间,学校设立的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一万多名妇女和儿童。那些血流成河的日子里,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留下了五十余万字的文字。那些充满道义和悲悯的日记里,记录了一段血淋淋而真实的历史。

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找到。

——1937年12月16日《魏特琳日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几乎是同时,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整个城市一片血海。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在南京沦陷后的六周内惨遭屠戮。

日军进入南京后,除了野蛮屠杀、抢掠之外,最普遍的罪行就是对妇女的性暴行。究竟有多少妇女在这场劫难中遭到侵略者的蹂躏?据当时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估计,发生在南京的日军对妇女的强奸案起码有2万起。许多性暴行令人发指,“一位48岁的妇女被强奸了18-19次,她的76岁的母亲被强奸了2次”。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9)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儿童的难民所,南京沦陷后,有大批女难民涌入。原本估计将有2700多名难民到这里避难,但由于日军疯狂地强奸、屠杀,惊恐万分的女人和孩子们纷纷涌入,最多时超过1万人。

实际上,安全区并非真正的安全之地,特别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因为聚集着这么多年轻女性,更是日军窥伺的头号目标。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0)

魏特琳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校园草坪中央。每当日本兵欲强行进入校园,她就会冲日本兵大喊:“这是美国学校!”

但区区一面旗帜,如何挡住兽欲无处发泄的侵略者呢?在进城的前十天,每天至少有10到20群日本兵,到金女院抓人和强奸妇女。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1)

他们从学校的大门、侧门强行入内,还翻越围墙进校园,还有夜间从学校低矮的篱笆上爬进来的,在无灯光的大楼里,楼上楼下乱摸一气,摸着哪个就对哪个下手。

魏特琳一面组织教职员工巡逻校园,一面请来组织的外籍男士们轮流守夜。而她自己,则奔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将那些哭叫着的妇女,尽量从日本兵手里夺回来。

白天忙着四处救难,晚上魏特琳则用日记忠实记录着日军暴行:

“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更残酷的是,魏特琳甚至必须妥协,用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多数人的安全。

1937年的平安夜,她被叫到办公室,以废除难民所作威胁,要求从1万名难民中挑出100人,做日军的慰安妇。在魏特琳极力力争下,日方终于同意,基于女方自愿的原则进行挑选,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凑齐21人,悻悻然离开了金陵女大。

这件事,也是严歌苓写下《金陵十三钗》的灵感来源。

在日军进城的头10天里,每天至少有10到20群日本兵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抓人,强奸妇女,抢劫钱财。他们从学校的大门、侧门强行入内,还翻越围墙进校园,还有夜间从学校低矮的篱笆上爬进来的,在无灯光的大楼里,楼上楼下乱搜一气。

16日一早,一百多名日本兵以搜查中国士兵为由,闯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架起六挺机关枪。他们备有一把斧头,遇到打不开的门就强行劈开。魏特琳想起楼上地理系办公室还放着数百件妇救会为伤兵做的棉衣,急中生智将他们带到别的地方。凡是带有中国军队痕迹的物品,都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天黑后,这批原本打算留下来给难民御寒的棉衣被悄悄烧掉。

这一天,也即日军进城第4天,拉贝在其日记中写道:昨夜里1000多名姑娘被强奸,仅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就有100多名姑娘被强奸。一位美国人说:安全区变成了日本人的妓院。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2)

17日,一名日军中士带着一队日本兵开着卡车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搜查中国士兵为借口,将魏特琳和另外三名外籍人士控制在校门外,强迫中国职工集体跪在门口,一个日本兵打了魏特琳耳光,其余的士兵趁机跑进大楼挑选并强行带走12名年轻姑娘。

张连红在1999年曾和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兵东史郎会面。东史郎告诉他,当时他们这些驻扎在南京的士兵都知道,“金女大”(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里收容了许多年轻姑娘。日军是三五成群,不分白天夜晚侵扰,有时就在“金女大”校园直接施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趁着夜色翻越校园围墙,在黑暗中抓走妇女。日本士兵中,对这种行为称之为“摸彩”。

魏特琳每天奔波在学校的各处,将哭叫着的妇女从日本兵手里夺回来。人们听见她隔老远就怒气冲冲地大喊:这是美国学校.

在那些孤立无援、极度恐惧的中国人眼里,魏特琳就是希望的化身。

拉贝则在日记中这样描述,魏特琳“像抱窝的老母鸡带小鸡那样保护着她们。当日本士兵的暴行变本加厉的时候,我亲眼看见她走在100多名女难民队伍的前列,带着她们走向大学难民收容所”。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3)

对于暴行,魏特琳没有表现出一丝畏惧,但最让她心痛的,却是这些中国女人的遭遇:“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她的日记,被愤怒和痛苦填满了:“假如日本妇女们知道她们的士兵——她们的丈夫和儿子所加诸中国人的野蛮和残酷,我不知道她们该作如何的想法。

饱受双重折磨的魏特琳,依然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直到1938年2月4日,日军下令关闭所有难民收容所的最后期限,金陵女大还收有4千多难民,多数是年轻姑娘。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4)

许多人回到家后惨遭蹂躏,第二天又跑了回来。魏特琳顶着压力,继续收容她们,甚至还收留了不少原属其他难民营的女性。

她在日记中这么写道:“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大门又一次敞开了。如果能为她们做点什么,我一定尽力。”

为“合理”收留这些妇女,魏特琳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理由——金陵女大是一所大学,为妇女开办培训班无可非议。

从1938年3月开始,魏特琳在金陵女大创办了22个难民学员班,从到小学、高中水平进行扫盲,还设立职业训练班,教妇女们织手巾、袜子等谋生手艺,既保护了妇女安全,也提升了她们重新生活的信心。

她鼓励国人,也鼓励自己“中国没有亡!中国不会亡!日本人一定要失败的,你们不要愁!”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5)

开难民所,应付日军,创培训班,打理校务……殚精竭虑的魏特琳,根本无暇顾及个人生活,甚至能穿出门的裙子只剩一条,身体也渐渐垮了下去。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6)

在目睹那么多残酷和苦难后,魏特琳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多方劝说下,不得不在1940年5月14日,离开了为之奋斗二十年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回到美国接受治疗。

时间无法冲淡魏特琳内心的痛苦,回到美国的她,病情进一步恶化。

1941年5月14日,正好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关闭了家中所有门窗,打开煤气阀,告别了这个世界。

朋友们在她枕边发现的唯一遗物,是一张沾满泪水的金陵女院避难孤儿的照片。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她对友人说:

“倘若有来生,我仍愿为中国人服务。”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作品介绍(张艺谋和她的金陵十三钗背后的历史故事)(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