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成为电影的张张卡带,用旋律纪录每一段故事,勾起我们泛黄的记忆。
时光网特稿 青春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拥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从电影诞生至今,电影人就从未放弃对青春题材的探索。时代飞速翻页,而躁动的年华却成为众人怀旧情怀的滥觞,不断挑战岁月神偷的底线。
音乐,绝不只是电影的配角。很多时候,一首歌成为让影迷铭记一部电影的关键。这在青春片中更是效应明显。《唱街》浪漫曲调下的爱情和梦想;《弗兰西丝·哈》在“Modern Love”中的自由奔跑;《壁花少年》中爱玛张开双臂拥抱自由时的“Heroes”;《和莎莫的500天》那一首首伤心情歌……音乐成为电影的张张卡带,用旋律纪录每一段故事,勾起我们泛黄的记忆。
本文精选了20部青春电影的原声大碟,通过一首首摇滚、电子、朋克、新浪潮、流行、民谣等各类金曲来带大家感受音乐的饕餮盛宴,回味那些青春的斑驳记忆点。毕竟,青春的肉体一去不再,心却可以年轻不老。音乐,是我们永葆青春的良药。
(Tips:翻页慢一点,听完再走)
下一页
校园 | 束缚·自由·炸裂的荷尔蒙
◆ 《各有少年时》(2016)
林克莱特对美国80年代的青春还原,他曾说,《少年时代》里开车去上大学的梅森,《各有少年时》中他到达大学,故事得到了衔接,林克莱特带给影迷的小情怀从来都令人慰藉。尽管时间穿越,不变的是他们耳机里流淌着音符,音乐可以超越时间,同样也记录时间。此片的原声中,老牌说唱,硬摇,乡村,根源唱作,实验摇滚等等一应俱全,美国80年代的流行曲调与特定年代完美契合,甚至片名《Everybody Wants Some》都取自美国七十年代重要摇滚乐队范·海伦的同名歌曲。
●《Because The Night》Patti Smith Group
1978年,朋克教母Patti Smith推出了第三张专辑,这是她演出扭伤脖子后的荣耀回归,而此专中的《Because The Night》使她拥有了第一首杀进单曲排行榜前十的歌曲,这代表着此时的朋克女诗人Patti Smith拥有的不再仅仅是轰动,更得到了广泛的名声。
●《 Heart Of Glass》 Blondie
这首来自美国新浪潮和电子流行乐队Blondie的金曲,早已被很多明星翻唱过,也被很多影视作品收为原声,歌曲中荡漾的音符就如摇曳的心绪,细细描摹着入学新生所有“初遇”的情怀。
◆《少儿不宜》(1999)
由美队(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青春性喜剧,简直比《美国派》还要污,剧情无非是校园花心男跟朋友打赌改造邋遢女汉子的通俗桥段。但是提及音乐,这绝对是一张被严重低估的原声带。整张OST主打高压重击的工业摇滚和垃圾摇滚风,收入碎南瓜、玛丽莲·曼森等众多90年代摇滚大咖,虽多有翻唱,但这些风格化音乐与屎尿屁的性喜剧梗结合在一起,竟然使影片混杂出一种萌萌的酷感。
●《Bizarre Love Triangle》 Stabbing Westward
这首来自英国电子先锋乐队New Order的歌曲,被工业摇滚乐队Stabbing Westward 重新演绎后,弱化了飘渺的混音,鼓点加重,增添了摇滚的气质。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Vice 20周年庆典晚会上,寡姐变身霸气摇滚女主唱,翻唱的正是New Order的这首《Bizarre Love Triangle》,而由她领衔的女子乐队Sugar for Sugar最近也刚发行了这首单曲,足见寡姐对这首歌的喜爱。
●《Tainted Love》 Marilyn Manson
虽是对美国灵魂乐手Gloria Jones歌曲的翻唱,但也唱出了曼森特有的另类金属味道,众所周知,玛丽莲·曼森是美国90年代乐坛最叛逆摇滚音乐人之一,而片中埃文斯饰演的杰克本想实力撩妹却被意外反撩,个中滋味此曲一听便知。而本片也绝不是美队与曼森的唯一“合作”,在2003年此曲MV中,美队再次凭借片中角色“酱油”了一回。
◆ 《摇滚校园》(2003)
影片中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对商业音乐深恶痛绝,他崇尚原汁原味的经典摇滚,于是刻板压抑的校园生活被这位落魄的摇滚顽主彻底改造,影片的原声收入了众多经典摇滚乐团的经典曲目:The Who、大门、齐柏林飞船等纷纷登场,串联起孩子们与束缚抗争的、燃爆了的校园生活。
●《Immigrant Song》 Led Zeppelin
齐柏林飞船,无疑是硬摇滚的权威乐队之一,他们用爆裂嗓音诠释布鲁斯,更尝试在硬摇中融入了蓝调、民谣、拉丁等多种元素。这首充满力道的歌曲在影片是狂喜的象征,机智的小班长用装癌症(可怜)的诡计蒙骗了比赛主办方,实现了“生命的最后愿望”,返程一路高歌,喜悦层层爆发。
●《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AC/DC
孩子们演出的安可曲也是影片片尾曲,原唱为澳大利亚最受推崇的硬摇乐队AC/DC,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If you wanna rock 'n' roll.至此,杜威的落魄与孩子们练习摇滚乐的重重阻挠烟消云散。有趣的是,片尾杜威演出的服装与AC/DC的西装领带加短裤简直如出一辙。
下一页
爱情 | 甜蜜·暧昧·心痛
◆ 《和莎莫的500天》(2009)
虽然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算不上青春片。但它对年轻人面对爱情的懵懂、失落与成长都有着精辟的解读。影片是处女座导演马克·韦布的电影处女作,不论是“命运”还是“巧合”,这部作品都完美的呈现在了影迷眼前,就连原声也不例外。独立清新的电影要用清一色的独立歌手来配,OST收入了俄罗斯独立唱作歌手Regina Spektor灵气嗓音“讲述”片头两人的成长影像,收入澳洲独立乐团The Temper Trap的飞扬编曲,英式独立摇滚乐队Doves以及80年代另类摇滚大牌The Smiths的歌曲等等,甚至片中的男女主角佐伊和囧瑟夫也均有献声。
●《Please, Please, Please, Let Me Get What I Want》 The Smiths
The Smiths是80年代英国最重要的另类摇滚乐团之一,尽管在当时标新立异欠缺“娱乐性”,但他们对英国后来著名的独立乐队包括Oasis、Suede、Radiohead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影片中,是The Smiths给Summer和Tom牵了“红线”,电梯里一首《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赢得了Summer一句“ U have good taste in music.”的夸赞,也让Tom怦然心动,后来办公室一首外放的《Please, Please, Please, Let Me Get What I Want》,却只换来了Summer的无视,女人心真是难测。
●《Sweet Disposition》 The Temper Trap
The Temper Trap是2005年才成立的澳洲独立乐团,这首歌是他们最受欢迎的曲目,曾进入英国,爱尔兰及比利时单曲排行榜前十。歌曲在片中两次出现:一次是Tom向Summer畅谈理想之时,另一次,则是在分手后Summer和Tom在列车上偶遇,一杯咖啡,谈笑如故,如此梦幻飞扬的歌曲串联起Tom对Summer所有的美好记忆,此时她却若即若离。Tom,她真的不是你的了。
●《She's Got You High》 Mumm-Ra
一首地道的英式摇滚在片尾缓缓响起,夏去秋来。爱情就是这样,有时候捉摸不透,没有谁对谁错,没有所谓的巧合和命运,但人总要在伤痛里学会放手,再去努力抓住突如其来的下一次。
◆ 《幻想之爱》(2010)
多兰的的电影一向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从服装到布景,从光影到配乐共同组成了他每一次“行为艺术”。片中OST混合了复古风、艺术流行和与片名对应的迷幻风格,既收入意大利悲情歌后Dalida的名曲,也有电子乐队The Knife、以及摇滚歌手Sting的加入。幻想之爱,也是影迷的一次“幻想”体验。
●《Bang Bang》 Dalida
此曲不必多说,影片中那几次令人窒息的慢镜头特写都由它陪伴,优雅富有冲击力。而他的演唱者Dalida拥有辉煌但悲情的一生,她是欧洲五六十年代第一个引起歌迷狂热的歌星,法国DISCO运动的发起者,她接受过戴高乐亲自颁发的勋章,但最终,由于内心的空虚与感情挫折服安眠药自杀。
●《Pass this on》 The Knife
来自瑞典的兄妹电子乐组合The Knife喜欢带着乌鸦面具演绎超现实作品,而影片中Party上明灭闪烁的灯光配上此曲电子混音的节奏,塑造了更为惊艳的一组画面。三人行,性取向模糊,爱也模糊。去舞池里跳一场,一切都是幻觉,一切并未发生。
●《Keep the streets empty for me》 Fever Ray
The Knife 里负责混音的姐姐,单枪匹马依旧表现不俗。诡异的人声想起,“整条街道为我而空”,玛丽回头,放下行李箱,点上一支烟,红色高跟鞋片刻迟疑,“闺蜜”要开战了。
◆ 《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2010)
本片由一部充满游戏格斗元素的漫画改编而来,一个用音乐保卫爱情的电影。斯科特靠音乐过五关斩六将追心上人,音浪自然要有冲击力,本片原声大多来自摇滚乐队或流行乐手。70年代华丽摇滚歌手 T. Rex,新千年后的另类摇滚Beck,老炮The Rolling Stone,年代无限制,能赢得爱情才是王道。
● 《By Your Side》 Beachwood Sparks
当代美国另类乡村乐队Beachwood Sparks最受欢迎的一首歌,旋律温柔感动,它在歪小子斯科特与紫发女孩初次缠绵的时候响起,第一次同床没有发生任何事,只有这首歌慢慢诉说着心事。是影片里少有的慢歌之一。
●《Black Sheep》 Metric
斯科特金发前女友在台上秀的就是这首歌,这也当年的歌手、如今的奥斯卡影后布丽·拉尔森的一次客串演出。此歌原版出自加拿大独立摇滚乐队Metric,声音少了流行质感,却有一丝潮流摇滚的味道。
◆ 《远大前程》(1998)
狄更斯经典作品《远大前程》的内核,演绎出现代美国的版本。配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幻化作用,整张原声歌曲风格多样,既有Iggy Pop,The Grateful Dead这样六七十年代的摇滚经典,又有Tori Amos这样的艺术流行才女的创作,融入了“赤足歌后”Cesária Évora拉丁曲调,90年代的硬摇滚、后摇,20世纪的民谣,甚至古典音乐。整张OST跨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巧妙的混合出现代美国风貌下的古典故事。
●《Siren》 Tori Amos
这是90年代女性另类音乐先锋人物的Tori Amos亲自为本片献上的插曲,歌名意为希腊神话中缪斯的女儿。现代的曲风与古典嗓音相融合。脑海中仿佛又看到艾丝黛拉一席古典绿衣向我们走来,不经意的献上一抹绝美的喷泉之吻。
●《Life in Mono》 Mono
片尾曲来自英伦神游舞曲二人组Mono,费因始终对艾斯黛拉魂牵梦绕,就像歌曲中唱的”在浓茶和香烟之中度过,我似乎不能忘怀,而当你靠近我的时候,天真无邪的少女,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爱情捉摸不定,而她始终是她自己。
下一页
梦想 | 激情·抗争·坚持
◆《唱街》(2016)
爱尔兰导演约翰·卡尼又一部音乐片,这次导演将背景放在自己的母校。14岁的康纳为把妹组建乐队,却意外的把自己从无聊的生活中解救出来,找到了梦想的道路。原声不仅收录了80年代先锋乐团如The Jam、The Cure、Duran Duran的歌曲。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电影中男孩自己创作的几首曲子,这其中当然有导演的新作。另外“骚当”还演唱了影片主题曲。
●《The Riddle Of The Model》
此曲是导演与作曲Gary Clark合作的新作,导演约翰·卡尼贝斯手出身,他所在的乐队The Frames是爱尔兰独立乐队的中坚力量,电影中大多孩子们创作的歌曲们都来自这二人的合作。这是片中男孩康纳邀请女主角出演的第一支MV曲目,风格华丽,旋律杂糅了朋克、流行、迪斯科舞曲曲风,颇有些80年代的新浪漫风格,小演员们也都很有范儿,据说饰演男二Eamon几乎本色出演,乐队各种乐器真的拿起就来,酷到不行。
●《Go Now》 Adam Levine
Maroon 5主唱“骚当”继影片《再次出发》之后的再次合作,骚当的独特声线配上这首追梦旋律,一定又有很多人路转粉儿了。
●《Inbetween Days》The Cure
片中,康纳的哥哥像康纳解释“happy-sad”(悲喜交加)的时候扔给他一张专辑——The Cure在1985年发行的《The Head on the Door》。那时的The Cure一改之前阴暗的乐风,在音乐中融入多种元素,显现出欢快的学院摇滚风格。
◆ 《海盗电台》(2009)
对于所有喜欢音乐的人来说,60年代绝对不容错过。这个非法“海盗电台”24小时不间断播放摇滚乐与当局唱反调的电影,原声收入了大量六七十年代的经典歌曲,the Rolling Stone、Leonard Cohen、Lorraine Ellison、Cream等乐手依次出现,不胜枚举,这无疑是乐迷的一次狂欢,尽管电台“倒下”,唱片也沉入水底,但梦想依旧,摇滚永生不灭。
●《The End of The World》 Skeeter Davis
美国乡村歌手Skeeter Davis在1963年演唱的歌曲,是当年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被无数歌手反复传唱,演绎出多种版本,也被很多影视作品收入原声。电影中,当海盗电台被迫要关闭,落日余晖铺满夹板,歌曲轻轻想起,说再见之时,就是世界末日。
●《A Whiter Shade of Pale》 Procol Harum
60年代英国前卫摇滚乐队Procol Harum最受欢迎的一首歌,当船开始下沉,电台播放了这首歌,乐迷悲伤,仍有那么多好听的歌,但再也不能播了,一切即将化为泡影。
◆ 《8英里》(2002)
埃米纳姆半自传性质的电影,回顾了这个白人小子是如何在黑人称霸的说唱圈一点点混出自己的天地,喜欢欧美流行音乐的应该都对他不会陌生。本片既然是半自传,原声主打必然也是阿姆坐镇,同时还收入50 Cent,以及被阿姆提携的Obie Trice等说唱歌手的音乐。
●《Lose Yourself》 Eminem
电影的主题曲,当年此曲一经发出,便在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蝉联冠军十二周,后又荣获格莱美最佳说唱歌曲,奥斯卡最佳电影主题曲,底特律音乐奖等等,阿姆凭借此曲拿奖拿到手软,这首歌中追逐梦想,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不知激励了多少人。
●《8 Mile》 Eminem
从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歌更反映的片中的阿姆的心路历程,即使在黑人称霸的说唱圈备受排挤,但是阿姆有自己的坚持,做自己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些都不需要别人来决定。阿姆坐在公车上,节奏响起,他找到了更坚定的自己。
下一页
梦想 | 无奈·伤痛·愈合
◆《壁花少年》(2012)
自卑、恋童癖、同性恋、自杀,这些充满噱头感的元素并未让影片阴暗不堪,但充满自我挣扎的乐观努力却让这部影片超级治愈。谁没有过伤疤,但这就是青春。这部堪称小清新的独立制作原声几乎清一色的80年代独立乐队,或欢快或温柔,或离经叛道,却在与影片的融合中显得无比细腻。
●《Come on Eileen》 Dexys Midnight Runners
80年代风靡一时的英国灵魂乐队,复古欢快的节奏响起,帕特里克和小珊默契的纵情跳起“客厅招牌舞”,后来,此段还被提名了2013年MTV Movie Award。此曲当年也登上过英国流行单曲排行榜榜首。
●《Heroes》 David Bowie
隧道中的经典桥段,歌曲出自大卫鲍伊1977年发布的同名专辑,是一首充满未来感的氛围摇滚,作为华丽摇滚的开创者,这首歌里鲍伊的嗓音并不像之前Z字形象那般华丽,略显沧桑而沉稳坚定的声音配上带有电子声场的旋律春无限,坚定做自己的英雄,拥抱世界。We Are Infinite.
●《Temptation》 New Order
传奇后朋乐队Joy Division因主唱自杀解散后,余下的成员组建了New Order卷土重来,向欢脱的另类电子曲风发起冲击,他们是为数不多的解散后重组依旧获得成功的乐队之一。影片选入了Temptation,尽管只作为舞曲出现了一小段,它依然能凭借骚气的节奏迅速吸引了乐迷的耳朵。
◆ 《少年时代》(2014)
林克莱特这坛用十二年酿造的美酒,如今依然口有余香。很难想象,若没有音乐陪伴,这部电影在一些经典段落或许会少去许多难得的记忆点。原声趋向于清新的民谣、流行和独立摇滚风格,有酷玩的流行金曲,更少不了Pink Floyd这样的摇滚大牌。
●《Yellow》 Coldplay
这首耳熟能详的摇滚金曲被放在影片开头,当年此曲曾杀进英国单曲榜的第4名,创造了酷玩乐队当时的最高纪录。简单的旋律,安静美好,正对应的主人公年幼的状态,人生还未开启,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陌生和新鲜。
●《Hero》 Family of the Year
2012年,独立摇滚乐队Family of the Year曾凭借此曲大热,歌曲还一度冲到Billboard另类榜第12名,是乐队的代表作。它在影片结尾响起,不知有多少人瞬间被击中,脑海里闪回出母亲之前的眼泪和不舍,这次离别,是梅森和母亲共同的成长。
◆ 《妈咪》(2014)
同是描绘成长过程中的亲情,《妈咪》的温柔不同于多兰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时的争锋相对,影片中的乐曲也相对温暖。这张原声大碟中收录的大多是新世纪的歌曲,出自大家很熟悉的乐手如席琳·迪翁、绿洲乐队以及打雷姐等,歌曲整体很年轻,但依然与多兰影片的情节和情感表达默契融合。
●《On ne change pas》 Celine Dion
加拿大国宝级歌手席琳·迪翁献唱的一首法语歌,歌名意为坚守自己。这首优美的歌曲来自片中史蒂夫的父亲灌制的一张唱片,那次晚饭后的甜点时光,史蒂夫拿出自己收藏的宝贝与母亲和凯拉共享,暖黄色的灯光下,三人那段共舞温暖了我们,也映出多动症史蒂夫内心的单纯。
●《Vivo Per Lei》 Andrea Bocelli
“为她而活”这首经典的法语情歌是是意大利摇滚歌星Gatto Panceri为安德烈·波切利度身定做的歌曲,安德烈·波切利意大利著名盲人男高音歌唱家,被称为“帕瓦罗蒂接班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此歌版本很多,但多是安德烈与其他女歌手合作,片中,儿子与酒吧歌手的合作成了他对母亲抒发感情最动人的一幕,尽管遭受着酒吧台下人的谩骂,但他深深地唱出了内心对母亲的依恋和爱,尽管下一秒以暴力收场。
●《Born To Die》Lana Del Rey
影片末尾,另类歌者打雷姐用她性感迷幻的嗓音慵懒的吟唱着向死而生,史蒂夫挣脱意愿看护人员奋力奔跑,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否成功逃离,但是正像歌曲说的“向死而生”,因而一切都无所畏惧。
下一页
梦想 | 机会·挫折·委曲求全
◆ 《霓虹恶魔》(2016)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飞片”一定要配氛围电子才够带劲。这不,一部女孩进城寻找模特梦的简单故事,让弗雷恩用极具风格化的形式演绎出了名利欲望间的黑暗挣扎。原声由弗雷恩御用作曲家Cliff Martinez操刀,当年《亡命驾驶》的OST由在耳边,这次电子声场依旧炸裂的瞬间全身脉络通畅。另外原声还辑入了澳大利亚才女Sia的声线。
●《The Demon Dance》 Cliff Martinez
据说此曲的编曲并不是Cliff ,却像是得到了Cliff的真传,而是导演尼古拉斯·弗雷恩同父异母的哥哥的儿子朱利安·温丁,温丁和弗雷恩分别是尼古拉斯父母的姓,弗雷恩的侄子都这么厉害。不愧是艺术世家。
●《Waving Goodbye》 Sia
出身于音乐家庭的澳洲独立唱作人Sia为《霓虹恶魔》献唱了片尾曲,电子感的声线使全片弥散的黑暗找到一个宣泄口,结束,却不愿离去,烈酒一杯,穿肠而过。不得不说,Sia的独立气质与风格化的电影十分般配。
◆ 《控制》(2007)
关于Joy Division乐队主唱Ian Curtis的自传电影。Joy Division是英国70年代极具影响力的后朋克乐队。影片原声除了辑入Joy Division的畅销金曲,还收入了David Bowie、Iggy Pop、Sex Pistols等70年代朋克、摇滚革命先锋乐队的旋律。当然,伊恩去世后,成员重组的New Order卷土重来,他们的声音也必不可少。这些乐队的歌曲伴着我走进伊恩那段与音乐相连的岁月,带我们体味悲情天才的短暂人生。
●《Love Will Tear Us Apart》Joy Division
这首黑暗悲观的乐队经典歌曲正产生于伊恩癫痫病频繁发作的那段时期,但丝毫不影响他这首歌爬入每位歌迷的内心深处。暗淡沉重的风格仿佛是伊恩生活与爱情的写照,“爱将我们撕裂,亦或我们将生活撕裂。”
●《Atmosphere》Joy Division
影片中伊恩初次登台唱的就是这一首,电影结尾,伊恩已不再,火化炉里的黑烟缓缓腾空,响起的旋律依旧是这一首,开始的希望对应最后的虚无,除了心痛,竟有一种淡淡的解脱感。
◆ 《弗兰西丝·哈》(2012)
生活在纽约的大龄文艺女青年弗兰西丝,舞蹈梦遥不可及却不愿退求其次。精神生活鸡肋,物质生活也摇摇欲坠。就是在这种困境下,她迂回的保存了自己的梦想,虽然无奈却好像给生活开启了新篇章。这则黑白都市小品轻松有深度,风格致敬新浪潮,原声也体现新浪潮品味,这要归功于法国新浪潮电影配乐大师佐治·狄奈许的加入,另外,几支Funk和独立摇滚也为原声增色不少。
●《Modern Love》David Bowie
鲍伊的流行金曲,配上弗朗西斯在街上的纵情奔跑,这个大大咧咧的姑娘从没放弃梦想,快乐依然如影随形。这段致敬了法国电影《坏血》中的经典桥段,一样的歌曲,同样是奔跑,《坏血》的男主德尼·拉旺却宣泄着对爱情的无望。
●《Blue Sway》Paul McCartney
披头士成员老炮Paul McCartney的单曲,充满都市现代感的虚无不定,同时又让人沉静,放在片中可谓映时应景。
下一页
犯罪 | 虚荣·诱惑
◆ 《帕罗奥图》(2013)
改编自詹姆斯·弗兰科的短篇小说,艾玛·罗伯茨饰演的敏感女学生既悄悄关注自己的同学泰迪,又在付兰兰饰演的足球教练的诱导下,对其暗生情愫。她与老师的这段关系以伤痛结局,与泰迪的关系仿佛日渐明了。全片贯穿着忧伤氛围,原声对这种青春的忧伤起到关键作用,整体偏向冷调的民谣或迷幻流行亦或节奏布鲁斯,多出自当代独立乐手,如最近略火的另类布鲁斯才子Devonté Hynes(Blood Orange),加拿大迷幻流行乐手Mac DeMarco等。
●《Palo Alto》 Devonté Hynes
算是电影的主题曲加片尾曲,用缓慢的节拍演绎无所事事的青春的流逝,百无聊赖又漂浮不定,青春躁动,总会被致郁几回。
●《Champagne Coast》 Blood Orange
血橙这首歌节奏明快,声音独特,里面不断重复的“Come into my bedroom”与片中青春期孩子的躁动和渣男老师的不良挑逗刚好不谋而合。
◆ 《珠光宝气》(2013)
《名利场》刊登的青少年盗窃好莱坞名流豪宅一事被搬上大银幕。对纸醉金迷的欲望,对名利和虚荣的觊觎就是这几个年轻人的全部,于是这个案件被索菲亚·科波拉“blingbling”的呈现出来,甚至连OST都闪烁着珠光宝气:法国另类电子乐队Phoenix,德国实验电音摇滚团Can,斯里兰卡说唱歌手 M.I.A.等等,共同助力这张原声大碟。
●《Sunshine》Rye Rye;M.I.A
影片开场便恣意飞扬,再一次完成入室洗劫的小伙伴开着偷来的车徜徉在路上,拿着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money疯狂shopping,血拼的快感让脉搏都加速。
●《Super Rich Kids》Frank Ocean;Earl Sweatshirt
1987年出生的Frank Ocean是当代潜力说唱新人,他曾给贾斯汀·比伯、布雷杰特·凯利等多位明星创作歌曲。而Frank Ocean与Earl Sweatshirt合作的这首电影片尾曲,精辟的诠释了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脆弱青春。
下一页
在路上 | 探索·虚荣
◆ 《戏梦巴黎》(2004)
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五月风暴背景下的动荡年代,三个迷影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交流电影,并悄悄进行伊甸园式的性探索。电影尺度虽大,但纯真优雅美不胜收。此片原声中,收入了法国夜莺Edith Piaf的香颂,Charles Trenet的民歌、大门乐队和鲍勃·迪伦等音乐人的摇滚……我们既能听到纯法风情曲调,又能听到经典摇滚旋律。整张OST可谓优雅与躁动并存。
●《Hey Joe》Michael Pitt
本片饰演美国交换生的Michael Pitt不仅演戏,还是个歌手,可以说是这首歌将他拉入乐迷视野。此歌的原唱是被誉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电吉他演奏者的Jimi Hendrix,后此曲被不断翻唱,《女性瘾者》的片尾同样是这首,由文艺女神夏洛特·甘斯布销魂献声。至于Michael Pitt,他后来在讲述涅槃主唱柯本《最后的日子》里自己完成了全部弹唱。
●《Love Me, Please Love Me》 Michel Polnareff
这首优雅而放纵,让人春心荡漾的歌曲出自法国60年代前卫音乐人Michel Polnareff,此人曾因前卫的生活方式和“恶心”的妆容被媒体诟病,但是音乐才华满溢的他仍然被历史铭记。片中咖啡馆里响起的音乐,是否暗示着后来的放纵?
●《La Mer》 Charles Trenet
法国民歌歌王Charles Trenet的歌曲一向节奏明快,温柔若冬日暖阳给人以安抚,他的歌很多都被译成英文广泛传唱,这首《La Mer》也不例外。歌名为“大海”之意,歌声响起,仿佛在海风吹拂中,爱娃·格林年轻的身体款款摆动,举手投足间尽显自由和优雅。
◆ 《几近成名》(2000)
导演卡梅伦·克罗用一部电影回忆自己的青春经历,在性、毒品和摇滚乐一起疯狂的嬉皮年代,乐队Stillwater和“骨肉皮”追求音乐的激情疯狂与他们之间的种种纠葛。他们的经历,是当时众多乐队的缩影。他们的嬉皮历程中,The Who、Black Sabbath、Led Zeppelin、Yes、Elton John、Deep Purple等太多摇滚大牌一一登场,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灵魂,组成了这部电影星光熠熠的原声大碟,仿佛将我们拉回70年代现场,有什么还要比回到梦寐以求的年代更令人沉醉的呢?
●《Tiny Dancer》 Elton John
这是来自美国乐坛常青树Elton John的歌曲,Elton John7座格莱美加冕,囊中收有奥斯卡和金球电影原创歌曲等众多奖项,70年代这位作曲才子是许多人的爱豆。于是在片中1973年的巡演大巴上,当他们熟悉的《Tiny Dancer》响起,车上的成员们一同哼唱,Stillwater成员之间的不快烟消云散,疲惫路上溢满温暖和希望。音乐的力量就是如此不寻常。
●《The Wind》 Cat Stevens
英国民谣的代表人物Cat Stevens,曲风温馨抒情。Stillwater一场演唱会后,乐队决定去纽约寻求更大的机遇。结束后的场地空无一人,铺满地的彩带暗示着演唱会的热烈,此时Penny手拿一支玫瑰在彩带上安静起舞。尽管内心对自己的未来迷茫,但此时的她,最美最真实。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