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老人都知道,我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是并不明白养老金的详细计算过程,很多人会认为,养老保险缴费30年领取的养老金会是缴费15年的两倍,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我们的养老金高低除了缴费年限长度的因素以外还会受到:退休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缴费的具体时间、当年的缴费基数、退休年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养老金增加、遗属待遇等等因素。

养老金计算公式。

我们现在退休使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这是依据2005年国发38号文件制定的,由于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未来短时间内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怎样交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30年)(1)

退休地的影响。

养老金计算公式,都要使用到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这一社会平均工资,从2020年以后一般也称为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各地使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是以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各个地方相差很大。

今年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十几个地区,北京市养老金计发基数最高,为10534元。天津市是8324元,山东省是7893元,江西省只有6306元,广西省是6184元。

除此以外,各个地方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也是由当地的社保部门确定的。多数地方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而江苏则是账户推算。相应的过渡系数一般从1%~1.4%不等。

怎样交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30年)(2)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

基础养老金直接包含了缴费年限的作用,如果说我们的缴费档次都相同,比如说始终按照60%的档次缴费,平均缴费指数是0.6的情况下,缴费30年可以领取2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缴费15年可以领取12%的社平工资,确实是两倍

可是如果我们缴费档次不同,有的时候按40%,有的时候按60%,这样产生的养老金自然是不一样的。

由于每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都不相同,实际上每一年的缴费钱数也不一样。

基础养老金,跟缴费档次挂钩,是最具有保值、增值作用的一部分待遇。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算月数。

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记入的,每年还会计算一定的利息相对复杂。

比如说90年代我们每月缴纳个人缴纳也就几元钱,记入账户几十元。当时个人缴费比例一般是本人缴费基数的3%~4%,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入比例是11%。2005年以后,企业职工的个人缴费比例是8%,记入比例也是8%(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一般是20%,也有24%的情况)。

当时相应的记账利率制度也不是很完善,最初也就是一年期定期利率,这一部分在很早以前保值增值能力非常差。2005年开始记账利率有所提升,2016年开始记账利率有人社部统一公布,当年高达8.31%。近年来一直维持在6%~8%以上,但是还是跑不赢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一般来说,相同缴费档次情况下,前些年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比较低,而临近退休几年的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较高。

除此以外,个人的退休年龄也是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重要因素,因为决定了计发月数。相应的计发月数,十四五期间还将修订完善。

怎样交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30年)(3)

养老金的增长。

以上仅仅是我们退休计算养老金时的方式,退休以后我们养老金增加可不是按缴费年限成比例增加的。具体的调整方式有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与缴费年限挂钩,属于挂钩调整的一部分。山东、江苏、吉林等很多地方,甚至缴费年限越长增加的额度越高。

遗属待遇。

另外,参保人去世以后,遗属可以领取相应的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待遇。丧葬补助金是人人相同的,都是领取两个月的该省市上年度城镇人员可支配收入。一次性抚恤金待遇,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只能领取9个月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缴费年限15年以上,每多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一个月。但是领取养老金每多一年也会减少一个月,最后还是大家最低都领取9个月。

所以,养老金待遇计算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按缴费年限或者缴费钱数来确定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