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高校校长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指出:“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学生90%是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这句话很快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读大学与玩网络游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可否认,经过一代代游戏商与开发者的推陈出新,当下网络游戏很容易让玩家沉浸其中,在不断的“打怪升级”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个虚拟世界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但理性告诉我们,游戏就是游戏,可以适当放松休闲,但沉迷其中就要付出相应代价。如果说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尚不健全,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力,需要监管部门、学校、社会等外部力量直接介入净化环境,那么作为已经开始独立生活的成年大学生,就应当学会控制自己对游戏的欲望,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任务与时间安排。

锻炼学生自律与自制的品质,同样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环节。大学是人成长成才的一个阶段,大学生终究要进入社会,要面对更加复杂、充满诱惑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真实生存环境。与那些因游戏成瘾而不能自拔的人不同,也有许多大学生信奉工作的时候刻苦努力、休闲的时候尽情享受,学业与个人兴趣爱好都得到充分发扬。而那些终日沉迷于游戏中让家长与老师都束手无策的人,其折射的正是人的性格缺陷与习惯积弊。如果没有个人自觉自省的幡然悔悟,纵使不沉迷于游戏,难保不耽溺于其他。

宁可孤独也不随波逐流更不会沉沦(纵使不沉迷于游戏难保不耽溺于其他)(1)

来源: 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