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1)

窝心,窝的哪门子心

今年457万人参与的考研大战,真可谓硝烟弥漫,参加的人一多,就什么事情都难办,超出人们底限的事层出不穷,超出人们想象的人接二连三:

先是山东师范大学依仗地处东部的地理优势,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竟搞出了教育学专业排名第一347分,竟然达不到国家线,也就是所有报考了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同学全部考研败北,你说惨不惨,没有选择好学校,直接被PASS掉了,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连个说话的地都没有,冤不冤呀。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2)

所以说,报考学校的选择要慎重,要不选那些名声在外的好学校,他林子大了,好生源多,不在乎你这一两个,所以,不会有那么多弯弯绕的肠子;要不选那些实力虽弱,但发展稳健的良心学校,它也会中规中矩,该录的照录不误,不会随意杀伐,千万别选像山师大这样的学校:本科实力一般,还特把自己当回事,觉得自己是个“大衙门”“骚操作”不断,还妄想期望全部调剂到985、211的学生,一步登天,实现弯道超车,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不信,到2023年考研,你看,像他这样的学校,报名人数会直线下降,出现断崖式下跌,学校元气大伤,想要缓过劲来,不得个八九十来年?

还有,2022年考研,还不断刷新人们认知,挑战人们智商上限,清华的应用统计学复试分数竟然420分,数学没有个140分,竟然进不了复试?真是没有最高,只好更高,唯有叹息嗟,名校的研难考呀,没有点真才实料真的别动考名校的念头。

那么,接下来,咱们讨论一下,考研和调剂,学校究竟图的是什么,考生又图的是什么?

压分,压了谁的分

历来,我们都知道,学校想要好生源,从985、211到普通大学,大家都一样,都希望录取到好的生源。

那么什么叫好的生源?

通常的理解应该就是最适合你这个学校的分数段区间风的学生,985学校就是分数段最高的那些学生,普通“双非”就是各自历来学校的排名,以及和这个排名相对应的分数段区间内的学生,这就是最好的,也就是最适合的。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学校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最好的生源就是比自己学校超出一个层次,超出一个分数段的生源,那才是最好的生源。这就很好解释了那些花样不断、变化无穷的“骚操作”,初试专业课压分,复试注重你的本科出身,我看不上的本科院校,即使你的初试、复试分数再就,我都有办法让你进不了我的门,这不明摆着用门弟出身来断你的未来,不允许别人进步吗!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3)

当然,应该承认“骚操作”许多学校都想搞,但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就那么几条,所以,虽然花样繁多,但事实上殊途同归,总之就集中到了这最好操作的一条:压分。大家一看就懂。

为什么许多学校要从压分上寻找出路呢?因为国家对录取中的环节是心知肚明的,对其中弯弯绕是一目了然的,国家限定统考科目,这统考科目,统一判卷,各个学校不能搞什么花样,翻不出什么大浪,给各个学校留下可操作的空间就只有专业课了——专业课由自己学校出题,由自己学校判卷,于是就有了那么多的“骚操作”,还得感谢国家的政策来给各位考生撑腰呀。在这,感谢一下我们的国家,感谢一下我们国家政策的英明!你还可以想想,为什么高考就没有研究生考试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就是因为高考,国家对于各省,考试科目统一,对于判卷统一,对于录取统一,所以相对公平公正,所以才会说,高考可能是你这辈子参加过的最为公平的一次考试。

扯远了,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各个学校为什么愿意要更好的生源?无非是这样,更好的生源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出人才,过个十几二十年,若能有一两个培养出的学生成了人才,成了大家,那么,他们就会回馈学校,学校也会各利双收,实行了办学的正向循环,这样就更容易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呀。

就像我们知道的,北大有个俞敏洪,人大出了个刘强东,深大出了个马化腾,当然,杭州师范出了个马云,到现在名气也不怎么样,可见,通过培养出人才来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办法也不是百试百中呀!

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考生会觉得你好吗?社会会觉得你好吗?

当然不会!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4)

万事万物,唯有一个“中”字,唯有“适合”而已,除此之外,都不是什么好办法、好想法。如果真的会好,我们老祖宗也不会把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华,叫做“中”国了。没有“中”,没有适合,过高,过低就都是不适合,都是违反发展常道的。

君不信,咱们列举几个例子来看看,2020年的宁夏大学专业课压分,一个普通的《中国文学》专业课只给个位数分数,他最后要到好的生源了吗?真正的985、211学生去了他宁夏师大吗?大概率上是不会去的。不仅不会去,还会损失了在本地数十年办学积累起来的良好声誉,原来对他情有独钟的本地区的考生,现在对于报考这所学校也会心有忌惮,担心在考试中被压分,所以报考这所学校的生源只能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分数更低更靠后的学生,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百分之百的事。当然,关于这方面,我们大家不会拿到有效的比对数据,校方不会透露半点,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这就是应验了一句老话: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自作自受,偷鸡不成失把米,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所以说,压分,终究压了学校自身的分,压不住别人家的分。

突破,比的是大格局

对于各个学校来说,能够录取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源,就是最大的成功,过高的生源,你费尽心思也未必录取得来,即使今年录取来了,明年报考生数直线下降,你不可能所有专业全部来压分录取,文科性质的专业,依靠发挥来答题的专业可以压分压得离谱,但理科、工科性质的专业,你压得太离谱,就压出了问题,毕竟,那些题目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像山师大这样的“骚操作”,充其量,他也只敢针对其中的一、两个专业,而不可能针对全部的专业,但带来的后果令他始料未及。

23考研时,凡是曾经想过报考山师大的考生都知道这个学校压分压得厉害的事实,就会心有余惧而不敢报,而报了其他的学校,学校收获的也就只有“凉凉”了。要知道报考时“心比天高”,考生可不吃你这一套的,他们打死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报一个压分这么严重的学校,一个学校录取考生,最大概率还是第一志愿考生,这就是内求,你连“内求”都达不到,还指望“外需”,典型的舍本逐末、毁灭之路、败亡之道,实不足取!

笼统说来,真正有声誉的名校,即使不使劲,也会有无数考生趋之若鹜 ,而一个普通院校,只有立足本地方、本区域,致力于为本地培养人才,只有这样,即使培养不出大家、大才,也能培养出许多本地的实用人才,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积累,培养出的学生业已在当地各条战线、各个条块就了业,掌了权,他们也同样会回馈学校,这样,学校也会越长越茂,赢得好的口碑,仝实办学的根基,也只有这样,才会越办越好。如果一味为了政绩,为了表面上的数据,为了表面上的文章,贪多求快,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徒增其害,实施这种战略的学校一定要深忌之,慎用之。所以,办学定好位、定准位,最为重要。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5)

其实,一个学校的发展,不可否认,依靠的是战略,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战略,要从长远来看,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招几个超出自己分数段的所谓的“好”生源上,强取之,取不来,真战略,却能发挥大效用。就如:哈工大,其师资、其研发、其声誉都数一数二,无奈地处北方寒冷的哈尔滨,区位劣势尽现,难于吸引到优秀人才,后来,定大战略,下大心思,在深圳建立分校,资源优势依靠本校,区位优势全部显现,如今的发展如火如荼。这就是大谋略、大格局。成大事者,千万别学宁夏师大的压分取卵,别学山师大的涸泽而渔,而要学哈工大的打基础固长远。

调剂,被温柔以待

每年的调剂大军浩浩荡荡,今年考研,457万报名人数,录取人数110万,有近20万人要进行调剂。这么多的调剂人数,它遵循的准则是什么?怎样才能调剂到最适合的学校?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调剂只能是调剂到最适合的学校,而不是最好的学校,这种事只有最适合,没有最好,“好”是无止境的,而调剂这个事终究要青石板上钉钉子,所以只能说是最适合的学校,而千万不能说最好的学校。

考研人数普遍看涨,许多人都陷入人心慌慌的境地,甚至天真地认为,这么多人,我们这样的“小”学校也能调剂来一些“大”方丈吧,事实上,我不认为会这样。

事物发展自有他本身的客观规律,该是什么分数段的学生去你的学校,就是哪个分数段的学生,这大概率上不会变,不会因为人多,你的分数段就会水涨船高、大幅提升,绝不会是这样。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6)

日前,和青海某大学招生办沟通,他们负责招生的人冰大话:“今年,打电话咨询的同学,你这300分是最低的,我接到的电话里面,许多都是340、350分以上的。”这话把我吓得一愣一愣的,不想听他胡吹乱侃,匆忙挂掉了电话。”这种人也就保持几天热度和兴奋劲,到真正的调剂开始,试问,有几个在内地考了350分以上的考生会去青海,实在是个未知数。打电话咨询是有可能的,有些学生受表面现象影响,打电话到青海某大学找个备胎,也是极有可能的,但是真正你把他录取到这所大学,真正想去读书的人有几人?说实在话,面对考344、350分以上的考生,他宁愿二战、三战,也不会平白无故到你这来,即使你把23考研说得比“老山前线”还紧张,他照样不会来,毕竟,面对23考研,也就剩半年多点的时间,又不是遥遥无期,又不是漫长等等;即使23考研,人数再多,自己实力犹存,读书这么多年,不都是这样一关一关杀将过来的吗?有何可惧!他照样会去投入战斗,在东部、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你让他跑到西部去,不是刀子架在脖子上,他打死也不去。

我这样说,绝对没有看不去西部的意思,但人心就是这样,你叫他去西部旅游,他会感叹西部的美好风光,但是你要让他去西部求学,他说归说,绝不会做,“再战”对他来说不是不可以尝试的事。所以,对于青海这所高校,大概率还是要以招中西部学生为主,想得太高是要跌跟斗的,不信,事实会说话,要不了几天的,到时候,咱们再看招生数据说话。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7)

接下来,咱们仔细剖析一下,分数线涨了,是哪部分考生导致的。22考研,国家线普通看涨,涨幅除农学、军事学外,其余皆涨,工学、理学涨幅10分,哲学、审计涨幅15分,会计涨幅23分,教育学涨幅14分,也就是说,涨幅最大的都是文科性质的学科,教育学、文学、法硕之类的。这是受大环境影响。

仔细想来:教育学大涨,是受国家减负、出台三胎政策有影响,大批从事教育培训的老师转行,这部分人在社会上折腾过,在社会上磨炼过,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同时经过实践锤打,他知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在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中生活过,在中、小城市体验过,他们知道生活最需要的是什么,搞教育培训时赚过大把的银子,他哪能安于西部偏远的人文条件,这部分人,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读研,学历有提升,经验有长进,理论有提高,他求之不得,但若不能走进理想学校,他宁愿再战,宁愿在社会上再次摸爬滚打,也不会去西部,甚至扩大调剂面来说,去中西部,所以,注定西部的学生吸引不了这部分的目光,所以说,当年,宁夏师范大学,妄想通过压分来吸引985、211学生,就是痴心妄想,事实也说明,这所大学最后的招录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六十四卦里有个“无妄”卦,真应该花时间好好读一读这个卦,知道人生的“止”,也就会会免受无妄之灾。

对于工学等学科,全国读这个专业的就是那么些人,这个变化不会太大,受就业情势严峻影响,一些原本计划参加工作的人可能考研,或者也会有极少量的社会人员来考研,但这个增加人数不会太多。笔者就遇见过一个博导,看他履历,本科读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后,混得不如意,5年后重新考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当然,作为社会人员考研,有许多方面毕竟是比不过在校学生的,最后,读了一个西部的不太出名的工科院校,当然,这个人经过了社会的锤打,受过底层的折磨,所以不甘于平庸,费尽千辛万苦,最后读了博士,现在是一个二本院校的博导,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人生了,像这样的人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低。”向这样的人致敬,心疼自己三秒钟,年轻时的自己怎么那么傻不拉几,努力也找不到个方向,导致现在跌落到社会最底层,受尽磨难呢!总之,工科,尤其西、南部的工科学校,招生还是历年的老样子,不会有多少的高分考生去你那里,更不要太想什么985、211的学生的事了,只要能招到本区域最优秀的学生,保持在本区域的优势就能算圆满。

考研调剂常见的18个问题(捋一捋考研调剂中的那些)(8)

调剂就是一个社会求学资源的大流动,这个流动终究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符合调剂的合理规律。套用一句话:“公道自在人心。”每个考生对于自已是什么样的人,该去什么样的学校,都心知肚明、心中有数,不是他的,你请他他也不去,是他的你不请他,他自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就像是人们常见到的风箱一样。它空虚而不枯竭,鼓动越多,风就越多,生生不息。用俗话说:“就是推拖拉。”调剂就是合理的推拖拉,通过合理的推拖拉,把真正最适合的考生调剂到最合适的学校,把真正最适合的考生录取到最合适的学校,把最适合的资源汇集到最合适的学校,让求学资源合理公平地流动,这就是调剂的实质。

有人经常头大,是先保护第一志愿还是先调剂,尤其是分数线上的考生,更是这样。有这样一段话颇有启迪意义:遇良人先成家,遇贵人先立业。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成家与立业最好的答案,这个答案何等的明智,里面包含静候时事,安分守“时”的精神。调剂也是这样,守住那个“时”,该保则保,该调则调。

愿每个考生都被真心对待,愿每一个考生都调剂到自己心仪的学校,愿天下从此再没有“被压分”,愿每个考生都不是那个被压了分的人,愿天下考生太平,愿天下学生太平,愿天下考研公平。

愿阳光照进每一个学校,照到每一个角落,没有黑暗,没有暗箱。

稿写完,如果你觉得好,就请点个赞吧!除了写稿,我也不会做其他的,写作是我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期望你的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