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张飞英勇善战,雄壮威武仅次于关羽。

关羽关心士兵,对士大夫却很傲慢。

张飞恰恰相反,对士大夫彬彬有礼,却不关心士兵。

刘备因此经常告诫张飞说:“你刑罚过严,杀人太多,再把那些受过鞭打的将士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招来祸患的做法。”

张飞还是不改。

刘备将要征讨孙权,张飞应命率兵一万人从阆中出发,与大军在江州会合。

发兵之前,帐下将领张达、范强杀死了张飞。

二人带着张飞的头颅,顺长江而下,投降了孙权。

张飞的营都督急忙给刘备上表,报告张飞被杀。

刘备得讯,感慨说:“哎呀,张飞死了!”

三国演义中张飞之死的故事(史说三国一六八)(1)

张飞被害后,刘备命诸葛亮兼领司隶校尉一职。

关羽、张飞,都被称作万人之敌,是当世的虎将。

关羽报恩曹操,张飞义释严颜,都有出类拔萃之士的风度。

可惜,关羽刚愎自用,自恃才智勇力,张飞暴虐不施恩惠,两人都因为自身的弱点而丧命,这也算合乎常理。

历史上的张飞,与文艺作品中描述的张飞有很大出入。

张飞武艺高强,但并不只是一个赳赳武夫,其人能诗善画,写得一手好字,可谓文武双全。

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

《丹铅总录》中记载,涪陵有一刁斗铭,上面的铭文就是张飞所写。

张飞所佩戴的刀以及立马铭上的字,也都是张飞亲自铭刻。

元代画家吴镇曾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

三国演义中张飞之死的故事(史说三国一六八)(2)

七月,刘备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沿江而下,进攻孙权。

孙权在刘备称帝后,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把都城从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设置武昌郡。

八月,孙权大兴土木,修筑武昌城。

他下令给诸将,要求居安思危,加强战备,说:“存不忘亡,居安思危,古代有益的教训。古有隽不疑为汉代的名臣,居太平年代而刀剑不离身,这是君子不能松弛武备的缘故。何况今日处于魏、蜀争战之地,与豺狼打交道,岂能轻率地不顾虑到突发的事变?近来听说各位将军出入时,崇尚谦虚约简,不带兵器、侍从,这并非周全考虑爱护自身的行为。保全自己以留名后世,使君王与家人都放心,这与崇尚谦虚约简相比,何者更使自己处于危险受辱的位置?应该深以为警戒,务必从大处着想,这才符合我的思想。”

孙权因为现有兵少,派胡综到各县征选兵员,得到六千人,建立解烦兵左、右两部,徐详兼左部督,胡综兼右部督。

解烦兵,又名解烦卫,由解烦营负责管理,顾名思义,是孙权为了解决火烧眉毛的刘备东征之烦而建立,后来又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规模也不断扩充,隶属吴国中央朝廷,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

三国演义中张飞之死的故事(史说三国一六八)(3)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今安徽临泉县)人。

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

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

孙权任讨虏将军时,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跟随讨伐黄祖,拜鄂县县长。

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与是仪和徐详共掌军政机要事物。

吴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孙权封吴王后,晋封胡综为亭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