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代著名散文家余光中在台湾撰写《论朱自清的散文》,炮轰朱自清《荷塘月色》“浪得虚名”。因为文中大量运用“不高明的比喻”,反复提及“女性意象”,流于“低俗”,并且行文“为了白话而白话”,啰哩叭嗦,毫无趣味。

于是,余光中就此展开批评,认为朱自清散文往往流于浅白、累赘,被捧得太高。余光中还说:他的神龛被摆得太高,他也只能被认定为“二三十年代的神”。那些现在还认同他是大师的人,是追在他的“背影”后面,迷信大师这个称号罢了,这叫“认庙不认神”。

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色(朱自清真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1)

这一篇文章1992年被《名作欣赏》在内地刊印,引发了文化界一场大讨论。其余波影响至今,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如今总有人想把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请出语文课本。

一、连用十四个比喻,只有一个好

被余光中骂为“浪得虚名”的《荷塘月色》,从第四段起,十一句话中用了十四个比喻。余光中认为除了第三句,微风送来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用得比较好。第八句写“丛生的灌木,落下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地如鬼一般”是寓美于丑,别的大多写得稀巴烂。

最不能忍的是朱自清用小提琴和西洋曲调,来比喻中国的荷塘月色。简直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余下的比喻是各种“出浴美人”,并且全部是“明喻”(大概余光中认为“明喻”比“暗喻”显得笨拙)。

朱自清在余光中看来,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作家,他并不擅长比喻和联想。除了《荷塘月色》,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也是这样。一用到比喻,就是各种“少女”、“少妇”、“美人”、“歌女”、“仙女”。用得太频繁,让人感觉有点“低俗”。

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色(朱自清真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2)

除了比喻,朱自清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行文“废话”特别多。比如《荷塘月色》的前面三段基本都是废话,明明一两句就能交代的事情,他非要写那么啰嗦,还写得没有趣味。

不过,这和朱自清自己的风格有关系。朱自清曾经说过,他在白话文创作上是追求“炼字”的。但是他所追求的“炼字”,绝对不是大家想象中古人写诗一样追求言简意赅。他所要求的是“一定要用口语进行创作”,凡不是口语的对白,他就不会写进去。实在要用文言,就得加引号。

白话文本来就比文言文啰嗦,朱自清给自己定下这个“打死不用文言”的框框后,最后竟然连“呦”、“唳”、“嘶”这种文言象声词都不用,必须写成鹿叫、鹤叫和马叫。于是,字数就翻了一倍。

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色(朱自清真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3)

因为新文学运动非常幼稚,他们废除了“之乎者也”,一时间不能习惯,又引进了“的了着哩”。结果作者自由发挥,废话越来越多。最后余光中说:朱自清创作的时间比较短,并且才华也不出众,实在够不上大师的资格。

二、余光中还是对朱自清有“成见”

朱自清是民国时期“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五四以后,国内文学界形成了几个流派。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郭沫若、郁达夫为代表的“创造社”,和周作人、茅盾、许地山、朱自清他们的“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全都是因为思想落后。要改造国人的思想,就要先废除文言文,推广白话,用白话文写作散文、诗歌和戏剧。

“创造社”的人“思想非常西化”。他们认为一切西方观点和事物,都是优于东方的。并且他们还经常批评梁实秋、胡适等人,而余光中的风格正是继承自梁实秋。

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色(朱自清真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4)

“文学研究会”在思想上与“创造社”比较,只是相对折中。但是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同样受西方的影响很大。因此,朱自清天然和梁实秋那一派的文学立场对立。余光中风格学的是梁实秋,他也就天然地看不惯朱自清。

其实反复多次运用“女性意象”来比喻,并不是因为朱自清受了西方性解放思潮影响,或者他本身低俗,而是出于一种“文学传统”。

从《离骚》开始,中国古人就有用美人比喻“品行高洁”的习惯。自屈原以降,中国二千多年来无数诗词大家都借“美人”写过赞美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美人”很多时候是和“性”毫无关联的。

朱自清比余光中早生几十年,小时候接触到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所以一运用比喻,他自然会联想到“美人”。用“美人”比喻,并不“低俗”。恰恰相反,一看到用美人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就觉得可耻,那是联想的那个人自己的思想出了问题。

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色(朱自清真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5)

好比鲁迅所说的那样:一些中国人,一看到女性露出胳膊,就联想到了裸体。为什么古人不会这样呢?为什么当代的中国人会变成这样?这个值得好好反省。

不过余光中说朱自清十四个比喻中只有一个用得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要知道列宁也曾经说过: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比喻是用来激发读者想象力的,你接受到了,感受到了,它就成功了。你不喜欢就算它失败了。

散文不同于诗歌,它篇幅长。所以不能因为一部分比喻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能产生共鸣的,就轻易地否定全篇。另外,余光中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刚开始是极为“幼稚”的。任何事物诞生之后,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色(朱自清真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吗)(6)

从前没有人像朱自清他们那样写白话散文,他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和胡适、梁实秋等人走了一条不同的道。余光中继承并发扬了胡、梁的风格,而朱自清在内地同样后继有人,谁也无法否定谁。

结语

大师是指在一个行业里造诣深厚,并享有盛誉的专家。从这一点上看,朱自清还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和他的朋友们,是白话散文时代的重要开创者。

白话文运动后的中国散文,并不像现代诗一样和古诗完全割裂。事实上朱自清他们那一批人所做的事,对中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朱自清生于1898年,1948年去世。余光中写这篇文章时,他已经去世二十九年。但是他的影响力之大,仍然让余光中内心忿忿不平,所以撰文加以抨击。

可是,距离余光中这篇文章发表十五年后,1992年,国内文学圈中人看到这篇文章,仍然没有被余光中说服。

一晃又是二十八年过去了,今年是2020年。从去年底开始,已经听说有人要将课本里的《荷塘月色》和《背影》删除,未知是否已经实现。如今的人们,又是怎样看待朱自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