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九子夺嫡的故事了,这种腥风血雨的权力之争,十分吸引人,就连现在也有许多电视剧拿这个当题材。
但其实康熙是很不想看到这种手足相残的场面的,他早早就立了太子,也就是二皇子胤礽,他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太子。
不过这虎视眈眈的皇位之争中,胤礽曾两次被废了太子之位,由于胤礽自小就备受宠爱,天不怕地不怕的,搞得他脾气性格很骄纵,第一次被废,是因为他没有丝毫的兄弟友爱之情。
那会儿康熙最心爱的皇十八子胤祄突然夭折,对康熙的打击很大,而作为兄长的太子胤礽,在期间不但没有表露丝毫的关心,反而纵情喝酒闹事,这让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康熙很恼火。
刚开始康熙还是严厉斥责他而已,没想到胤礽因为害怕,居然蠢得派人去监视康熙起居,被康熙发觉后,就被废了,可以说,这结果完全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后来因为胤礽被废,其他皇子斗得很凶,康熙为了稳定局面,再次把胤礽立为太子,胤礽没等到康熙传位给他,又再次被废黜禁锢了。
这便是流传甚广的康熙两次废太子的故事,其实关于康熙废太子,300多年来,传说多,版本多,有宫廷版,有民间版,有满人版,有汉人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除了这些我们自个人的版本,还有一个来自外国人的实录描写,据说这位法国人是中国的传教士殷宏绪,写于1707年,殷宏绪在中国没有任何利益和情感,按理来说,他的描述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他是这样描述的:
康熙皇帝爱妃的幼子不幸夭折,皇帝刚从满洲地区回来,还没有消除心里的悲伤,然而北京宫廷里发生了一起政变,他不能对此不闻不问。一些谄臣了解康熙皇帝的多疑,便从中挑拨,使他对皇太子发生了怀疑,皇帝即刻降旨羁押了不幸的皇太子。
太子在一夜之间被戴上了锁链,其情其景,真让人悲伤,他的子女家室、主要幕僚都受到了株连,另外,一个为他占星卜卦的算命人被判处极刑,被碎尸万段。因为这个算命人常对皇太子预言,如果他不在某一年继承皇位的话,他就永远当不成皇帝了。
在中国,再没有比废除皇太子更令人震惊的诏令了,康熙皇帝布告天下,声明他之所以采取这样非同小可的举动的理由。街头上贴满了谴责皇太子的布告,从他的童年追述到他现在,阐述皇帝一再教诲他勤学上进,但他置若罔闻,皇帝终于痛下决心,将太子废除。
这道诏令颁布以后,康熙皇帝的长子,即我们称之为第一皇储的大皇子,成为了所有皇子中最有希望的太子人选,布告中也对他倍加称颂。于是,大皇子沾沾自喜,自以为马上就可以踩着他的兄弟登上太子宝座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突然急转直下,很快出现了新的调查结果,皇帝发现被废的皇太子是无辜的,是有人在制造阴谋把他废掉。皇帝得知,大皇子在一些装神弄鬼的喇嘛的唆使下,让他们施展法术,命人埋下了一个雕像。
皇帝立即派人把那几个喇嘛抓了起来,并把雕像从土里挖了出来,大皇子也即刻受到惩罚,被囚禁起来,此时,皇帝已经龙颜大怒。
这场皇室内部的相互争斗,使得皇帝沉浸在一种深深的伤痛之中,以致心跳过速,身体健康大受影响。
皇帝想见见被废的皇太子,把他从监狱中传了出来,这位不幸的皇子被领到康熙皇帝面前时,仍戴着囚犯的锁链,他向他的父皇哀叫,皇帝为之动情,甚至掉下了眼泪。
他多次询问大臣们,他是否有权释放一个众所周知的无辜受屈的儿子,大多数大臣冷静地回答说,他是一国之主,他当然可以随意颁发指令,但有一些大臣却向他建议另立太子,他们认为这样才可保证国家太平,而且他们推荐了八皇子。
他们的动机也就是排除被废的皇太子,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废除皇太子的时候,他们是赞同这一决定的,毫无疑问,一旦皇太子复位,他们惟恐受到报复。但是提出这种建议的大臣为此付出了代价,皇帝对于他们不遵从他的意愿感到恼火,他对持不同意见的那几个大臣不予理会,并疏远了极力反对皇太子复位的几名宠臣。
这些大臣们的下台,在老百姓中间并没有什么反响,可是引起了上层人士的一片恐慌,于是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称颂皇帝的决定。
皇太子获得了复位,朝廷上下显出一片欢喜的景象,目前这场喜剧还在继续,它是从过去历史中脱胎而出的,刚刚发生的故事和过去的历史总是关系密切。
为此,皇帝特赦天下,减免了老百姓已不堪重负的所有人头税,并给囚犯减刑,还释放了一些轻罪犯。
其实这个故事大体也和我们所熟知的差不多的,经由外国人之手,可能更加客观真实,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皇帝为之动情,甚至“掉下了眼泪”这种真实的人的感情,可以看出即使身为皇帝,其本质也是个人,是个父亲,也有一般人的欢喜悲伤,甚至可以说,这种人伦常情,是这残酷的宫廷斗争中,稀有的人性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