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子的故事出现在《儒林外史》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在第三十九回郭孝子和萧云仙的对话中道出父亲已经去世,他要带着父亲遗骨回湖广老家归葬,故事又过渡到萧云仙。

有一种说法,看《儒林外史》,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既独立又相连,犹如观赏一幅清明上河图。

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郭孝子(读儒林外史三十七)(1)

郭孝子名郭力,字铁山,他花费二十年的时间万里寻找父亲,代价是非常大的,他穿草鞋,花白胡须,憔悴枯槁,无法像正常人过着妻子儿女团聚的生活,他为什么要寻找父亲?他的父亲是谁?

在郭孝子出场时,武书将他引荐给杜少卿,少卿问起他父亲,郭孝子不语,武书低声告诉少卿:他父亲曾经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所以逃窜在外。杜少卿听了很骇然。当然会骇然,因为降过宁王,就是朝廷钦犯,当时可是重罪。

其实郭孝子的父亲就是王惠,他隐姓埋名去寻找父亲,王惠是当年接任蘧公孙祖父的下任太守。王惠可以确定地说是个贪官酷吏,他在当官时候,不但百姓怕,连衙门里的小吏都怕。

因为王惠的凶狠厉害,赣州百姓睡梦里都怕他,有上司来访,都说王太爷是能员,很快王惠又升官,江西宁王反叛,王惠被宁王手下抓到,他投了宁王,做了伪官,宁王被王阳明打败后,王惠换装连夜逃走,遇到蘧公孙,赠送了他二百两银子盘缠,王惠感激,把一个枕箱送给蘧公孙。因为这个小小枕箱,蘧公孙差点全家送命,当然多亏了马二先生掏空钱袋才把这场大难消解掉。

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郭孝子(读儒林外史三十七)(2)

杜少卿虽然害怕,但是他心里也很敬佩郭孝子的举动,他留了郭孝子吃住,手里没有银子,就把自己衣服当了四两银子送给郭孝子做盘缠 。

因为郭孝子听说父亲在四川,从南京去四川是很远的路程,少卿又请国子监虞博士写封书信沿途请朋友照顾,虞博士听说后不仅写了书信,还拿出十两银子,庄绍光也送了四两银子,武书也送了二两,一共是二十两银子送给郭孝子做万里寻亲的盘缠。

郭孝子到了陕西,拿着书信找到虞博士等人的朋友尤知县,尤知县热情招待了他,临走又拿出五十两银子、一封书来,让他如果有事,拿着书信到成都去寻萧昊轩先生。

郭孝子拜别了尤知县,接着往四川去寻找父亲,因为是冬天,天气冷,迎着西北风,那山路冻得像白蜡一般,又硬又滑,路又多是崎岖鸟道,一步一滑,两边都是涧沟,那冰冻得支棱着,就和刀剑一般,郭孝子走一步怕一步,路上还两次遇到老虎,不过他实在很幸运,老虎没有把他吃了,反而被他吓着,跌在涧沟冻死了。

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郭孝子(读儒林外史三十七)(3)

郭孝子找到了父亲,跪在父亲面前,王惠大吃一惊,不肯认他,郭孝子哭着苦苦哀求,王惠还是不肯相认,甚至要拿刀驱赶他走。为什么不肯相认,也许是因为怕给儿子带来厄运。

郭孝子没有办法,只好在离父亲不远的地方租房住下,买通父亲庵里的一个道人,每日帮人佣工,赚些钱改善父亲的饭食。

郭孝子的故事到这里已经完结,结局在后面带出,他一直在此地做工养活父亲,直到王惠老死,他把父亲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为了寻找父亲,他付出了青壮年,也成了老朽。

对于王惠的一生,他做贪官污吏,令人痛恨,他隐姓埋名逃到深山老林,与至亲不敢相认又令人同情。他的儿子一生的时间和事业只在寻找父亲,令人敬佩又令人叹息。

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郭孝子(读儒林外史三十七)(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