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水中的博物馆、从远古到现代的“时空之旅”、原汁原味的民俗建筑群……入夜后,沿途欣赏富林湖音乐喷泉,漂浮在水中的灯光屋景与岸边的斗拱灯柱在夜空中交相辉映,广富林文化遗址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作为集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博物馆文化、科普教育、美食文化、创意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历经多年打造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以创新形式呈现古文化历史,展示古风新韵,成为千年历史与现代松江的对接之地。

广富林文化遗址历史渊源介绍(非凡十年广富林文化遗址)(1)

揽尽沪上千年历史

作为松江着力打造的文化功能区,广富林文化遗址承载着先民的历史文脉。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松江的原住民就在如今的广富林一带繁衍生息。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的广富林地区,孕育了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4000年前,北方的王油坊先民迁居到广富林,与当地原住民一起创造了南北文明相互交融的广富林文化。

广富林文化遗址历史渊源介绍(非凡十年广富林文化遗址)(2)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市文物局、市规划局大力支持和主导下,十支专业考古机构队伍对广富林除核心保护区外的控制区域进行全面挖掘,取得了极大的考古成就,从而为松江打造这一上海城市根脉文化地标,从规划到建设、从文化元素到展示内容,提供了重要和关键证据。继广富林遗址于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于2016年又被中国考古学会评为“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三等奖”,这不仅是对广富林田野考古工作的表影,更是对广富林保护理念的肯定。

广富林文化遗址历史渊源介绍(非凡十年广富林文化遗址)(3)

“广富林的核心价值在于地下的珍贵史前遗存,所以整个保护和建设过程,始终让考古研究成为广富林文化展示的真正主角。我们不仅要开发好,更要守护好、研究好、展示好。”据广富林文化遗址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园区的开发建设始终注重保护原生态肌理。在实施保护和治理前,区域内的所有河道、池塘、树木、古道以及历史建筑等,都进行了拍照、测绘、编号。目前园内的所有建筑都是经过当地老人回忆、家族传述、史书记载和宅基地分布,以及树、道、河等形成的地域板块等生态肌理、人文肌理所推理出来的。

广富林文化遗址历史渊源介绍(非凡十年广富林文化遗址)(4)

如今,园内众多专题展示馆都具有复合展示功能,外观和内容互为补充,让参观者在享受中华传统美感的过程中了解历史,记住历史,“知道我们这座城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历经多年打造,追寻上海历史之根、探究海派文化之源、品味自然生态之美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已成为上海市民寻根之旅的重头戏。

2018年6月26日,历经十年打磨,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在无数考古专家、设计师及建设者的汗水中开启试运营,同时开放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朵云书院等十余个展馆;2020年9月26日,外观酷似三个瓦罐的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对外开放,馆内存列着广富林考古发现的数万件文物中精挑细选的代表性文物珍品;2021年6月1日起,广富林文化遗址取消大门票,免费向市民游客对外开放公共区域……如今,园区运营团队根据不同时节,结合多种形式,持续举办广富林灯会、考古研学、陶艺研学、山水露营、主题夏令营等各类以广富林文化为背景的文旅活动,并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融合广富林文化历史特征及景区建筑特色风貌的文创产品。

广富林文化遗址历史渊源介绍(非凡十年广富林文化遗址)(5)

2019年,广富林文化遗址获评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20年,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获评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广富林文化遗址被誉为‘上海之根’,是上海文明的发源地,加上园内吃喝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成为不少文化爱好者的出游首选。”在从业25年的资深导游张健看来,历经多年打造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内,处处彰显着上海文化自信和历史传承的软实力,已经成为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精神花园。

广富林文化遗址历史渊源介绍(非凡十年广富林文化遗址)(6)

“在区委关心下,我们启动了第三轮《人文松江三年行动计划》的修订,聚焦书香、书画、文博、影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文博建设,在推进仓城、府城、下塘等风貌区保护的同时,松江区正积极推进松江博物馆新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展览基地落户广富林文化遗址,加快展陈设计和项目立项,推动文博资源在广富林文化遗址集聚,深入打造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的示范目的地。

文字:王颖斐 彭晓逸

图片:资料图

编辑:薛亮亮 丁艺婕 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