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之后,会被告知身体某个部位长了“息肉”,这些多余的“肉”,有的可能是癌症的前期征兆,有的却不用过多在意。
那么到底哪些息肉需要警惕?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
一.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如果较小,几乎没有症状,通常在肠镜检查时被发现;如果较大,则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便秘、腹泻腹痛、大便性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等。
大肠息肉的癌变风险与其种类有关:非肿瘤性息肉(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性息肉)一般不易癌变;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有癌变风险。
腺瘤性息肉且符合以下任一标准,癌变危险性较高:
1、息肉个数3个及以上;
2、息肉直径≥1厘米;
3、不论大小,病理报告出现“管状绒毛腺瘤”或“绒毛腺瘤”;
4、不论大小,病理报告有“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需要注意的是,息肉的数量、直径大小在“内镜检查”报告中会提到。而息肉是否属于“腺瘤性息肉”,只有“病理检查”报告才会告诉你,所以一定要关心病理结果。
如何预防肠道息肉?●少吃腌制食物
●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戒久坐不动
●戒烟酒摄入
●多吃杂粮粥
●经常喝蜂蜜
二、胃息肉胃息肉是一种由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以及长期患有慢性胃炎从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另外,长期吸烟饮酒、情绪低落、暴饮暴食以及作息不规律,都会诱发胃息肉的出现。
一般情况来说,胃息肉如果能够早期进行切除手术,并做好生活当中各方面调理的话,发生癌变的几率并不高。
但是,如果属于腺瘤样息肉,或者是息肉生长速度快,以及症状明显的话,癌变的风险会非常高。
如何预防胃息肉?●饮食要有规律,不能饱一顿饥一顿,也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吃一些生冷酸辣的食物,也不要食用过热、粗糙的食物。
●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要喝浓茶也不要经常喝咖啡等。
●胃息肉发生证实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关。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至关重要。
●定期胃镜检查。
三、直径高出1cm的增生性息肉
息肉的面积根据个人的情况,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不超过1cm的息肉,多数属于炎性息肉,这种息肉可以不着急治疗,多观察就行了;如果是超过1cm的息肉,那么,就可以归类于增生性息肉,这个时候就不再是看看就行,需要及时切除,因为这类息肉很容易发生癌变。
四、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常在B超检查中发现。少部分人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多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基本没有癌变的可能。“腺瘤性息肉”则癌变率较高。
如何治疗:B型超声检查是发现、确诊胆囊息肉的主要医疗手段,也是随访复查的主要方法。对于不手术的5-10毫米的胆囊息肉,开始需要每6个月检查一次B超,1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如果发现胆囊息肉的增长每年超过2毫米,建议手术治疗。对于小于5毫米的胆囊息肉,特别是多发息肉,每年的B超检查就足够了。
于大部分的息肉来说,其本身并不存在癌细胞的性质,自然癌变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只有少部分的息肉,存在癌变的概率,但只要我们耐心的治疗,保持正常的复查频次,时刻监视自己的病灶情况并且调整相应治疗手段,仍然是有非常大康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