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经常以“非著名相声演员”自嘲的郭德纲现在已成为相声界的泰山北斗,早先的这句口头禅后来也就不怎么说了,因为已经不合时宜了。

经过无数风风雨雨,躲过无数明枪暗箭,郭德纲将相声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却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郭德纲如今的名利双收,一路走来却着实不易。

在相声领域做出了非凡成就的郭德纲这几年把很大的精力放到了京剧上,并且也搞得风生水起,在戏曲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着实让人钦佩。

哪场演出后老郭不再认真说相声(相声界的齐天大圣)(1)

郭德纲 北汉王

拜师麒派名家,挑班成立麒麟剧社,以班主身份主演多出京剧大戏,甚至还敢带队走出北京,跑到天津和上海。在京剧界,如果能得到对京剧极为挑剔和在行的天津观众和上海观众的认可,就意味着成功。不知道现在的老郭敢不敢自称为“著名京剧演员”。

虽然老郭口口声声说唱戏目的不是为了挣钱,但有着德云社成功所获得的教训和经验,再加上老郭强大的市场号召力,麒麟剧社想不挣钱也是很难的。

与在表演相声时唱京剧不同,京剧舞台上的老郭却饱受诟病。我也有同感,老郭荒腔走板、尖团不分的毛病实在太多。唱麒派的西皮慢流水还凑合,其他的板式就不忍卒听。在网上看老郭在上海演的《四郎探母》,“杨延辉坐宫院”这段简直就是连环车祸现场,生怕琴师一着急来出“摔琴”。不过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听下来了,一者没听过麒派的《四郎探母》,再者看着老郭一本正经的出洋相,就当相声听了。

其实不是老郭水平不行,主要是戏曲表演实在太难了。不过,与前些年比较而言,老郭在演唱的很多发面还是提高了很多的。比如他表演相声时唱过的京韵大鼓《连环计》,后来的演唱就要比早些年唱的要讲究了很多,想必是向老婆好好学习了一番。还比如老郭引以为傲的高音。老郭的嗓子实在是好,但是高音不是那么悦耳,后来好像他也注意了些,高腔运用的比较少了,即使使用效果也好了很多。

哪场演出后老郭不再认真说相声(相声界的齐天大圣)(2)

郭德纲 斩彭越

与轻车熟路的相声相比,京剧表演就不知道难了多少个层次。想想这些年老郭在百忙之外还演了多少出京剧吧,我就曾看过的就有十几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何况一出大戏。剧本编排、唱腔设计、文武场面配合、人员调度、服装道具,灯光舞美,直至排练演出、宣传售票,想想都头疼。到了台上,能凑合下来就不错,“萝卜快了不洗泥”,出现些小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以专业眼光来看,老郭的演唱还有很多毛病,但瑕不掩瑜,老郭参演的很多剧目其可视性还是很高的。一方面,麒麟剧社的陶阳、贾怀胤、夏一凡都在水平之上,与专业演员相比也不遑多让。另一方面,也必须得佩服老郭对京剧的喜爱、执着以及不同凡响的理解。比如老郭以及陶阳表演了麒派的一些接近失传的剧目,既对麒派起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也能剑走偏锋,扬长避短,做到不错的市场反应。另外,郭氏京剧为了增强效果,会增加很多搞笑的桥段,增强舞台效果的同时,却不会让人产生不伦不类的感觉,这就是多年的舞台生涯和人生历练,让老郭对京剧、对喜剧、对舞台、对观众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

哪场演出后老郭不再认真说相声(相声界的齐天大圣)(3)

陶阳 路遥知马力

与很多人的想法不同的是,京剧群众基础还是非常深厚的,京剧市场也远未衰落。但不可否认的是京剧已经逐渐从“大众文化”变成“小众文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京剧的很多观众被越来越多的文化娱乐项目所分流,人们更乐于接受“文化快餐”,而不是文化大餐。

无论从地域的广度,还是层次的深度,现在的京剧都无法和巅峰时期同日而语,眼前的京剧繁荣,更像是由屈指可数的几位名家和寥寥无几的剧目所苦苦支撑,虽然京剧人从未停止过努力和探索。

我比较欣赏老北京人常用的一个词“玩意儿”,不管是相声、京剧,还是其他曲艺形式,能够吸引人的还是“玩意儿”,也就是你的技艺和水平。虽然京剧身列国粹,自然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但就其改革、创新和发展而言,最主要的还是得有更多的、更新的、更吸引人的“玩意儿”。

郭德纲在京剧中的探索尝试不知会达到何种地步,但想来也是会经历很多困难的。但麒麟剧社市场反馈不错的继承思路、创新手段和市场开发策略,还是会给目前“形如八股”的京剧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吧。

哪场演出后老郭不再认真说相声(相声界的齐天大圣)(4)

郭德纲常说“我是相声界的小学生”,说相声时这是一个不错的梗。但如果说“我是京剧界的小学生”估计没人会发笑。德云社即使最后只剩下郭德纲也能继续运转下去,而麒麟剧社哪怕走上一两位,大戏就可能无法开场,这就是相声和京剧的区别。

想想也替老郭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