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朱元璋因为惩治贪腐的手段太过严厉,所以大大得罪了士人官僚集团,后世文人因此在野史笔记此将他描述成一个暴君的形象。实际上,正史中对朱元璋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称他勤俭节约,爱民如子。而且,正史中的朱元璋也并非是忘恩负义之徒,他在当上皇帝后,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那些人都给予了巨大的回报。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1)

比如朱元璋小时候,他家里特别的穷困,每天连饭都吃不饱,他家的亲戚也都嫌贫爱富,不愿意和他家来往。不过有一个人却是例外,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当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可李贞家只要有一点吃的都会送给朱元璋家里,小时候的朱元璋多亏了姐夫一家的帮衬才能活下去。

朱元璋长大后参加了义军,凭借英勇善战逐渐成为义军的首领,而此时李贞一家却遭遇了厄运。李贞的妻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早已病逝,因为战乱的缘故,家园也被毁于一旦,李贞和儿子李文忠只能四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后来听说朱元璋率军打到了滁阳,李贞就带着儿子李文忠去投奔朱元璋,走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到达,路上有好几次都差点被乱兵杀死。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2)

从此以后,朱元璋就把李贞和外甥李文忠带在了身边,他还将李文忠收为养子,亲自教导他如何领兵打仗,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培养。在朱元璋的培养下,李文忠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将,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劳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在南京功臣庙正殿位居第三。

朱元璋称帝后,论功行赏,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都一一封侯拜相。而李贞虽然并没有立过什么功劳,可因为当初照顾过朱元璋一家,所以朱元璋也将他封为右柱国、曹国公。再后来皇宫建成后,朱元璋还特意将李贞召入皇宫中居住,允许他穿五爪金龙的龙袍,这可是皇帝才有的待遇。后来李贞去世时,朱元璋为了报答姐夫当年对自己的恩情,又破例赠给李贞一家“三世皆王爵”的封赏。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3)

朱元璋戎马一生,对他的性格必然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日后他在惩罚那些贪官污吏时,手段也就显得十分的残酷。不过,在对待百姓方面,朱元璋却显得十分仁义,不但轻摇赋税,还兴修水利,劝课农商,使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因此,朱元璋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也一直是十分高大的,是一个仁义之君的形象。

朱元璋在野史中为什么是暴君的形象?就是因为当年他在惩治贪腐时的手段太残酷,将这帮士人官僚得罪得太狠了。而这些士人官僚平时没事又爱写写笔记,所以朱元璋在这些人的笔下就成为了暴君的形象。其实,对于明朝初年的百姓来说,他们可并不是这样认为,朱元璋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位好皇帝,知恩图报,爱民如子,而且还特别的有情有义。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4)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原配是马皇后,他们夫妻恩爱一直被传为佳话。而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还有一位红颜知己,是朱元璋当初落难时结下的一段露水情缘。

在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皇帝落难时的奇闻异事,朱元璋也不例外。虽然朱元璋英勇善战,几乎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但是他统一天下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过巨大的失败。例如鄱阳湖之战,这场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终极对决,虽然最后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但前期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巨大,朱元璋也曾差点被打的一蹶不振。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5)

有一次,朱元璋身负重伤且与大部队失散,被敌人追兵一路追赶眼看着就要走投无路。正当朱元璋对天感叹,天要亡我朱元璋时,有一位好心的妇人收留了他,将他藏在自己家中避过了追兵。后来妇人又为朱元璋疗伤,让朱元璋度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而且在两人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双方互相暗生情愫产生了好感。

可这名妇人的身份比较特殊,是一名寡妇,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朱元璋一个男子在寡妇家避难,在当时来说本就是一件惹人非议的事情,更何况两人还暗生情愫了呢?而且,朱元璋立志要驱逐胡虏,也是不可能留下来和妇人长相厮守的,可倘若在走了之后,万一妇人怀孕了怎么办呢?在这种乱世中,孤儿寡母该怎么活呢?朱元璋的做法让人佩服。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6)

对于没有责任心的人来说,巴不得一走了之,而朱元璋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在临走之前取出一把木梳,将木梳掰开成两段,对这名妇人说道,万一要是怀孕了,日后记得一定要持此物来寻我,只要我朱元璋尚有一口气在,必定不会辜负你们母子二人。说完这句话后,朱元璋狠下心来辞别妇人,再一次加入到争霸天下的行列中去。

日后,朱元璋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更是将元朝皇帝赶回漠北老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待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每天日理万机,有一天突然听到侍卫禀告,说宫门外有一妇人携子请求面圣,还说是皇帝故人。朱元璋原本并不打算相见,因为在他登基称帝之后,经常有当年的亲戚找上门,不是求官就是求爵,所以朱元璋的做法都是一概不见,交由宗人府负责处理这些亲戚关系。

朱元璋爷爷民间传说(朱元璋到妇人家避难)(7)

可是这名侍卫在禀报完毕后,又恭恭敬敬地递过来半截木梳,朱元璋大惊失色,赶忙跑到宫门口去迎接。一见之下,朱元璋认出眼前这位妇人,果然就是当年救他的那位妇人,而她身边所携的自然也就是自己的孩子了。朱元璋起初想将妇人安排进宫里居住,但是妇人却坚持拒绝,她不愿在深宫之内生活,所以朱元璋就在宫外附近安置了一处院落,而他在闲暇之际也常常去看望母子二人。

虽然大多数民间传说都是牵强附会之说,但是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传说人物的品格和特性。例如民间流传的那些乾隆下江南的传说,对乾隆喜好风流的性格就有非常真实的反映。而这则朱元璋善待恩人的传说,也间接反映朱元璋确实是一个知恩善报之人,并非是野史中所说的忘恩负义之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