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雪昆 实习生 付莎莎

狮子山下的故事在哪来的(狮子山下的故事)(1)

《狮子山下的故事》剧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供图

时光流转几十年,狮子山下的风景变化,于万家灯光与市井烟火之中,不变的是那一份乐观、上进与坚定的“狮子山精神”,在两代人的传承之中,历久弥新。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6月12日起,27集电视连续剧《狮子山下的故事》在CCTV-1黄金时段播出,腾讯视频当晚播出。

《狮子山下的故事》从“喜欢你”茶餐厅入手,讲述了围绕茶餐厅的诸多人物自上世纪70年代起,跨越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和生活变迁,通过多样化的人物塑造和贴近现实的氛围搭建,描绘出朴实又动人的香港发展图景,收获来自内地和香港观众的广泛好评。

该剧由吴锦源导演,陈宝华编剧,黄觉、胡杏儿、李治廷等主演,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企鹅影视、北京凡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广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具象市井烟火 抚慰不安之心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四方食事》中将美食抽象成了“一碗人间烟火”。说起香港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在一家家茶餐厅里便有所体现。《狮子山下的故事》主线便围绕着极具生活气息的茶餐厅,从美食切入,体现的既是香港饮食文化背后的包容与传承,亦是市民们彼此凝聚的过程与力量。正如吴锦源谈到的,“这个戏最重要的是人情味。它讲述的是家人、朋友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每个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所关心的衣食住行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依托这些内在的逻辑线条,市井烟火与时代之光紧密交错。

《狮子山下的故事》以多元的人物视角,提供丰富的亲历式观看体验。一方面通过茶餐厅这一富有人情味的意象作为固定的主线;另一方面则聚焦普通市民的生活,他们是厨师、教师、警察、护士、记者、公司职员等,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接触甚至成为的那个人,他们有着各自相对完整的人物成长线,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很好地带入个人视角,感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更能懂得,过好自己的人生,便是自己的主角。

与此同时,《狮子山下的故事》剧情不落于俗套,在情感共鸣之下传递精神引领。看多了电视剧里主角们为爱情上演生死戏码,在《狮子山下的故事》已播出的剧集中,有爱,但这一份爱并不仅仅停留于爱情,更包含对长辈的敬爱、对弱小的关爱、对家乡的亲爱、对祖国的热爱等。剧中人沿着自我奋斗的道路,在浮华之中不忘初心,一路向前;而剧外的我们也能被电视剧传递的温柔力量所抚慰,那颗不安、浮躁的心随之趋于平静。

串联两代故事 展现时代变化

《狮子山下的故事》不算长,仅27集,却涉及几十年的变化,包含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申奥成功、非典疫情、全球金融海啸等重要事件;同时,电视剧包含两代人,上世纪80年代以梁欢为主的这一代人,以及时间变化下长大的下一代人,他们的职业身份与生活故事都有着诸多差异。

《狮子山下的故事》制作组在演员的筛选和服化、剧情上呈现出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在演员和内容、声音与画面的高度适配下,《狮子山下的故事》也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融合感。

同时,通过服化和细致的剧情刻画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例如,李高山在餐厅门口放置爱心食物点,主动拿钱给兄弟子女交学费等,便将李高山乐善好施、仗义贴心的性格特征清晰呈现。梁欢最初作为与丈夫相隔两地独自抚养孩子的女性形象,她淳朴且不善言辞,衣着简单留着短发,与港式太太甄善美的初次会面中,一个干净整洁,一个浓艳大方,两个女性之间美得不同但却各有风味,彼此的人物性格也在对比之中愈发显现。

此外,《狮子山下的故事》场景刻画细致精美,全面呈现城市的真实面貌。该剧在美术呈现上较为用心,跨度近40年的场景搭建,做到了色彩、画面、物品的多方还原。随着电视剧整体颜色呈现逐渐鲜艳,亦是时光变化、城市发展的过程。在细节上制作组亦是不断打磨,试图呈现给观众更为可感的香港记忆。剧中“喜欢你”茶餐厅旁边的街道上有40多家店铺,为了还原细节和调动观众回忆,美术部和道具部没日没夜地去找那个年代的用品,包括文具店的小文具、小饭馆的一些零食、玩具店的模型,这些物件共同营造了街道的烟火气息和年代感。

从立意到创作再到实际呈现,《狮子山下的故事》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作品的那份真诚和用心,由此带来了一部极具人情味的作品。

一座城市的文化,一座城市的生机,一座城市的脊梁,都由这座城市背后的人民凝聚而成。正如《狮子山下的故事》片头曲《无惧竞赛》歌词里唱的:“潮来潮退,永不淹盖。”时间的大浪朝前,浪花里是关于香港的回忆,影像留住关于时代的故事,是为了不忘来路,从而更好地奔赴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