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个学员问到一个问题,他丢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他也大概估摸出是谁拿了,如果直接去要就有点像审问犯人,很可能会激化矛盾,那就更拿不回自己所要的东西,所以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从他手里拿回来,而不伤对方的面子。

失物找回口诀准吗(召回失物最技巧)(1)

这让作者想起了一个以前读到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特级教师王洁在浴室洗澡时,不小心将手表给弄丢了。当时,浴室里只有两人,另一人是学校工友李师傅,而李师傅平时常有小偷小摸行为。

王老师找到李师傅,耐心地对他说:“老李,昨天洗澡,我的手表忘记拿了。这事我也没有声张,你看见了没有?”李师傅一一口回绝。王老师说:“我上课要用,只怪我自己。”“你找过了吗?”王老师明明找过,但马上说:“没有找过。老李,我们关系不薄,能不能帮我找找?”

到了浴室,王老师在淋浴室找,李师傅在更衣室里找。不一会儿,只听李师傅叫道:“找到了,你看,表不是在这里吗?”王老师赶紧过去,一看,表在更衣箱最下一层。王老师拿起手表,发觉手表还是温的,他不露声色,连忙对李师傅表示感谢。李师傅脸红红的,连声说:“没什么,没什么。”事后从旁人那儿知道那天王老师洗完澡,把表放在椅子上,后来忘记拿了。李师傅一看没人就将表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

李师傅念之差,忘了拾金不昧的道理。

怎么要回手表呢?王老师深知“知止”的道理。首先是悄悄地说理,并不声张,其次是耐心地说理。而且要让对方有个台阶下,王老师责备自己粗心,并请李师傅帮忙找表,并让他有机会将表拿出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将怀疑告诉对方,如果是穷追猛打,那么李师傅是不会将表拿出来的。

一个具备社交素质的人,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他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会随时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外在表现;他会把握住自己与周围人的命运;他能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甚至他能应付各种各样的国家。

除此之外,社交高手还要具备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劝谏说服要适可而止,说到适当程度就停止,在主要问题解决之后,具体问题可留待以后再谈;批评对方的错误,要注意方式场合,有时要给对方台阶下。说服劝喻,过犹不及,说话和做事要有分寸和限度。超过分寸和限度,会适得其反。

最后,我们再看一个《智囊》上的类似案例,那这个比手表的故事更要命,也更有威力:

有一次,清朝有位施县令把官印弄丢了,对自己丢失官印之事,装作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第二天寅时十分,施县令让人点着了县衙后院的房子。随后施县令立即让人召集所有的官差和衙役人员来县衙救火。当众人来起后,县衙的大火刚好正熊熊燃起。只见浓烟滚滚,火苗旺旺。正在众人准备拿桶和盆去救火时,只见施县令疾步如飞来到黄三(嫌疑人)面前,然后把一个包的严严实实的盒子交给黄三并且对他大声喊道:“你在这看好大印,不要乱动,大印丢了我拿你是问,我和其他人去救火!”说完就带领其他衙役救火去了。黄三此刻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施县令就带领其他官差和衙役去后院救火去了。黄三当然知道盒子里面是空的,但是施县令交给自己盒子时,其他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如果施县令救火回来发现大印还不在,自己就无法交差了。所以他只好趁着混乱之际匆忙回到家里找到自己放起来的大印,然后把它放进盒子里,又急急忙忙回到了县衙。足以让施县令人头落地的大印就这样失而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