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 陈宝健 闫宁)

1、 公司为数字地图龙头,迎来业绩拐点

公司是数字地图龙头。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2002年成立之初,公司便获得 中国首批甲级测绘资质,并于同年发布了中国商业化导航电子地图,成为中国导航 地图产业的开拓者,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

经过 20 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旗下拥有 14 家成员企业,17 家参股公司,业务覆盖数字地图、智能网联、汽车芯片、自动驾驶、位置大数据服务五大板块,分子公司与研发中心遍布全国近 40 个城市,并在美国、荷兰、新加坡、日本设有子公司。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3)

2014年公司引入腾讯产业投资基金。

公司原控股股东为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2014 年其将持有的公司股份转让给腾讯产业投资基金。转让完成后,中国四维不再为公司控股股东。截至 2022 年 4 月,中国四维和腾讯产业投资基金分别为公司第一和第三大股东,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4)

2021年公司收入快速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30.60亿元,同比增长42.48%,实现快速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1.22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受益于主要OEM客户重点车型销量增长以及位置大数据政企合作项目的加速落地,公司智云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驱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迎来业绩拐点。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5)

按新业务口径来看,2021年智云收入增长亮眼。

2021年公司调整业务口径,按新口径来看,2021年公司智云、智舱、智芯、智驾收入分别为 19.97、6.78、3.52、 0.0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3.9%、32.8%、15.7%、10.7%,收入占比分别为 65.3%、 22.2%、11.5%、0.2%。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6)

按旧业务口径来看,过去车联网业务快速增长。

按历史业务口径来看,2020年公司车联网、数字地图、汽车芯片、位置大数据服务、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收入分别为7.7、6.4、3.0、3.0、1.1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35.8%、29.8%、14.2%、13.8%、 5.0%,其中车联网业务表现亮眼,过去几年快速增长。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7)

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9.9%,过去几年呈下滑趋势,主要系公司收入结构调整,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车联网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所致。

分业务来看, 2021年导航、芯片、位置大数据服务、车联网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7.5%、51.8%、73.1%、 23.6%。

费用率方面,2021年公司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4%、5.1%、3.8%, 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8)

公司研发投入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 13.34 亿元,研发费用率为 43.6%,过去几年持续保持在 50%以上的水平。公司高水平研发投入,在高精度地图、汽车芯片、高等级自动驾驶等领域持续前瞻布局,产品线不断丰富,自主化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9)

2、 定位智能汽车大脑,掘金自动驾驶时代

公司战略核心定位智能汽车大脑。

在汽车“新四化”背景下,公司定位智能汽车大脑,以位置大数据和算法为基座,以自主芯片为算力支撑,形成“数据 云 AI 芯片 软硬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重点向自动驾驶、车联网、导航三大方向布局, 掘金自动驾驶时代。

2021 年公司调整业务架构,形成“智云-智驾-智舱-智芯”业务体系。

2021 年, 为顺应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公司对旗下业务的底层基础技术、产品平台进行整合, 对业务逻辑重新梳理,形成“智云-智驾-智舱-智芯”业务体系,初步完成向智能出 行科技公司的战略转型,为打造“一朵云、一颗芯、一套方案”奠定基础。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0)

2.1、 智云:开启 SaaS 云服务转型,有望不断打开盈利空间

从 License 向 SaaS 云服务转变,初步完成传统图商角色转换。公司基于 20 年积累的地图数据底座,将面向车企的导航地图、自动驾驶地图及位置服务和面向政府及行业客户的 Minedata 大数据平台,整合为面向智能出行、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的智云 MaaS(Map as a Service)业务。

在商业模式层面,公司将传统产品形态的 License 收费模式向基于“合规 地图 算法 定位”强耦合的云 SaaS 服务转变,完成传统图商的角色转换,有望摆脱传统付费模式的限制性营收问题,打开盈利空间。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1)

汽车客户:即公司传统核心地图业务,面对汽车自动驾驶域及智能座舱域跨域应用需求,公司 SD 地图、ADAS 地图、HD 地图、AVP 地图进行整合,打造车规级One-Map支撑能力。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2)

政企及行业客户:即位置大数据业务,是公司地图业务向政府等行业的拓展,主要基于 Minedata 大数据平台,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用户提供数据汇聚、可视化展示、态势分析、算法预研、交互式开发、工程化落地、商业化运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3)

(1)高精度地图业务:

高精度地图的概念:高精度地图包含更加丰富、精确的车道及道路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实时动态更新。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将静态地图、动态事件、动态交通以及实时传感器数据都融合在地图上,因此高精度地图将是 L3 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标配设施。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4)

高精度地图的作用:

(1)辅助视觉传感器实现有效冗余,如在特殊天气、遮蔽等环境下,通过高精度地图的精准表达得到正确感知结果;(2)高精度车辆融合定位,结合车辆感知结果,可以得到亚米级定位结果;(3)车道规划和引导,给予车道级的规划和引导支持;(4)差异化的驾驶规划和决策,通过虚拟车道线实现路口、环岛等城市路况的驾驶决策。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5)

公司在国内率先布局 L3 级高精度地图量产项目的厂商,依托“芯片 数据 算法”闭环,构筑核心竞争力。

芯片层面,依托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公司具备了端上 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抓手;数据层面,公司拥有专业的位置大数据仓库,汇聚人、车、 路、环境等 PB 级的多源数据,覆盖全国 920 万 公里基础路网,数据总量达 6.96PB;

算法层面,公司已完成二手车初步评估模型、DMS 干预模型、人证比对等的算法开 发和验证。通过“芯片 数据 算法”闭环,能够提升数据覆盖度、丰富度、精度和 鲜度,并以此形成领先的地图服务 MaaS 能力,构筑核心竞争力。

公司于 2019 年、 2020 年先后通过 ASPICE CL2、ASPICE CL3 国际认证,并且是全球首个通过 ASPICECL3 国际标注认证的厂商,先发优势显著。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6)

预计 2026 年高精度地图潜在市场规模达 385 亿元,公司市场份额领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以 100 元/年的车辆年服务费来测算,2020 年我国高精度地图潜在市场规模约 281 亿元,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2026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385 亿元。

根据 IDC 数据,2020 年百度在高精度地图市场份额为 28.1%,位列第一,公司市场份额 为 21.6%,位列第二。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7)

(2)合规平台: 汽车数据安全进入国家监管时代,数据合规平台成破局之路。

随着智能网联汽 车的发展,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数据安全风险显著提升,尤其在地 图领域,还涉及到国家敏感地理信息。

2021 年以来,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数据的 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国家监管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数据合规平台成为破局“数据 黑箱”下国家安全困境的主要解决方案。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8)

公司数据合规平台订单持续落地。

公司具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同时具有股东背景优势,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合规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公司签约客户包括宝马、戴勒姆、大众、沃尔沃、福特等多家核心 OEM,以及造车新势力、 科技巨头等客户。

从目前已有订单来看,合规业务包括平台搭建及集成,以及自动驾驶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合规服务,服务期限为 3 年。随着订单的落地,合规业务收入有望持续释放。

2.2、 智芯:受益于国产替代良机,MCU 芯片有望持续放量

2020 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 659.4 亿元。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新能 源化的加速发展,单车所需芯片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预计 2022 年传统燃油车的汽车芯片使用量为 934 颗/车,新能源汽车为 1459 颗/车。

随着汽车 保有量的增长和单车芯片使用量的提升,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智 研咨询数据,2020 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 659.4 亿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计算 及控制类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市场规模分别为 178.5、154.1、80.9 亿元, 占比分别为 27.1%、23.5%、12.3%。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19)

我国汽车芯片进口依赖度较高。由于我国汽车芯片起步较晚、产业链不完善, 国内芯片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汽车芯片市场由被恩智浦、德州仪器、瑞萨半导体 等海外汽车芯片巨头所垄断,进口依赖度较高。在计算、控制类芯片领域,MCU、 GPU、FPGA 等通用芯片高度垄断,我国自主率不到 1%。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0)

景气周期与国产替代共振,国内芯片厂商有望崛起。

一方面,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对于芯片的需求持续提升,单车芯片数和单颗芯片价值有望持续提 升,汽车电子将高景气发展;另一方面,在缺芯背景下,海外芯片厂商的供应短缺, 为国内供应链的发展创造良机,国家政策红利频发推动行业发展,汽车芯片的国产 替代有望提速,自主率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汽车芯片业务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杰发科技研发运维,专注于汽车电子芯片 设计,杰发科技前身是创建于 2010 年 4 月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

目前主要芯片产品包括智能座舱芯片(SoC)、车规级微控制器芯片(MCU)、胎压 监测芯片(TPMS)、车载功率电子芯片(AMP)等。根据公司披露,截至 2020 年底, 座舱 IVI SoC 芯片已装配上百种车型,累计出货量超 2 亿颗,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 业汽车芯片供应商。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1)

(1)座舱芯片:在国内后装市场领先,前装订单持续落地。

公司新一代智能座 舱芯 AC8015 实现批量量产出货,合作客户包括上汽、广汽、长安、奇瑞、北汽、 郑州日产等车厂,截至 2021 年累计出货突破 200K,预计 2022 年底出货量将超百万 颗。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第二代高性能智能座舱芯片 AC8025 进入研发阶段, 预计 2022 年将有首批样片提供给客户进行产品开发。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2)

(2)MCU 芯片:出货量及收入实现 10 倍增长,受益于国产替代。

公司 MCU 芯片应用场景包括 ABS、BMS 等核心功能以及车身控制单元,直接合作车厂包括上 汽、一汽、比亚迪、长安等国内头部 OEM 及新势力厂商。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第二代车规级 MCU 进入批量量产出货,并实现在汽车电子市场及高端工业市场大量出货;新一代具备 ISO26262 功能安全的车规级 MCU 芯片已进入研发阶段,预计 2022 年将导入客户产品开发。

公司车规级 MCU 芯片打破国外厂商多年垄断,2021 年出 货量及收入实现 10 倍以上增长,预计未来将持续放量。

(3)TPMS 芯片:客群稳定拓展,AWP 已正式量产出货。

公司自主研发国内 首颗车规级 TPMS 全功能单芯片,客户群体稳固拓展。新一代更高规格和性能的 TPMS 芯片已完成芯片研发和验证,导入客户产品开发并开始量产。第二代 AMP 车 载功率电子芯片得到市场验证与认可,已搭载国内头部新势力车企量产车型,并正 式量产出货。

2.3、 智舱:重卡市场持续领先,乘用车座舱订单落地

智舱即公司车联网业务,面向商用车及乘用车领域,提供前后端智能联网终端 设备及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大数据运营平台及场景化应用方案等。 商用车联网方面,主要提供部标机、TBOX、大屏机、PCC 等智能终端,ADASIS 等软件,车联网平台及 App 应用体系,业务主要由公司参股公司中寰卫星(2021H1 公司持股 43.68%)承担。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3)

重卡市场持续领先,新品打开成长空间。

中寰卫星业务包括商用车前装车联网、 政企信息服务、智慧物流三大板块,目前已服务 10 家主流商用车厂、10 余省份交管 运管部门、数百家物流及生态企业,支持的商用车已超过 260 万辆,在重卡市场持 续领先。

此外,公司积极探索节油、营销等新品,商用车节油控制已与一汽解放、 上汽大通、三一重卡等多家车厂达成合作,有望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4)

乘用车联网方面,业务涉及智能联网、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等领域, 业务主要由控股公司图迅丰达(2021H1 持股 51%)、满电出行(2021H1 持股 60%) 及参股公司四维智联承担。

图迅丰达由公司和丰田共同投资设立,业务包括 Connect 智行互联服务以及 G-BOOK 智能副驾服务;满电出行提供以“充电服务集成”、“能 源大数据运营”、“营销服务管理”为核心的一站式新能源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四维 智联由公司原智能网联业务分拆成立,业务涉及前装和后装智能网联系统。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5)

公司首次以 Tier-1 身份签订重量级智能座舱量产订单,C 端智能车机实现可比收入。

(1)根据公司公告披露,2021 年,公司智能座舱软硬件一体化平台产品和解 决方案首次以 Tier-1 身份与国内头部自主 OEM 签订重量级量产订单,产品和解决方 案不断得到车厂客户的认可和肯定。

(2)后装方面,公司于 2019 年推出的面向 C 端 消费者的“抖 8”系列智能车机产品后向运营实现可比收入,基于后装车机联网用户 规模探索的运营模式初步验证成功。

2.4、 智驾:产品矩阵完善,实现 Tier1 的角色升级

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 年,我国乘用车前装 L0-L1 标配新车上险量为 807.89 万辆,同比增长 29.51%,渗透率提升至 30.78%;L2 标配新车上险量为 395.62 万辆,同比增长 77.65%。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对 L2 及以下自动驾驶功能接受程度进一步提升,终端应用及场景需求将驱动自动驾驶 渗透率持续提升。

公司具备 L0-L2.9 级自动驾驶软硬一体全栈式解决方案产品矩阵和服务能力。

自动驾驶为公司未来重点布局方向,并成立了独立的自动驾驶事业部,可以提供包 括自动驾驶软件、硬件等在内的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

(1)L2 以下级别,支持 AVM、 DMS 等 ADAS 功能;

(2)L2 及以上级别,支持量产车型实现 AEB、ACC、HWA、 APA、TJA 等功能;

(3)L2.9 级别,支持量产车型实现 NOA、CCP、AVP 等功能; (4)L3 及以上级别,公司正在积极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进程。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6)

2021 年,公司首次以 Tier1 身份成为定点供应商,实现产业链角色升级。

2021 年 8 月,公司首次以 Tier1 身份成为凯翼汽车多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定点供应商,提供 包括泊车域、行车域在内的 L0 到 L2.9 级自动驾驶软硬一体全栈解决方案。

2022 年 3 月,公司与阿尔派电子中国签署全景泊车影像系统项目技术开发合同,相关车 型将于 2024-2028 年量产上市。

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完成从 Tier2 向 Tier1 的产业 链角色升级,随着商业化量产合作的落地,为未来业绩释放奠定基础。 3、 订单和定点持续落地,公司步入发展新时期 公司近期先后获得包括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福特、阿尔派中国等多家 知名汽车厂商和系统商的订单、定点,获得市场与行业关键客户肯定,对公司未来 的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为后续业绩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汽车“新四 化”背景下,公司战略持续推进,有望步入发展新时期。

2021 年 11 月,公司获得戴姆勒自动驾驶数据管理服务平台订单。公司将对戴姆 勒在国内的自动驾驶平台进行系统搭建和集成,并在 2021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1 月 期间负责该平台的数据管理服务,同时通过该平台为戴姆勒集团在国内销售的 2021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1 月量产的乘用车提供数据处理等服务。

2021 年 12 月,公司及子公司与沃尔沃汽车签署高精地图框架采购协议和自动 驾驶相关的服务协议。未来三年,公司将为国内销售的沃尔沃汽车的相关车型提供高精地图产品;为沃尔沃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开发验证平台进行环境搭建,并为其 提供自动驾驶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合规服务。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7)

2022 年 3 月,公司与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

合作包括三个方面,(1)共同开发面向乘用车主机厂的智能驾驶产品服务;(2)共同探索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技术 的应用;(3)共同探索新一代智能座舱人机共驾导航产品等的技术演化和应用。

2022 年 4 月,公司与霍尼韦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未来将开展三大领域的合作,(1)汽车电子芯片领域,公司将持续为霍尼韦尔提供面向车用市场的各类车 规级专业芯片,霍尼韦尔的电流传感器等车载硬件/设备将优先采购公司芯片;

(2)自动驾驶领域,双方拟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合作,围绕公司 L2-L4 级别自动驾驶解 决方案,结合霍尼韦尔的 IMU 等传感器产品,共同提供面向量产的自动驾驶核心解 决方案;

(3)新能源领域,双方拟整合旗下公司和产品的资源及能力,共同打造顶 级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将与霍尼韦尔共同探讨拓展国际业务。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8)

2021 年 7 月,公司发布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 842 名激励对象授予 1.2 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公告时总股本的 5.29%。

首次实际授予人数为 764 人, 授予对象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骨干,授予价格为 7.15 元/股,业绩考核 目标以 2020 年收入为基数,2021-2023 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 15%、25%、35%,即 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 24.70、26.85、29.00 亿元。

我们认为,本次大规模股权激励 有望激发公司团队积极性,为经营注入活力,提高经营效率,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9)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1)智云业务:高精度地图方面,公司市场份额领先,随着自动驾驶的推进,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合规平台方面,汽车数据安全进入国家监管时代,数据合规平台成破局之路,随着订单的落地,合规业务收入有望持续释放;政企及行业客户方 面,公司具备多年积累的地图数据底座,Minedata 大数据平台有望延续增长。

预计 2022-2024 年智云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40%、36%、32%。

(2)智舱业务:商用车方面,公司在重卡市场持续领先,正在探索节油、营销等新品,有望持续打开成长空间;乘用车方面,公司首次以 Tier-1 身份签订重量级智能座舱量产订单,随着客户的认可,订单有望持续放量,公司 C 端智能车机实现可比收入,基于后装车机联网用户规模探索的运营模式初步验证成功。

预计 2022-2024 年智舱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35%、33%、31%。

估值:

公司是数字地图龙头,经过前期布局和积累,公司已开启商业模式转型和产业链角色升级,于 2021 年迎来业绩拐点。在汽车“新四化”背景下,公司顺应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定位智能汽车大脑,重新梳理业务逻辑,形成“智云-智驾-智舱-智 芯”业务体系。

2022 年以来,公司持续获得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和系统商的订单和定点,对未来业绩形成有力支撑,有望步入发展新时期。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42.25、56.91、74.7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0、5.02、7.51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13、0.21、0.32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S 分别为 7.6、5.7、4.3 倍。

我们选取智能汽车领域中科创达和德赛西威作为可比公司,公司 PS 估值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考虑到公司正处于商业模式转型和产业链角色升级阶段,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

数据融合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数字地图龙头四维图新)(30)

5、 风险提示

芯片供应链紧张;订单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文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