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梅长苏站在牢狱中看着这位昔日荣耀万丈不可一世的誉王时,誉王说:

兵攻九安山,是他这辈子最痛快的一件事。

我认为他说的是真的。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1)


倘若说整部琅琊榜里谁最可怜?那绝对不是萧景琰和林殊。

萧景琰和林殊,他二人最惨痛莫过于,亲眼看着自己的信仰倒塌。

可无论萧景琰的经历有多么心酸,那个共同清明理想的重担有多重,他曾经都有一个很好的青春,有最好的朋友,有皇长兄指导,有静妃娘娘这样的母亲,有战英这般的军中袍泽,有梅长苏这样披肝沥胆耗尽心血的为他筹谋,有蒙挚,霓凰,有沈追,蔡荃,有柳皇后这般蕙质兰心的女子。

而这些,终究还是让那个唯独留下的靖王一生有一丝暖色,景琰心酸,但不可怜。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2)

可纵观誉王一生,才是最为悲剧可怜的一生。


誉王生母,是滑族的玲珑公主,当年帮助萧选称帝的外族势力,可梁王大势已定之后并没有履行诺言,而是反过来将滑族几近灭族,而昔日的玲珑公主也成为了后宫中极不得势的祥嫔,甚至连怎么死的都讳莫如深。

自幼母亲去世,父亲更是因为他身上的异族血脉,骨子里也不会有几分真切的父子感情,虽说被皇后收养,可皇后也只是拿他作为巩固后宫势力的棋子,将他推上夺嫡之路,实际上的母爱大概半点都无。不然也不会在他想以清君侧之名谋反之时,会说出:

这么多年乖乖听话,娶了她选的王妃,结交了她身边所有的权贵,这时候想要脱身,恐怕为时已晚。

自幼生长在尔虞我诈的深宫大院,没有父母疼爱,也没有兄弟挚友。出生便是一场算计,长大之后更是备受冷落,再后来太子相争十年更多的是拿他当作磨刀石,将他作为一个制衡朝堂的棋子,身边的人也是一群利益沟壑的乌合之众。

秦般若虽说庸附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可更多的还是为了消耗大量国力为滑族报仇,而梅长苏更是步步为营费尽心机的利用他为靖王做嫁衣,就连跟随他多年的灰鹞,最后也为了保全自己逃命离去,更遑论夏江之流以及那几位尚书了。

想想就算萧景宣,尚且还有越贵妃为他费劲心机筹谋,尚且还有萧选一次次的忍耐和教他如何为君为臣为子。

可誉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都不曾拥有过。半点温情不曾享受,这样的誉王,你让他怎么学的会,仁义道德?你让他怎么学得会,胸怀天下?

而且,他还亲眼目睹了,那个如火中天的靖王都只能稍稍望其项背,天下都找不出第二个的萧景禹,那个名动天下四海皆服的皇长子,就那般被鸠杀在狱中。父杀子这样罔顾人伦的惨剧就这般直冲人心的摆在他的眼前。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3)

大概也是那时,他才真正相信了什么叫,最是无情帝王家了吧。

这般冰冷经历,你让他相信情义,相信亲情,可能吗?

人常说,有的人一生都是童年,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誉王之所以对待皇权的欲望那般强烈,夺嫡的之年那般疯狂,一心只在意权谋之术还有利益得失,何尝不是和他这些少年经历息息相关?

可人世间大多时,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愿以偿却无一二三。你越想得到的,他就越会折磨你。

誉王二字,又何尝不是欲望二字呢?

倘若他知进退,又怎会落得一个人死灯灭,钉死在乱臣贼子的耻辱柱上不得翻身的下场。


其实一开始,我很看好誉王。

相比于景琰的不懂变通,性情执拗,相比于景宣的贪图享乐,平庸软弱,誉王为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能力突出。就连礼贤下士的姿态,都要比其他人摆的有诚意的多。

庙堂之上,他有不错的班底,也算上有一些可靠的门客为他出谋划策,七珠亲王,一代贤王的名头更是令很多人赞不绝口,说他是和现在的梁王年轻时,最为相像。萧选年轻时,能力绝对也相当突出,不然也不会让林燮言阙这样的人中之龙,世族子弟,可以为他赴汤蹈火,跟着他赌一场叛乱。

对待皇后,虽说利益媾和更多一些,但听闻皇后晕倒时,那般体面沉稳的誉王竟在梅长苏面前失了态,可见在他心中言皇后虽说对他无生育之恩,可年幼照拂之情大概是被他铭记心中。对待父皇,他费尽心机准备寿礼取悦圣心,丝毫没有半分违逆的心思。对待秦般若这般容颜惊人的女子,他也可以保持相当程度上的谋士之礼。对待梅长苏,他更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甚至都会为了他去讨好一个小飞流的欢心。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4)

人情练达,为人处世滴水不漏,有玲珑手段,也有勃勃野心,更有那比任何人都想得到皇权的执念。似乎看起来,誉王确实是祁王之后最适合做大梁国的下一任皇帝。纵观历史,哪位值得称道的皇帝,有过一番功就的皇帝,没有铁腕手段和超高的情商?倘若真的没有皇帝相匹配的能力,又怎么可能会镇得住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又怎么可能镇得住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沙场大将?

武夫当国,权臣篡位,宦官当政的例子,翻开史书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当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的社会地位时,就算你可以一时风光无限,可下场终究不会太好。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可私炮坊一案,却完全暴露了这位金玉在外的七珠亲王。

六十九条人命,在他眼里不过是一群蝼蚁,成了他眼中扳倒太子的筹码。这一点犹如管中窥豹一般,足以看出誉王太过计较一时得失,手段阴狠,而更重要的是,他这样的云端之人看不到民间疾苦,那势必也做不到为国为民。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5)

在赈灾事宜上,誉王做的更是毫无底线,丝毫没有一丝顾及底层百姓的死活,赈灾的钱粮他都可以扣掉一半以上,用来分赃打点关系稳固党羽。倘若他有朝一日登基称帝,这群早在皇子之时便庸附于他的贪婪之辈,到时势必会更加疯狂,到时大梁国的腐败难以附加,还有什么气数可言?

自幼不曾感受温情,长大后也毫无真情实意,一生都在尔虞我诈之中,玩弄权术。从小到大看似风光无限,可终究还是被权势欲望束缚住手脚,蒙蔽了双眼。

身上位者持身不正,持心不纯,权势富贵皆如过往云烟。

寒夫人说夏江的那一席话,同样的誉王也十分受用。

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倘若不是萧选一手制衡朝堂玩弄权术,誉王又怎会变得如此?正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那誉王手下的都是一群什么货色,想必也是一目了然。两部尚书庆国公,看起来誉王根基深厚,可实际上只是一群只为利来的乌合之众。

所以在靖王起势之后,誉王才会显得那般不堪一击,渣五战力。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6)


私炮坊一案事情败露,卫铮一案被梅长苏玩的团团转,再加上夏江自身也身陷囹圄,赈灾一事更是丢进脸面。接二连三的打击,失去朋党,失去夏江,失去恩宠的誉王,早已心知肚明,他永远和帝位无缘了。

十年争斗一场空,就是求不得。

可就在他失意之时,秦般若告诉他的身世之谜,十年争斗一场空的失意,再加上被靖王打得实在狼狈,还有这本就是滑族的后裔,还有那对皇权的欲望。

种种,最后起兵谋逆,父子兵戎相见。

可无论费尽心机还是铤而走险,誉王终究还是,求不得。

兵败被擒,誉王和老梁头在囚车里外的那席对话,更是一语道破誉王的一生可悲。

“都说你是最像朕的皇子,一颗没用的棋子,到了该舍弃的时候,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这么做的吧?”

“那么我呢?我算什么?大棋子生的小棋子吗?”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7)

知道身世真相的誉王以为,身上流着滑族之血的他,只是太子的一颗磨刀石,一颗小棋子,永远不可能立为储君。可殊不知,祁王死后,老梁头当真有托付江山给他的想法。

老梁头认为,这个儿子和他一般凉薄无情,会理解他当时的做法,殊不知,誉王最后会为了妻儿自裁。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这句祁王最后的遗言,在十三年后又一次上演,不可谓不悲。

可他终究不是祁王,没有人会为他鸣冤,因为他无冤可鸣,可为何他变成这番模样?

难道和老梁头的暗中扶持,言皇后的推波助澜没有关系吗?勃勃野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这世间仍有一人,对他真心如意。

誉王妃,蓝瑾。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8)

兵攻九安山功败垂成坐以待毙之时,也唯独蓝瑾一人急忙赶到宫里像皇后娘娘救命。

那些年来,誉王为了夺嫡无暇女色,和誉王妃连个子嗣都未曾留下。

那些年来,誉王只为争权夺利,贤淑的誉王妃备受冷落,花前月下举案齐眉,这些竟然半点全无。

可到最后,却受他牵连,曾经的大家闺秀,如今却要随他陪葬,但誉王妃也并未有一点怨愤。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9)

梅长苏在最后曾说,若你能及时收手,至少还能得个平安富贵。可他终究还是不愿,与其对靖王俯首称臣,还不如赌个彻底,输个干净。

可偏偏就在誉王打算一死了之的时候,誉王妃怀有身孕。

我觉得,那一刻的誉王,一定是后悔的。所以,他以自裁只求换妻儿一命。

“父皇,我本应该在九安山自裁,活着是想让您亲自处决我,愧疚一生。现在我自行了断,以赎罪孽。只求您放过蓝瑾和我的孩子。逆子 景桓”


无人教他家庭亲情,无人教他兄弟情谊,无人为他赴汤蹈火,无人为他推心置腹。

一路走来,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就连儿女情长,都无半分。

看似风光无限荣耀万丈,实则可怜而又可悲。

倘若出生在寻常之家,有母怜爱,有父教导,有兄偏袒,有妻深爱,有长辈关怀,那大概也是极好的。

凭君莫话封侯事,唉,誉王。

琅琊榜誉王和太子谁最好(琅琊榜中最可怜的皇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