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关系很好的阿姨去世了,子宫内膜癌,非常令人惋惜。

阿姨62岁,最初是我的患者,52岁绝经。绝经1年后“月经”又来了,但是没有规律。起初阿姨也没有在意,因为她身边一个朋友和她同样的情况,去医院检查之后是没问题的。后来阿姨出现头晕、消瘦,这才去医院检查,很不幸,子宫内膜癌。治疗1年后,仍然没有挽回阿姨的生命。

经断复来,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治疗上也大有不同。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1)

子宫内膜癌分期

什么是经断复来

经断复来,是中医的一个疾病名称,是指女性在绝经1年后,月经又出现来潮的现象。

正常月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描述: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陽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陽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2)

《黄帝内经》

这一段话,是对女性一生的重要生理现象变化的高度总结。

天癸,可以简单理解为月经(其实并不等同于)。女子二七,也就是14岁左右,天癸至,月经来潮,开始排卵,可以受孕。七七,也就是49岁左右,气血衰少,天癸竭,出现绝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女子生理,大概是7年一个周期。然而现代社会,由于物质充裕和文明的发展,无论男女,其身体发育时间,都比古代提早2-3年左右。女孩11岁左右月经第一次来潮,49岁左右,才会出现绝经。

中医认为,月经和任脉、冲脉、肾脏、肝脏等关系最大。女子属阴,血亦属阴,“妊脉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肾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为血海,这些脏腑、经脉都和月经有关系。正因为决定月经的脏腑、经脉很多,所以在临床上,有关月经的病症也是十分繁多,几乎占《中医妇科学》大半本书。

在西医理论体系中,月经的定义是这样的:

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为月经。月经期流出的血也叫经血。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3)

月经周期与激素关系

正常女性49岁左右开始绝经,但月经不会突然中断,而是从4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月经量逐渐减少,但周期一般还算正常。45岁以后,出现经期延迟、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律等现象,平均49.5岁左右,就会出现绝经。从月经开始不规律到绝经后1年时间,临床上称作“围绝经期”(原称作“更年期”,现临床上已废除)。围绝经期气血变化明显,情绪及其他生理方面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但又检查不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这个时期,如果调节、治疗不当,往往容易变生恶病。

围绝经期过后,女性的子宫、卵巢也逐渐萎缩,功能降低或失去功能。女性也正式迈入老年。如果月经再出现来潮,这个叫“经断复来”,又称“年老经水复行”。经断复来,一般都是病理现象,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临床上一定要排除恶性病变。

经断复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中医理论里,经断复来和肾、肝、脾及湿热毒邪内蕴有关。

1、肾阴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年老后肾阴亏虚,阴不制阳,阴虚生内热,导致相火妄动、热扰冲任,气血不循常道,出现经断复来。这种情况除出血外,一般还会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的症状。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4)

肾虚症状-腰酸

2、脾虚肝郁

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气郁滞,不能藏血,脾虚不能统血,再加上劳倦、过度忧郁等,会损伤冲妊,导致出血。脾虚肝郁还会伴有体倦乏力、四肢困倦、食欲减退、气短、情志抑郁或易怒、两胁疼痛、大便溏结不调、舌淡苔白脉弦等症状。

3、湿热下注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水湿不能运化,郁积体内,日久生热,或者平时嗜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湿浊下注,损伤带脉,迫血妄行,导致经断复来。这种证型一般还会有四肢困重、身体酸懒、腹型肥胖、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痤疮、大便黏腻不爽、肛门灼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4、湿毒内蕴

女性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伤于房事,或经期、产后不洁,导致湿毒秽浊之邪乘虚而入,侵及冲任、胞宫,日久瘀结,损伤血脉,血不归经,导致经断复来。这种证型,还会有体虚倦怠、体弱多病、腰膝酸软、发热、白带量多、有异味等症状。

西医里经断复来分良恶性。良性一般是功能失调;恶性一般是子宫内膜病变宫颈病变阴道病变等,也可能是卵巢或垂体病变。需要检查后确诊。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5)

《中医妇科学》

出现经断复来,应该这么做

首先,出现经断复来,应该前往正规医院(推荐公立三级以上医院)妇科,做相关检查,如TCT(如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诊断性刮宫、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还要做宫腔镜、子宫颈活组织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月经及雌、孕激素的关系,必要时也要做作卵巢、垂体等有关的内分泌检查,明确是子宫病变,还是上游器官病变。如检查未发现异常,仍然不能放松警惕,要定期动态检查,防止发生癌变。

一般女性年龄越大,出血时间越长,反复发作,如果还伴有下腹部肿块,并且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发硬,边缘不清晰,不易推动,表皮有变色、凹陷、同时伴腹水、迅速消瘦、贫血等,或经血白带恶臭、质地秽浊,恶性病变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早查明原因,及早治疗。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6)

妇科检查

提示:女性绝经后,子宫内的节育环一定要取出,节育环有导致子宫不规则流血的可能。

其次,如果确定没有器质性病变,建议放松心情,调畅情志,合适膳食,适当运动,避免劳累,保持正常的起居,定期检查。

如果长期有出血,会导致女性气血更加亏虚,应该积极寻求中医治疗,中医院在妇科方面有很大优势。

在中医理论里,经断复来,分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三种情况,应该根据出血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证候综合分析,同时也要参考各种西医检查结果,对证治疗。治疗上,以固摄冲任为原则,兼扶正或祛邪等。具体方药,应面诊后,让中医师开具处方。

久久不愈或是大病前兆(不分清良性恶性)(7)

中医脉诊

总结

正常女性,平均49.5岁左右绝经。绝经1年后,再出现月经来潮,就是经断复来,属于病理现象。老年女性,出现经断复来,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分辨良性、恶性。如果是良性,可以寻求中医治疗;如果是恶性,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中西结合,斟酌合适方案,避免贻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