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月革命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声炮响)(1)

11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十月革命迎来一百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共产党及其支持者挥舞红色旗帜,高举苏联前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肖像参加纪念活动。

100年前的今天,“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从此世界开始转向。

关于十月革命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声炮响)(2)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临时政府所在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

“时间到了,他的到来就是要夺过方向盘,让他的平生理念冲出去,管它结果会是胜利还是毁灭。

可是,他还能做到吗?最后的不安,最后的犹疑。米留可夫会不会马上来到彼得堡——当时这座城市还叫这个名字,但是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逮捕他?

两位到列车上来迎接他的朋友,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在这个只有一盏照明灯、光线昏暗而摇曳不定的三等车厢里露出了一种奇怪的、神秘的微笑。他们没有给出回答,或者不愿意给出回答。

但是,真实的场景给出的回答是再清楚不过了。当列车驶进彼得堡的芬兰火车站时,站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上万的工人和各种武器类别的仪仗队,他们在等待欢迎这位从流亡中回家的人,《国际歌》响起。

这位前天还住在一个补鞋匠家里的符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被几百只手抬起来,人们把他举到装甲车上。

安装在周围房屋上和城市要塞上的聚光灯照在他的身上,他站在装甲车上发表了对人民的第一个演说。

街道上欢声雷动,很快那“撼动世界的十天”就开始了。这一声炮响,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世界。”

——节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著

关于十月革命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声炮响)(3)

列宁发表演讲

一个世纪前的一声炮响 影响了整个世界

1917年7月21日晚上11点钟,在仲夏里略显有些闷热的夜幕里,随着一声长鸣的汽笛声,彼得格勒海滨火车站开出了最后一列客车。

在这辆客车上,有一名不起眼的乘客,身着布衣,带着草帽,一副农民打扮。他在距离芬兰边界不远处的拉兹里夫下了车。

那一天晚上的拉兹里夫湖畔树影婆娑,湖面上波光粼粼。这个农民打扮的人住进了湖边的一座草棚里,草棚前面是两个树墩,此后的时间里,他在这里废寝忘食,奋笔疾书。

关于十月革命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声炮响)(4)

列宁

他叫列宁。几个月之后的11月7日晚上9点多,在他的一声令下,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开出了第一炮。从此,人类文明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无数人为之鼓舞、迷茫、开拓,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

这声炮响,距离今天已经整整一个世纪。

关于十月革命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声炮响)(5)

1917年11月,赤卫队员和士兵攻打冬宫。(图/人民网)

这场被后人称作十月革命的行动深刻改变了世界,而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就是苏联的前身。

正是由于这个全新的创举,苏共不仅将落后的农业国俄国一举打造成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包括尊重劳动者、加强社会保障、壮大中产阶级在内的治理理念也对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下的工人群体和底层民众颇有吸引力。

随着苏联模式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面临的意识形态压力骤增。1933年,美苏复交谈判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多次向美方承诺:遵守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互相保证不支持旨在反对对方政治制度的一切活动。

为了在意识形态竞争当中不输苏联,欧美国家纷纷在资本主义里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社会主义成分”,英国左派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在其力作《极端年代》中对所谓“历史共产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苏联红军打败了希特勒德国从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产主义阵营的存在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实行内部改造,从而大大延长了其寿命。他写道,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双方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走向衰落直至解体,西方国家欢呼意识形态的胜利,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社会内部的利益转让也放缓了脚步,贫富差距再次拉大。

当这样的状况发展到今天,欧美社会民粹盛行,也有人开始怀念社会主义。比如今年6月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给社会主义一次机会》。

争议和回望 普京评价:对待历史应客观尊重

如今俄罗斯官方对于“十月革命”的态度一直比较低调,总统普京对此多有回避。

在上个月的瓦尔代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罕见地“复杂”评价了十月革命。他说:“我们看到它所造成的结果是复杂的,我们必须承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正面成果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普遍认为,官方的考虑主要是淡化斗争,弥合分歧,还有观点认为,普京支持率如此之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平复俄罗斯伤痛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俄罗斯官方纪念十月革命时,将“革命”一词revolution的打头字母R写得很小,而把第二个字母E写得很大,这样远远看去就好像“进化”evolution。这表明俄罗斯民众也希望用国家的慢慢进化来取代激烈的革命。

关于十月革命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回望改变世界的那一声炮响)(6)

10月2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外墙亮起红色灯光,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新华社发

尽管今天客观看十月革命仍不那么容易,但一些大的事实性线索不容回避。

十月革命发生在当年次发达的欧洲国家,却成为全人类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引导了遍及世界的一系列变化,说明它一定捉准了人类社会当时的普遍困惑,契合了历史的运势。是时代的力量把它推上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大舞台。

社会主义思想本来就不是诞生在俄国的,它是全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理想消失。在苏联画上句号20多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月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重大新里程碑。

在如何评价十月革命的问题上,西方舆论机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并造成了失衡。然而历史会比西方舆论站得更高,也将更公正、权威。迄今对十月革命的负评里主观性价值判断比较多,对它的好评里则客观性事实判断更多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主观的东西会不断磨损,甚至像雾霾一样被一阵风吹走,最后留下来的往往都是事实的干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一百年的坚持和发展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国该向何处去?众多志士仁人苦苦求索。

一百年前的今天,十月革命爆发。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不仅对俄国,而且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和介绍零零星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没有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

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种研究会、刊物及著作和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传播高潮。

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写道:“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很多人都熟悉“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则故事。

1920年春,陈望道回到家乡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因为工作辛苦,陈望道的妈妈就弄了一点红糖,包了一点粽子,给他补补身子。过了一会,她进去收拾碗碟,发现陈望道的嘴巴都是黑的。原来,陈望道翻译时注意力很集中,就拿着粽子蘸着墨汁吃下去了。

一滴水里观沧海。“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中华大地宛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没有十月革命,就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就不可能在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但中国革命并不是十月革命的翻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历史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归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阳关大道。

百年薪火,百年沧桑,百年梦想。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纪念十月革命,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新部署新要求,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奋斗,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综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参考消息、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