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是可以预测的吗?盛世来之前已经有预兆吗?

看看中国历史上自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以来,记载盛世的有少康中兴、武丁中兴、成康之治、始皇大统一、两汉的文景之治光武之治、前秦的宣昭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治、明朝永乐仁宣之治、康乾盛世。

这些“盛世”是中华文明比较重要的几个盛世,在后人看来其开拓者和领导者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

太平盛世有什么寓意(盛世是可以预测的吗)(1)

中华大鼎

这些盛世发生之前的历史背景,现在分析看来都是历史的趋势和必然。结果无非就是统一、治世、中兴这样的几个概念。在这些盛世发生之前我们来看看其背景情况,这样再来看盛世是不是可以有预兆或者可以预测。

夏时期的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前1972年~前1912年)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君主,其父姒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离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商时期的武丁中兴,武丁统治时期,在丞相傅说的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伐。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商王朝开始不断地对外用兵。从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可以发现,武丁时期,曾经对于四方用兵,武丁时期征伐的部落有西北向的土方、鬼方、羌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商人后裔在追述武丁的事迹时,也说武丁曾经奋起武威,攻伐荆楚。可见,在武丁时期,商王朝的势力已经达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商通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结果使大商国家大治,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诸侯宾服,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武丁在位一共59年,死后被尊为“高宗”。

周时期的成康之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西周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秦始皇自然不用多讲,虽然朝代时间不长但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往后影响了中国2000年的历史。此盛绩不出其二。

两汉的文景之治、光武之治是汉朝400年江山最重要的治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两帝时期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整个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粮仓丰满。

光武之治是汉朝从中期的大乱走向大治的盛世。

前秦宣昭之治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乱世数百年之间一盏明灯。苻坚治下的前秦帝国实现了中原的复苏和中华文化的昌盛。这一时期,前秦帝国文治武功都极其有成就,统治国土非常广大,是华夏历史上的又一次盛世。

大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因玄武门之变,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提到李世民大家都很熟悉,他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开明的君主。他富有学识,为人比较谦和,也比较温柔。可是大家只知道他的开明,也知道他在成为君主之前被封为秦王。他之所以能被封为秦王,是因为他帮助唐太祖李源打下了很多江山,为唐朝的建立贡献了自己很多的力量和计策。他受到了自己父亲的认可和肯定。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到了许多的挫折和不公平的对待,但是他始终坚持本心和原则,为人亲厚,不断坚持才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

唐玄宗在统治期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为国谋福,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并且他非常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他提倡文教,对当时政治和国家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当时国家的有志之士比较少,贤才也比较少,他对姚崇和宋璟等人非常的重用,这两个人在政治上也帮助了他很多。唐玄宗虚心,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这对政治稳定和发展有很好作用。在他统治期间,一些官员比较浪费奢侈,他对这些官员惩罚,并且在朝廷上提倡节俭之风。后来由于整个国家勤俭节约,国家的财力才越来越丰厚,社会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 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

明朝永乐、仁宣之治,其实明朝还有洪武之治。明朝通过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半个世纪以来的励精图治,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仁宣二帝是两位贤明的君主,他们继承优良的传统,同时对一些历史遗留的弊端进行整治,使得国家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康乾盛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中央集权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这些盛世所承载的历史必然在当今看来都是可以借鉴的,我们似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期的历史节点,对盛世的期望和历史上所描写盛世天下的八方来服、国泰民安也充满一种幻想。纵观以上的历史盛世当下社会已经开始有诸多隐喻,以盛世在复兴中呈现,以复兴来完成盛世的结构性搭建来实现盛世。

从历史上看,距当下最近的一个盛世在250年以前的康乾时期。盛世也成一定规律性的产生和消亡。成就一个盛世也是有乱世和分裂的前提。统一、中兴、治世这三条对标就可以认为符合盛世的条件。当下我们还要把这200多年再划分一下:清灭亡接下来的军阀国民革命混战时期、抗战时期和中华民族两岸分统时期至今。这些时期都不符合盛世的场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治世是稳定安民的管理国家,中兴是治乱,统一是大前提。历史上的这些盛世也必如此。所以当今治世正在完善,中兴已经完成,统一就是一大任。

回到主题,盛世预测和预兆的问题,预测是百年不遇之大变革,预兆则是外部领导世界的主要势力开始发生重大的冲突。当下对百年不遇之大变革已经有比较确定的形势判断,预兆在内部的结构上也凸显中央体制治理的高度集中化,对外统一的期望和物质条件准备已经有比较充分的条件,这在二十年前都不能说是具备的条件。

在外部冲突和盛世目标的实现上目前还有非常大的外部阻碍,看这些主要力量外部冲突对阻碍的消除和达成消除阻碍的战略判断。说了这么多其实在人们对盛世的渴望下,当下有比200多年以来更有理由来重提盛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了解中国历史上盛世那明主当政、国泰民安、重用贤能、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这些浩荡之国风后必然的期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