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十之后不学艺”,有人就这么劝过我,因为我三十多岁的时候要学吹葫芦丝我是个随性的人,偶尔听了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那婉转的曲调和葫芦丝的音色结合得那么完美,尤其是里面的滑音,我感觉没有任何其它的乐器可以表现得那么好我问了学音乐的人,人家说这个好学,一吹就响,一段时间就可以学会吹于是我果断地买了葫芦丝准备学,却没有考虑我是个没有乐理基础的人不但不会乐理,学的时候才知道并不简单,哪个指头摁哪个眼都分不清,漏风吹不响,气息不均忽大忽小好在我是个随性的人,于是我又果断地—不—学—了这一放下就是十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来秋去人未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春来秋去人未老(青未了活到老学到老)

春来秋去人未老

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十之后不学艺”,有人就这么劝过我,因为我三十多岁的时候要学吹葫芦丝。我是个随性的人,偶尔听了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那婉转的曲调和葫芦丝的音色结合得那么完美,尤其是里面的滑音,我感觉没有任何其它的乐器可以表现得那么好。我问了学音乐的人,人家说这个好学,一吹就响,一段时间就可以学会吹。于是我果断地买了葫芦丝准备学,却没有考虑我是个没有乐理基础的人。不但不会乐理,学的时候才知道并不简单,哪个指头摁哪个眼都分不清,漏风吹不响,气息不均忽大忽小。好在我是个随性的人,于是我又果断地—不—学—了。这一放下就是十年。

孩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一下子空闲了下来,心里没着没落的,于是又拿起了葫芦丝开始练,一段时间以后,居然能吹个曲儿了。我想,如果我十年前坚持学,现在已经有十年吹葫芦丝的经验了。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于是我凭借着葫芦丝进了“娱乐圈”。

“娱乐圈”是个微信群的群名,里面很热闹,群里共有两个人,我姐和我。我姐最近在练手风琴,也是刚能弹几个曲儿。我姐进步很快,前几天告诉我她学会五线谱了,这次是真会了,真不用数线了!五十岁了学会五线谱真是可喜可贺。这让我感到了压力,我要努力赶上。我问闺宁儿:“《竹林深处》这支曲子挺好听的,我能学会吹吗?”我的葫芦丝老师——闺宁儿沉思了片刻,认真地说:“这个速度你练不出来,现实点,换个简单的吧。”于是我改了目标,我下决心要在年底前把《婚誓》练到跟着伴奏也能吹下来。外甥女听了我的宏伟计划翻了翻眼皮,小声嘟囔一句“两天就能达到”。我不跟她一般见识,她从小学琴,基础好,我只要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好,我要超越自己,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我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我从小到大从来没在舞台上演出过,如果这支曲子我能练会跟上伴奏,并且有勇气在单位元旦晚会大舞台上演出,我就奖给自己一台古筝,古筝的音质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如果我学会用古筝演奏一曲《渔舟唱晚》,我就奖给自己一张古琴,如果我能用古琴弹一曲《高山流水》,我就奖给自己……奖什么我还没想好。有奖励才有动力,有目标才能行动,哈哈……

年青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总是让父母操心,等到大了想学点什么总感觉晚了。2018年有一个人让我感觉挺震撼的,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老太太在60岁之前是个不认字的家庭妇女,为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操心忙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想着怎么让一家人填饱肚子活下去。60岁那年老伴去世了,孩子为了不让她孤单开始教她认字解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字认得多了就能看书了,在看了莫言的几本书以后,老太太说这样的书我也能写。76岁出版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好评如潮,以后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出版,现已出版了四本书。这简直太励志了。原来不但三十以后可以学艺,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这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也不感到那么恐惧了。

之所以老了又想学点东西,是因为我总是感觉我的智慧配不上我的年龄。还有就是以前学的东西好多都是必须学的,未必是自己感兴趣的,现在终于可以学点想学的了。我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想学点什么。我也学闺宁儿先立个flag,然后等着它倒,哈哈……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想学鬼步舞,我也知道鬼步舞运动量很大,不是很适合中老年人,但鬼步舞的灵动是我非常喜欢的,如果我现在不学的话,以后恐怕更学不来,于是暑假每天晚上上山跟着社区的鬼步舞队学。我发现要想学好一项技能,第一步是要置办行头。比如我弟妹想学太极拳,还没开始学就先花两千块钱买了几套各色太极拳服装,为了这些漂亮的服装也要每天坚持去学吧,开始大家只夸她的拳服漂亮,现在大家已经夸她太极拳打得漂亮了。我也向她学习,还没开始学就先在队里订了统一服装,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连一支曲子都跳不下来,但穿上统一服装后,俺也是有组织的人了,一看就是鬼步舞队的,裤子是带反光条的,对着光能闪人的眼,连脚上的鞋带都是一只脚一个色。我虽然刚开始学,但是很挑剔的,对于网上有人用《众人划桨开大船》编排的鬼步舞不满意,我说等我学会了我要编排一个又好看又好跳又拉风的。老妈说我的前瞻性是一以贯之的,对此她总结说:“你从小就这样,没学会爬就想跑”。

我还想学书法。每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老公就会在家里不知道哪个地方随手拿起一些毛笔或者宣纸问:“你是不是又要买这些东西了,我只见你买,怎么没见你用过呀?”我总是老脸不红淡定地答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本来吗,flag立了就是等着它倒的,虽然我说练书法已经说了好多次了,但是,我这不还没开始吗?即使开始了也可以调整速度吗,当然也可以停啊,哈哈……

还有个想法是想学唱歌,不!准确地来说是学唱戏。这个我感觉也很惊讶,原来我是不爱听戏的,太慢了,急死人,一个拖腔能把人憋得背过气去,但现在,我居然听着真的很好听。当看着视频里一个妙龄女子在花园里唱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竟然有一种入戏太深的恍惚感,感觉她是中国古籍插图中的仕女幻化来的,变得立体而鲜活。开始在网上找完整的昆曲《牡丹亭》,还要看白先勇主持制作的青春版。以前不喜欢的一些东西现在也觉得很美,比如旗袍等传统服装。我以为是我欣赏水平提高了,结果有人一语中的说:“是因为你年纪到了,老了!”噢,原来是这样啊。

确实是,现在感觉学东西没有以前快了,而且学了以后老是忘。当然老了有老了的优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没有考试压力。前几天学鬼步舞,有些年青人站旁边看却不敢学,而我这个年龄的人,站在哪个广场舞队后面跟着跳都不违和。跳得好人家会夸奖,跳得不好,大多数人的态度也会像我老公一样宽容:“这么老的老娘们,会蹦跶就不错了。”

计划订了一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慢,感觉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去考察古筝培训,遇到一个和我年龄相当的人,她已经学古筝一年了,她说她妈妈退休了,每天钢琴、书法、舞蹈等各种培训班排得比小学生还满,一天她让妈妈陪着去买东西,她妈妈说:“我哪有空逛街,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我要像她妈妈一样是不是能抓紧时间学很多。

年老是一种心态,什么时候人真的老了?当他面对一个新事物不敢再去尝试,而是说这些新鲜东西我学不会,这个时候人才真正老了。我妈七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学用智能手机,七十四岁在微信发朋友圈玩得比我还溜到,和她同岁的婆婆现在还用手机付款和收钱。我希望和她们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子曾经曰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还年轻,哈哈……

作者简介:

张淑洁,山东省烟台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

壹点号我被文学撞了一下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