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是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从小为人聪明长相英武,少年时便胸怀大志。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1)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逼高祖李渊退位。八月,李世民称帝,是为唐太宗,李渊自称太上皇,唐太宗继位后大赦天下,释放流人,赐封百官,减免租役,民八十岁以上赐粟帛,百岁加版授(授予官衔),释放宫女三千余人。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2)

太宗即位后次年(627)改元贞观,召集群臣吸取大隋灭亡的经验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对政治、军事进行了多方的面改革,此举使得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到处都是一派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而贞观之治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3)

主要是当时的唐太宗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相,知人善任,近忠贤,远奸佞,朝政清明;唐太宗虚怀纳谏,以魏徵为代表的一些大臣能够面折廷诤,指陈利弊,避免和纠正了不少错误;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4)

在制定刑律方面,以轻代重,君臣执法不避权贵;重视吏治,慎择刺史,严惩贪官污吏;实行轻农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纵鹰犬,罢贡献,节俭自持,力戒奢淫,二十年间风俗淳朴;修撰《贞观氏族志》,以抑制山东旧士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成了“胡越一家”的盛况,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经过以上政策和措施的改革,才有贞观时期的唐朝连年丰收、谷价低廉、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繁荣状况。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5)

贞观四年(630),唐太宗派遣大将李靖平定东突厥,此战李靖直接俘虏了颉利可汗,解除突厥对北边的威胁。贞观九年(635),李靖等等部又平定了吐谷浑,俘其首领慕容伏允;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麴氏,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修建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人民妥善安置,待其民众如出一辙,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局面。贞观十五年(641)以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松赞干布,大力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6)

唐太宗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卓越的才能,开创了“大唐盛世”,留下了千古美谈,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但唐太宗亲征高丽的战争却给中朝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遗恨终生。

李世民大唐盛世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7)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