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息县的传说故事(息县坡差点留住苏东坡)(1)

王少华 | 文

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任时知泸州,亦坐事对狱。)

苏轼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

中国的哪个文人,都不如苏轼倒霉,也都不如苏轼来得豪放畅快。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苏家也算名门,他老爸苏老泉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最后苏家一门三杰并称三苏。当然,苏小妹的故事则是另外的事情了。纵然如此,苏轼在官场经常受挫,六十多岁还被流放在外,而且官越做越小。而豪放则是说苏轼对中国诗词,特别是宋词的贡献,其气势雄浑的风格对于当时以及后世来说,都是难以超越的高峰。

这首诗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东坡接到朝廷调令,在赴任的途中转道去拜访一个世交的旧居。这一转道不要紧,苏轼就在河南信阳的新息县(现在信阳息县)留下了这首诗歌,得以让今天的我们去体会一个仕途受挫的苏东坡到信阳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这个诗里提到的任师中,是苏轼的四川老乡,名任伋,跟苏轼的老爸苏老泉关系相当不错。任师中曾任过新息县令。由于勤政爱民,声誉斐然,被朝廷提拔为泸州知州。在任知州期间,他明智果断地处理当地多年纠结的民族冲突,受到朝廷重视。不料因为遭到奸官诬陷,吃了官司,又被罢黜到遂州任县令。

苏轼因为自己也是仕途不顺,所以对这位正直的长辈非常同情。再加上估计想到信阳走一遭散散心,所以就转道来看看任师中的老宅。这一看不要紧,让苏轼发出了一番感慨,萌生了退隐田园的打算。

苏轼年轻的时候听他老爸讲过任师中的故事,因此对任师中是相当羡慕,而且觉得任师中工作在一个好地方。

关于息县的传说故事(息县坡差点留住苏东坡)(2)

信阳这个地方,近淮水,有江北小江南之称,不但气候适宜,而且物产丰富,等于是个山好水好姑娘好的三好之地。所以诗歌的一开篇就自己先承认,当年自己是如何的羡慕任老先生,觉得任老先生为官的地方是个好地方。

对于任老先生当官在信阳息县,苏轼除了羡慕还有嫉妒恨。为什么这样说,苏轼也是个实在人,在下一句诗歌里就自己交代了,一是埋怨任老先把异乡当家乡,都忘记回去;二是这里稻花飘香,鱼肥肉嫩,实在是个好地方,可惜轮不到自己;三是这里水清茶好值得留恋。这三个原因,足以让苏轼对任老夫子羡慕嫉妒恨。

大家都知道,苏轼除了对文学的贡献,其实对美食的贡献也相当大,什么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都是来源这个倒霉的东坡先生。信阳息县这个地方,好吃好喝的,好看的好玩的这么多,苏轼肯定愿意到这个地方工作生活,而不是去那路途还远的黄州。

有句话说的好,“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息县有这样的自然因素,肯定也是吸引人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作为一个著名的诗词大家,对仕途有追求的苏轼当然也不只为了吃喝而停留在息县。而且,原来的城市版图,也非现在的状况。

根据苏轼的诗文推测,所谓的新息,主体应该是息县,息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地名延绵3000多年不变的建制县,有天下第一县的称号,这恐怕也是苏轼关注的重点。

息县,不但是息县整个信阳都是河南植被比较好的地方,在苏轼所在的宋代,什么时候大雁起身飞翔天就算黑了,而烟霞中的桐柏庙则是呈现出一片祥瑞之气。可见植被之好,空气是多么适合人居。这点,即便在现在,依然是信阳的旅游名片。

关于息县的传说故事(息县坡差点留住苏东坡)(3)

苏轼是四川眉州人,大老远来京都汴梁上班当官,又派放到黄州,其实心情是好不到那的。但是,即便是这样,苏轼还是很关心已经升任泸州知州又遭贬的任老先生,忍不住说了句公道话,说任老夫子啊,你是遭小人暗算,后悔原来回去的时候,不搞的清楚点,让人家有了口舌。可惜我现在也是这样,所以说来看你的故居旧宅,其实我心里是比较失落的。

而事实上,苏轼到黄州上任大概过了一年,任老先生就仙逝了。纵使信阳有那么好的景色,苏轼推己及人,仕途的不如意,也让他感到失落和悲哀。苏轼也想给任老夫子写封信,说说自己的际遇。但是,又怕劳烦了送信的老黄狗。这里的黄耳其实就是说黄色的送信的狗,典故出自《黄耳传书》,此处不细表。

当然,苏轼到息县恐怕也不是只呆了一天,看看任老夫子的宅子才走的,而是对息县做了短暂的游览,不但跑了城北的小竹陂,而且也到了县城南边的桐柏庙。

恐怕晚上住宿的是桐柏庙,在寺庙里吃了饭,跟和尚也聊了天。因为诗句里的白足其实指代的就是白足和尚,借以指和尚。在个晚上,苏轼辗转反侧,想来思去。

在息县安静的庙里,苏轼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想到了这些年的努力,更想到了以后的生活。对于一个失意的人来说,苏轼觉得虽然过去不是很如意,但是未来总归要比现在强。如果有机会,苏轼还是愿意在政府允许回家的时候,去蔡州购买点耕牛,回归田园,远离官场。蔡州是现在的河南汝南县,所产耕牛整个大宋都出名。而且息县是淮河和汝河的交汇处,在这个时候,苏轼能想到退休后的生活,的确也是人之常情。

关于息县的传说故事(息县坡差点留住苏东坡)(4)

整体来说,苏轼过信阳,至少看了淮河,拜了父亲旧友的故宅,在庙里过一一夜,想到自己年届中年,萌生退意,充分说明了信阳山水的魅力。

观山景,品香稻,吃肥美的信阳鱼,苏轼的信阳路过之旅,其实是苏轼人生旅途的一小节,在以后苏轼的二十多年历程里,苏轼以自己坎坷的经历为祖国的山水写下了雄壮的篇章。

这是后话,信阳因苏轼的路过而丰满,而苏轼因信阳的暂停,调整了自己。其实,旅游就是这样,就是为了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好的投入到生活中,创造出更大的生活价值和存在价值。这,是人的使命,更是人的本性。

作者简介:王少华,南阳人,70后,文商旅策划人,现居郑州。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