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一次次的战争让中国的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改造中国的社会。从洋务运动到新政,清朝在半个世纪中出现了三次改革高潮。但是,这三次改革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清朝的改革都没有让中国走向强盛呢?

一,外强中干的“同治中兴”,只是帝国的点缀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中惊醒,林则徐、魏源等先进士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再一次震动了古老的中国,朝廷内开始出现一批“洋务派”,他们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就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地方官僚们创造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企业。到了70年代以后,又建立了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另外,洋务运动还开办了近代教育,打造了强盛一时的三大近代海军。到80年代,中国海军被评价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洋务运动主要发生在同治年间,因而也被称为“同治中兴”。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1)

汉阳铁厂

然而,洋务运动真的让中国中兴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呢?有一个数据可以解答这个疑问。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开办了4000家企业,而中国只有100多家。显然,30年的洋务运动只是创办了零零散散的企业,点缀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2)

我将洋务运动的失败总结如下。

1,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并没有以从上往下推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是地方官员的自发行为,因此难成气候

2,地方官员缺乏基本的近代企业竞争意识,用衙门式的管理来管理企业。例如,张之洞建立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铁厂,但是他没有根据实际需求来进口设备,没有根据资源分布来选择厂址,最终导致铁厂开炉不到5个月就停产,不得不转让给买办盛宣怀。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3)

3,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政治体制,也就是“中体西用”思想有着致命的缺陷。同为亚洲传统国家的日本,为了更加全面地学习西方,也于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议会,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清朝的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因此不可能成功。

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

二,托古改制的维新运动,并未躲开传统的攻击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30年的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这次战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入侵中国。此战让西方国家看到了中国的虚弱,于是各国纷纷出动,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廷上层也开始了自强改革。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4)

光绪帝

1895年,光绪帝提出“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祸患”,之后自强改革运动开始。清朝编练新军、发展工商业、大修铁路、建立学堂等。在民间,形成了维新思想,其思想的核心就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鼓励工商业发展,建立西式军队,发展近代教育,移风易俗等。1898年,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意见,开始了“维新变法”。然而,戊戌变法仅仅进行了100多天就被慈禧给终止了,光绪帝也被软禁了起来,中国再次失去了一次自强的机会。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5)

戊戌政变

为什么这次改革会失败呢?我们常常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改革破产。稍微深度一点则认为,这次改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反对,因而失败。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和中国社会有关。中国好比一艘又大又重的老船,已经在这条河流上行驶了几千年,当遭遇到风暴冲击的时候,还是难以转身。而日本是一艘又小又快的小船,转身更加便利。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6)

严复

也就是说,几千年留下的传统,成为了我们改革的包袱。洋务运动并未改革政体,尚且也遭到了一些传统士人的非议,而维新变法想改变中国几千年的政体,必然会伤筋动骨,威胁到官僚、贵族、地主的利益,而这些人恰恰是清朝的统治阶层。用自己的改革来推翻自己,这是不可能办到的。除了利益之外,中国经济体制,思想文化都是改革面临的巨大阻力。在这种阻力面前,康有为抬出了孔子,宣称“托古改制”,企图以孔子的名义让众人接受改革;严复则引入进化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激化国人的危机意识。这些在中国的确形成一时的“火山大喷发”,但是始终不能让既得利益者放弃利益,改革也就最终会失败。

三,清末新政,一场华丽的“演出”

1900年,清朝才安稳了几年,八国联军就破门而来,逼迫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此时的清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外有帝国推行瓜分之策,内有革命派煽风点火。这时候,就连过去最保守的高层官员都意识到清朝必须要进行改革了,其中自然包括慈禧太后。1901年,慈禧太后以光绪名义发布了上谕,要全方面地进行改革,这标志着“新政”开始。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7)

“新政”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在经济方面,成立商部尚书,颁布《公司律》《公司注册章程》《破产律》等商法,鼓励民间开办企业;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度,推行学校教育;军事上,编练新军。这些改革可以说是维新变法的继续。1905年,清朝又开始推行“预备立宪”,派遣大臣出国考察西方的政治制度。随着预备立宪的出现,过去的维新派和清朝许多官员走在了一起,成为了“立宪派”。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8)

新政的阻力依然十分巨大,这也导致清朝的“立宪”一直处于预备阶段,未能真正进入实质的进程。纵观整个立宪过程,不过就是清朝上演的一场华丽“演出”。1908年,清朝才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改宪法是中国第一部宪法,但是宪法表现行君主立宪,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并未给议会什么权力。直到1911年,清朝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才改变宪法条款,将立法权赋予议会,并决定成立内阁。但是这个内阁的成员主要是皇族成员,因而被讽刺为“皇族内阁”。从此“立宪派”对清朝失望,也开始转向革命。不久,清朝就灭亡了。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9)

新军

在新政中,清朝皇家贵族的改革不够坚决,总想着继续拖延,这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这次改革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存在已经不合符时代的潮流。20世纪初,就是专制体制最终垮台的时期。该时期,清朝派遣的留学生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清朝编练的新军接受了西方史学,也最终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清朝主张发展工商业,又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也是为自己掘墓。因此,该时期的清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无法挽救,它的倒下更有利于中国的改革。

结语

清朝后期改革的50年,没有让中国走上强盛的道路。在这50年中,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没有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甚至站在了改革的对立面,当她要改革的时候,已经晚了。在一个专制型的国家,最高层的决定一定上左右了国家的命运。

不过,从文明的角度来说,清朝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大国,在面临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时,中国由于体量太大、传统太多,导致积重难返。因此,清朝改革的失败,最根本上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根深蒂固,这个文明包括我们的制度、文化、经济等。

清朝后期的改革虽然没有让中国强大起来,但是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如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维新变法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而新政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清朝后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前仆后继奋斗了100年,才让中国重来站在了地球的东方。

清朝的三次改革运动是什么(清朝后期50多年的改革运动)(10)

,